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7 更新时间:2023-03-31

张尔岐的经学启蒙老师陈王政先生

◎孙厚德

        张尔岐为他的老师撰写的碑文是这样写的:“苍屏先生,姓陈氏,讳王政,字苍屏。济阳人。曾祖考讳恩仲,妣某氏。祖考讳恕,妣某氏。考讳承嗣。妣路氏,继妣冯氏、黄氏、刘氏。先生自冯孺人出,娶王氏某女,副室马氏。生于万历戊子十月十一日,卒于顺治癸巳十月初十日。 
        先生善治经,屡举不售。崇祯辛巳以久饩贡太学,遂绝意仕进,种艺自给,以至没世。先生持身整洁,遇物和厚;容止造次不离儒者。后生少俊望风敛戢,盛气慝容,罕接其前。感叹服,以为先民典型焉。其教人也,必循成法,初不以理学高自标帜,正容程课,使人自悟而已。游其门者,俯首就范,无敢自轶。虽当声利横流,犹如问途濂闽、仰止邹鲁者,皆先生开导之力也。邑令聂侯慕先生名,欲延为子师。学愽敦劝,坚辞不就。其远物役,绝问累类如此。以故显人胜流名问雍閟,斯古之若节而贞,肥遁无闷者矣。
        先生韬伏既早,事业无徵。窃恐芳烈渐遥,诵法末繇,敢综梗概,以告来者。世倘有高尚之踪,修逸民之传者,犹可于此得先生之仿佛乎?”
        张尔岐为恩师苍屏陈先生撰文并书丹译成现代白话文是这样的:“苍屏先生,姓陈氏,讳王政,字苍屏。济阳人,曾祖父讳恩仲,曾祖母某氏。祖父讳恕,祖母某氏。父亲讳承嗣。母亲路氏,继母冯氏,黄氏,刘氏。先生自冯孺人出,娶王氏某女,副室马氏。先生生于万历十六年戊子十月十一日,卒于顺治十年癸巳十月初十日,享年六十五岁。
        先生善于研究经学,屡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中。崇祯十五年辛巳因为成为廪生的时间久远而推举入太学,于是断绝仕途进步的意念,种植庄稼自给自足,以至到去世。先生持身整治,迂物和厚,仪容举止即便是匆忙之时也不改儒者风范。后生少年英俊望其风姿而收敛,盛气凌人奸邪的容貌,罕见有敢接近其跟前。全都叹服,以为先生是先民典型啊。其教育人了,必循成法,从开始就不以理学学问高自我标榜,而以断章严肃的容颜仪态以及规定的学业内容和进程正容程课,使人自己领悟罢了。游学其门下的人,俯首就范,没有敢自行超越的。虽然当时声名利禄横流,仍然知道探索门经于濂洛关闽学派,向往孔孟之道的人,都是先生开导的力量啊,县令聂士弘敬慕先生名望,欲聘请为儿子的老师。儒学愽士敦促劝说,坚辞不就。其远离不为外界事物所役使,杜绝为声名所累大都这样。因为这个缘故有名声的人,名流、名望遮蔽堵塞,这就是古时的坚守节操,而且坚定不移,退隐而没有苦恼的人了。
        先生藏匿既早,事业无所求取。我私下恐怕先生美好的事迹逐渐遥远,称颂并效法无从做起,而我才敢综述梗概,以告来者。世上倘若有记述高尚之行踪,修纂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的传记的人,犹可于此处能够得到与先生的操行相仿的吗?
        从张尔岐为他的恩师陈王政先生撰写的墓表中,可以看出,他是满怀深情、敬仰之心,高度评价老师的品行和学问,说先生操行高洁,不慕荣利,待人接物温和宽厚,对学生和蔼而又严肃,学生在他面前规矩守范,不敢傲慢,备受学生尊敬。
         张尔岐的恩师陈王政先生去世多年以后,遗物零落殆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先生几行手迹,睹物思人,缅情恩师,情不自禁的写成七绝诗一首:
         昔年就傅拥书床,久续南丰一瓣香。
         遗迹至今零落尽,简端留得两三行。
         张尔岐见物思情写的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回想当年和同学们从师学习的情景,同学们亲切地簇拥在老师的书桌边,聆听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久久难以忘怀,如今老师的遗物散失已尽,所幸现在偶然见到老师的遗留下来的字迹,倍感亲切。诗中用“南丰一瓣香”(此句源自南宋诗人陈师道缅怀文学家曾巩的典故)流露出张尔岐怀念恩师的敬仰情感。
         康熙十六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历1678年1月20日),张尔岐病逝后,罗家码头村为了纪念他,陈氏家族按地亩数,每户分摊集资为张尔岐建了一座祠堂,因为当时陈氏家族是远近闻名的大户,拥有土地分南十三顷和北十三顷,全家族尊师重教之风甚浓。
         张尔岐祠堂位于村东南部,即现在的村小学处。祠堂座北朝南、规模不大,祠堂建有一间大门,是用青砖砌的,大门顶部是用旧式布瓦覆盖的,大门两侧是方形的石底座,在底座上刻有左侧为福禄、右侧为祯祥四个吉祥楷书字,底座上面是镇门的神兽,祠堂的四周是土院墙,进门后,迎面是用青砖砌成的迎北墙,迎北墙的正面贴有菱形古式平瓦,迎北墙的后面是三大间祠堂,祠堂的两侧各配有一间平顶小耳房,祠堂的东面两侧各盖有三间平房,是住人和放东西的地方。祠堂地基高于天井约半米,墙的碱脚一米,碱脚以上是坯墙,屋顶挂的是旧式布瓦,内部是方形双梁人字形结构,梁上刻有雕花,祠堂正中间是张尔岐的坐式泥塑神像,神像栩栩如生,面容祥和。整个祠堂显得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每逢重大节日,祈寿添丁,孩童求学,人们都带着供品来祠堂跪拜祈祷,以示敬重。
         张尔岐尊师若父,对恩师陈王政先生百般崇拜、敬仰,最根本的是感恩老师为他打下了经学的基础,从而为他一生学业有大成,成为国家级经学大师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也与他有远大而有坚定的人生志向,苦心钻研、精心研究也是不可区分的,难怪就连国家级著名经学大师顾炎武称赞张尔岐是“独精三礼,卓然德师,吾不如张稷若”。
陈王政先生为济阳、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一位经学大师,济阳人民要永远缅怀他、思念他、铭记他。        (下)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