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3 更新时间:2023-08-28

权臣浮沉录

◎杜秀香

        公元926年,一生备受争议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身中流矢而殂。他的养子李嗣源进驻洛阳,继位为帝,史称后唐明宗。随着明宗登上历史舞台,一代权臣安重诲就此隆重登场,一场名为“权臣浮沉录”的大戏也缓缓拉开了帷幕……
        《旧五代史》载:安重诲,应州人。父亲安福迁乃后晋名将,后战死。安重诲年少就跟随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明宗镇守安国时,任命他为中门使。魏州发动兵变,安重诲参与决断了所有谋划之事。明宗即位后,作为心腹大臣,安重诲深得信任与重用,做了当时最高武职——枢密使,成为后唐明宗朝最高的决策者,几乎没有之一。如此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一代权臣,最终却落得身死族灭,悲惨收场。纵观他身为权臣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几乎犯了所有权臣都会犯的几重罪。
        首先,安重诲的第一重罪是擅权专政,独断专行。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五卷记载,安重诲身为佐命大臣,担任机密重任,朝廷之事无论大小,都参与决策;四方所上诸事,也都要先经过他,然后才能传到明宗的案头。后唐庄宗崩殂后,明宗入洛阳,任监国,访求庄宗在兴教门之变中逃走失散的儿子们。有人密告安重诲,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藏匿民间。安重诲当机立断,以“李嗣源既已监国典丧,诸王宜早为之所,以壹人心”为由,秘密遣人就田舍杀了他们。史书说:“后月馀,监国乃闻之,切责重诲,伤惜久之。”作为一个通过兵变上位的主,李嗣源对安重诲的切责里有多少责备,又有多少赞许,其实不难想象。毕竟,甘为人刀,甘愿背锅,也是暗戳戳的表忠心。
        权力,给了安重诲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也使他滋生了专横跋扈、恣意妄行的作风。一次安重诲外出,路经御史台门口,殿直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于御史台门口。先斩后奏,明宗非但没有怪罪,反而下诏,称马延陵突重臣,戒谕中外。从此,御史、谏官集体息声,没人敢上疏劝谏或弹劾。
        擅杀小臣绝不是安重诲专权的终点。后唐时任宰相任圜掌管国家财政,他性刚直,且恃与明宗有旧,甚是勇于敢为。更重要的一点,他忧公如家,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每每以天下为己任。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任圜这“以天下为己任”的姿态就犯了安重诲的忌。选拔宰相时,二人各执己见,很是争辩了几个回合。最终安重诲棋胜一招,如愿将出身士族却识字甚少的崔协拜相。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色美且能歌善舞,安重诲欲纳之为妾,遭到任圜拒绝,二人关系更趋恶化。后又因馆券之事,二人在明宗面前争执不下,史书说“往复数四,声色俱厉”。这,简直就是无视明宗的存在。明宗闷闷不乐回到后宫,有宫人奇怪地问:“适才与安重诲论事者为谁?”明宗说:“宰相。”宫人进言道:“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让宫人如此说,“大家”自然更觉没有面子,更加不悦。最终,自尊受伤的明宗同意了安重诲的提议,让任圜顿觉心灰意冷。他上疏辞职,请求免去三司使职务。正中下怀的明宗毫不客气地剥夺了任圜的职务,只授予他太子少保的虚衔。一个月之后,失望至极的任圜请求告老还乡,离开京城,明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如果安重诲够大度,也许任圜能终老乡里。可安重诲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后来,朱守殷谋反,安重诲派兵假传圣旨到任圜家,诬陷任圜与朱守殷合谋叛乱。任圜聚其族酣饮,然后死,神情不挠。任圜,一代明臣,坦然赴死,终不失文人风骨。而安重诲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假传圣旨,置任圜于死地的做法,失尽了人心。但事实证明,安重诲又一次洞悉了明宗的心理,因为明宗既没追究其假传圣旨之罪,更没昭雪任圜被诬叛逆之事。反而是安重诲害怕天下悠悠之口,请求免除三司积欠的二百余万缗,以取悦民心,搪塞罪责,明宗不得已,同意下诏免税。
        之后,明宗不得已之事接二连三发生。秦州节度使华温琪入朝,请留阙下,明宗为了嘉奖他,让安重诲“择一重镇处之”。重诲回说无阙。后明宗屡屡提起,安重诲不禁愠怒,意气用事地说:“臣累奏无阙,惟有枢密使可以取代。”他本是气话,明宗却淡淡地说“亦可。”重诲顿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很是有些难堪。华温琪听说后,吓得数月不敢出门。
        磁州刺史康福因善胡语颇得明宗青睐,安重诲恶之,常威胁道:“你敢妄奏事,就斩了你。”康福畏惧求外补,安重诲任他为朔方、河西节度使。这可不是什么美差,因其地深入胡境,为帅者多遇害。康福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辞别明宗,明宗不忍,让安重诲给他换别的地方,安重诲义正言辞地说:“康福无功,尚复何求,且成命已行,难以复改。”明宗不得已,只能对康福说:“是安重诲不肯,不是我的意思。”皇帝做到这份上,也委实可叹。
        安重诲大事独断专行,小事也不例外。河南县献喜禾,一茎五穗,安重诲看了说“:假的。”把献喜禾之人用鞭子打了一顿赶走。宿州进贡白兔,重诲说:“兔阴险狡诈,虽白有啥用?”于是拒收,当然也不报告。夏州李仁福要向明宗进献白鹰,但到安重诲手里即被退回。第二天,安重诲向明宗报告此事,说:“陛下诏天下毋得献鹰鹞,而仁福违诏献鹰,臣已却之矣。”重诲出去后,明宗立即秘密派人取来,把鹰放在西郊,对左右说:“无使重诲知也。”此一段故事倒使人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的故事。只可惜,明宗既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睿智,从谏如流,安重诲也没有魏徵的刚正不阿,公正无私。
        安重诲的二重罪是宠幸小人,听信谗言。
        《周易·系辞下》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安重诲权盛之时可谓只手遮天。他独掌大权,环卫、酋长、贵戚、近臣,无敢干预朝政者。他弟弟管郑州,儿子镇守怀州、孟州。六年间,他多次升任侍中并兼任中书令。可惜,他既没有识人之明,又没有用人之智,被权力喂大的野心终将成为反噬他的毒药。
        吴越王钱镠派使者来朝,使者到京师后慢待了安重诲,安重诲随即恼恨在心。不久,安重诲派其亲信韩玫和乌昭遇两人回访钱镠。韩玫依仗安重诲的权势,多次侮辱乌昭遇,并在酗酒后用马鞭抽打他,其劣迹很为吴越君臣所不服。吴越国王钱镠欲将此事告知安重诲,乌昭遇觉得有辱于后唐国,执意不让。等两人返朝,韩玫反而诬谄乌昭遇说:“昭遇见钱镠,舞蹈称臣,而且以朝廷事私告钱镠。”安重诲轻信谗言,未加查明就逮捕了乌昭遇,使其屈死于狱中。他又请明宗下令削去钱镠的官爵,凡吴越进奏者、使者、纲吏,皆系治之。自此,吴越钱氏遂与后唐断绝了往来。最终,安重诲被杀,在官方所罗列的罪状中,就有由于他而导致与吴越绝交这一项。
        孟知祥镇守西川,董璋镇守东川,二人本就各怀异心。安重诲为限制他们的野心,凡是两川守将更替,他多换用自己的亲信,且必用精兵相从,想渐渐瓦解他们的势力。孟知祥、董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安重诲派李严为西川监军,孟知祥大怒斩杀李严;安重诲又分阆州为保宁军,用李仁矩为节度使以限制董璋,且削减他的地盘,董璋也不客气,派兵攻杀李仁矩。于是,在安重诲一番并不高明的操作下,孟知祥、董璋都反了。后来,孟知祥杀董璋兼并两川,将唐兵派遣的三万精兵留在蜀地,就地称王,建立后蜀国。
        安重诲宠信孔循,升任他为枢密使、同平章事,位列宰相。过于自信的安重诲不知道,他为自己埋了一颗雷。明宗欲为皇子娶安重诲之女,安重诲拒绝了。因为孔循对他说:“公职居近密,不宜复与皇子为婚。”安重诲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拒绝了明宗。他是拒绝了,孔循却暗地里结交明宗的宠妃王德妃,请求纳自己的女儿给皇子为妃。王德妃一番枕头风,明宗点头,孔循如愿,他的女儿成为了皇子李从厚之妃。可想而知,安重诲得知后有多愤怒,他立即调任孔循为忠武节度使兼东都留守。只可惜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上)
         作者单位: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