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3 更新时间:2023-07-03

济阳区移风易俗:平坟迁坟还良田 厚养薄葬树新风


        在广大农村,农田里和房前屋后坟头林立的现象非常普遍,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村民也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农村要振兴要发展,就必须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提升村容村貌,济阳街道朝阳村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全村振兴发展,决心先从“移风易俗、平坟迁坟、消灭村庄周围乱坟岗子”入手,彻底改善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朝阳村未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感化 政策宣传
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尚
 

        发挥村内红白理事会、德高望重的老村民、驻村党员三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挨家挨户与群众沟通、做工作,解开群众思想疙瘩;利用村内公开栏、宣传栏、微信群、大喇叭,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主义文明新风,让传统中华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文明实践活动家喻户晓;积极发挥“小手拉大手、晚辈扶长辈”的作用,让村内每个家庭都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通过以上工作,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推进了移风易俗,提升了群众的精神面貌,让全村广大村民对迁坟平坟、改变村庄人居环境达成了一致意见。
 

墓地建档 资料留存
真心支持平坟迁坟和公墓建设
 

        对于思想疙瘩解开的农民,要想平了多少年的祖坟,实施起来也不能一蹴而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迁坟平坟过程中,尊重村民对先人的感情,以村内红白理事会为基础,组织专门班子,历时一个月对村内每一座坟头都进行实名登记、拍照留影,并由其亲属一一核实,村两委对村内原有坟头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资料。为保证逝去村民将来的安葬,在征求大部分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红白理事会在村内闲散土地中进行选择,确定一处原废弃荒地作为朝阳村公墓选址。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联系机械、原材料,将废弃地进行整理,发动村民出工出力,以生态树葬的标准建设了249处墓穴,保证了迁坟的实际需求和村民未来10年的安葬需求。经过村民“阳光议事”协商确定,选择村民最容易接受的清明时节,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进行统一迁坟、平坟活动,村民自愿抓阄选择墓穴,“恭请”先人搬家,村内330座坟头三天全部消除完毕,村民毫无怨言。
 

文化宣传 实践活动
自觉践行移风易俗
 

        朝阳村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积极宣传传统孝文化,宣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理念。号召村民孝老爱亲,自觉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杜绝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现象。驻村第一书记积极联系协调爱心企业,经常来村对鳏寡孤独老人和孝老家庭进行关爱、捐助慰问,让村民们都感觉到了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好处。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生态安葬、文明祭祀在村内已蔚然成风,刷新着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认识新风尚。
朝阳村通过移风易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村民思想活起来、发展搞起来、风气正气来,一份鲜活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在巍然竖起。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