点击数:665 更新时间:2023-03-24

以“智”提“质” 济阳区这个数字产业园“慧”种地

         当农业不再看天吃饭,而是利用数据进行“思考”,会产生怎样的“效力”?记者来到区产发集团投资建设的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一探究竟。
         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300亩,种植面积100亩,建设有50个高标准现代农业大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定植18万株富硒西瓜,亩均2500株,每年1月1日定植,4月10日采收,采收周期1个月,亩产量2400个,日均产量5500个,年产量是传统大棚的1.2倍,人均产量是传统大棚的1.8倍。
         行走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的高标准大棚内,记者体验到的是与传统农业大棚不尽相同的种植场景:这里的温室大棚有两层楼高,在房顶设有遮光幕布,生长在其中的小西瓜秧苗行列分明,通过滴灌实现浇水施肥。整个空间干净、整齐,有一种“强迫症”般对细节的要求。在视觉观感之外,整个温室大棚内分布着6-15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这些硬件实时记录植株从定植到采收的全过程,每天产生288条数据记录,是农业“思考”的依据。
         “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园区内分布状况、土壤湿度、温度等,不管你有没有种植经验,都可以给咱们的富硒西瓜精准浇水、施肥。”3月17日,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园区内,园区经理齐学兵现场演示新开发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系统。
         从手机屏幕上,记者可以直观看出其如何“思考”——显示屏显示有当日的温度、日出日落时间等,并且,位于温室中的传感器,能够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实时监测并传回到系统里。系统根据已预先设置的“最优解”进行判断,对于何时浇水、施肥,系统都会给出指令,通过控制器进行端口的具体操作。“该系统采用水肥一体化自控、物联网监控及膜下滴灌等先进技术,避免了传统灌溉量、施肥量及时间控制等还需人为经验的把握所造成的误差。目前来看,一个2亩的大棚,仅需要30分钟就可实现秧苗的精准灌溉,仅用15分钟就能完成施肥。” 园区经理齐学兵向记者介绍。
         除此之外,系统还会通过监测棚内外温湿光和土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PH值、EC值、氮磷钾等数据,对大棚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大棚的卷膜器,精准把控棚内的生长温度,保障富硒西瓜能够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最大限度的增加西瓜的甜度,实现全过程减水减肥减人工,增产提质增效。
         当下,即将迎来富硒西瓜的成熟期,一个个“吊”着长的西瓜在藤蔓之中时隐时现,让人感到既新奇有趣又垂涎欲滴。园区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园区将按照品牌+营销的模式,打造园区自主品牌,提升仁风富硒西瓜品牌影响力,提高仁风富硒西瓜溢价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以智慧农业为抓手,不断提高济阳区富硒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融合数字农业与美丽田园,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释放乡村发展潜力,助推乡村振兴。                   (刘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