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2 更新时间:2023-09-18

乡 依

◎马德水

        留下道道痕迹的乡间古道,牵引着人们走向一个典雅幽远的世界。大门前那两棵数百年的老柏树,枝繁叶茂,承载着庄稼人过去的风风雨雨和艰辛岁月。葱绿欣长的孝顺竹,是这里的风景线,高洁纯朴的气质,劲节不俗的风韵,自在而悠闲。幽道两旁的冬青树,沉默挺劲,不为尘世所打扰,不为世俗所颠覆,含露苞初,蕴含着无所畏惧、真挚朴实的精神。翠绿的爬山虎布满了门楼高墙和甬壁,夏季晨风轻轻吹动,似一汪深潭一样沉郁,娇柔的枝条摇晃着招引了鸟儿们在稍粗些的藤条上驻足休憩,惹来了蜂蝶们在叶间嬉耍翻飞。灰暗深沉的大院落,岁月磨平了青砖的棱角和锐气,飞檐台榭也早已容光不在,沾上了墨绿的斑驳。这座神秘别具一格的明清建筑,黛粉墙瓦,雕梁画栋,是孙氏宗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我们村的小学。
        记得1962年春,我刚满7岁,被母亲从山东肥城县外婆家接回济阳老家上小学。母亲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她心里明白学习文化的重要。我和哥哥都在实龄入学的名单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哥哥继续留在外婆家济养,我算是个幸运儿。记得入学头一天晚上,看到母亲为我改制好的衣裤鞋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把母亲做的新书包斜挎在肩膀上,睡觉也不舍得放下。母亲见我如此开心便凑到我耳边提醒道:“孩子!快睡吧,明天是开学第一天,要做到不迟到,守纪律。”其实,我并不理解“不迟到,守纪律”的真正含义,好像还是第一次听到,敬佩母亲很有学问。入学第一课老师讲了很多很多,唯有讲到“不迟到,守纪律”这个词深深记在了我的心上。上初中、读高中,参军入伍站岗放哨,回城当工人出差加班,在任何艰难困苦环境中,母亲“不迟到,守纪律”的教诲一直鞭策着我,始终不渝,受益良多。正所谓: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我从小就崇拜英雄人物,敬佩有识之士。特别羡慕村里的中医刘敬儒大夫,他属火虎,丙寅1926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今年九十有七岁,身体还算硬朗,是村里年最长的老人。他的医术高超,一辈子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名扬十里八乡,有一手专治小儿科和妇科病的绝活,治病的方法,主要是靠号脉、针灸、配制中草药祖传秘方。特别是对些疑难病症,连县社医院医生们束手无策,难以诊断和治愈,但刘大夫凭中医号脉,就能对症下药让许多小孩和妇女们减少了痛苦,得以康复。在三年生活困难时期,找他看病一般号脉是不收费的,就是中草药也很廉价,对军烈属、残疾军人免费看病拿药,乡里乡亲的遇到难处,拿不出钱看病抓药,刘大夫就给予减免。他经常说:“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就是这个家的希望;只要病人病情好转,平平安安,这个家庭就毁不了。”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母亲的身体也不太好。有一年经常往他家跑,求医、号脉、抓药。家里穷的叮当响,哪有钱付药费。刘大夫只是笑着说:“不急,给你家记到‘往来帐’上了,等孩子长大有出息了,再还不迟。”我母亲惭愧又感激道:“等日子好些了,这份欠债一定要还。”60多年过去了,这份人情债还始终背在我身上,不是不想还,而是多年来为生机在外奔波,回到故乡登门拜访刘大夫提起这桩子事,老人家总是笑眯眯半开玩笑地说:“哪有‘变天帐’?我可不是地主老财。”“行医积德栽桃李,婆心济世送福音,这是我—辈子行医看病的标准。”老先生祟高的医德医术和慈善仁道之心让我无比敬佩!至此,祝愿老先生身体健康长寿,大德无量。
        故乡永远充满着大爱和温暖,没有一丝丝的乌烟瘴气。在庄稼人的心中,人们来到这世上,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就应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一切难关。在故乡的土地上,每个人都有对故乡挂念和那份乡爱乡依。
        我爱故乡徐徐的春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光秃秃的树枝上发出嫩嫩的小芽,好奇地遥望大地;鲜艳的小野花又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燕子从南方归来了,一身乌黑亮丽的羽毛,一双俊俏轻盈的翅膀,在天空中啄着湾泥准备回家重建新巢……每到春天,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村子,村子的上下变成绿色的天地,花花草草长满了每个角落,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长出的花金灿灿的,满目琳琅。
        我爱故乡的夏风夹着荷香月色。这里的荷花非常奇特,它们并不长在水里,而是生长在路边,只要你走近她,你的六感会受到很大的震憾;这里的荷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你看那硕大的绿荷叶,像一张张碧绿的大玉盘,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惕透、易常动人。在大玉盘之间,伸出一支支如出水芙蓉的荷花,那花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清风带着荷香扑鼻而来,真正醉若天仙。啊!荷塘的莲蓬像一个个大喷头,向人们喷射出丰收的喜悦。
        我爱故乡的秋风把丰收的消息吹到每家每户。人们赶着去迎接丰收的果实,即使是汗水湿透了后背,也难掩庄稼人的收获的喜悦。成熟的谷子像是套上了光环,如今秋收秋种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脱粒、耕种一条龙作业,大大减轻了庄稼人繁重的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生活的环境。庄稼人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下弯腰用镰刀收割,车把式不再赶着牛车运庄稼。小学生、老弱病残的老年人,不再顶着骄阳在滚烫的麦地里拾庄稼。如今庄稼人尝到了现代化生产的甜头。
        我爱故乡冬天的风花雪夜。早晨的崔清河上卧着一层薄薄的冰,像是大地赐给小河的被子,又像是庄稼人的小镜子,映出了人们一张张憨厚慈祥的脸。暖烘烘的太阳把薄冰慢慢化开了,露出了一条跃动的银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又像银带上点缀着的白玉花,一个朦胧而奇幻的梦,令人心潮澎湃。冬天的雪洁白如玉,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花树上落下的白叶?雪花像飞动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白玉符,忽散忽聚,飘飘悠悠。
虽然离开了如诗如画的故乡,但是我的心仍然和家乡紧紧连在一起,因为故乡给了我童年的记忆,给了我少年的梦想,给了我青年时的自力自强,给了我老年来的相依相靠。故乡给了我快乐,给了我自豪。每当提起故乡的时候,我都会自豪地告诉人们,我的故乡在鲁北大平原,那里地沃水秀,名人辈出,那里有我的亲人。
        每个人都不会扔下自已的亲人远去,因为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那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充满了难舍难分的相依相恋;那些在外漂泊的人和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们看到被人说笑时,便会记起故乡里与同伴玩耍的景象,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有着依懒,对故土有着怀念,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爱,更多的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乡情乡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发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从何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年消磨。惟有目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代诗人贺知章思乡古诗脍灸人口,为后人传诵。回忆过去,许多的事儿就随着时间的记忆越来越浓,那些“推铁环”“抽螺坨”满街跑的孩子们,那些踩着水唱着歌的小伙子,那些在河边洗衣服的大姑娘们,己是鬓发斑白;那些夏天围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乘凉的大娘大婶,那些冬天守着烤火盆抽着汉烟袋的大伯大叔,老一辈渐渐离去了,后代正如竹破土之势生长。岁月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也谱写了生命的乐曲,这是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也是这样。我们这些还活着人,对故乡的过去如同打开尘封的内心,唤醒那深埋于对故乡的情思,难以割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乡依情浓吧!
        故乡,魂灵皈依之所。人们对故乡的记忆,才有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急切,才有了“不知何处杨柳绿,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深深哀怨,才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自古以来,人们对故乡的记忆觅加清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深处,总是记起故乡。即使树高千丈,最终也将是落叶归根。时光会流逝,但对故乡,那一份眷恋永远不会被潦忘,因为我们曾无处可放的心思,终于有了归依。
              作者系山东诗词学会副会长,济阳籍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