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3 更新时间:2023-09-18

忘不了那一弯清水(上)

◎刘林修

        那一弯清水,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它从村东的宽似一条小河的沟道里流来,到了村头往南一拐,绕着村子的南面,慢慢往偏北方向,到了村西,流经一座小桥,向正西方向汇入了牛王干沟。这一弯水,像一幅偌大的画卷,绕了半个村子,从流入到流出,形成了一个活的水系。这么多年来,去过了不少的村庄,一般都是这儿一个水塘,那儿一个水湾,像这样潺潺清水傍村流淌的还真不多见。
        由于村东河道比较浅,冬天也有干涸的时候。春天,河道里的苇芽和各种小草萌动复苏,这时,上游来水的时候也到了。来水的时候,约上几个小伙伴儿,一起跑到村东的河道里去看水,就像去迎接一位久未见面的玩伴。水刚来时,水流也不大,也不是齐头并进的往前涌流。而是伏地蜿蜒的几个水流,像水的侦查小分队,悄悄地,不动声色地迂回前进。先是灌满了一些沟道里大的龟裂的缝,随即从里面浮出一些枯枝败叶,以及许多的小虫子。心想,水流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流到我家胡同前的水塘呀?可明天早上跑到胡同口一看,眼前已是一片绿莹莹的清水了。
        家的胡同南口下坡处,有一座简易小桥,桥面是用几根木头搭起来的,上面再铺些柳树枝,并用土垫平。水势大的时候,水几乎挨到桥面。小时候,我经常坐在桥的东侧,让腿泡在水里,看着水从两腿之间流过,间或有小鱼儿碰到腿上。这时,有几分害怕,还有几分惊喜。那水是碧绿的,不是很澄澈,但绝对是没有污染的。我就是喜欢这种水,它不是一览无余、清澈见底的,它给人的感觉是朦胧的,给你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试想,你如果是一个垂钓爱好者,那水如果是透明清澈的,鱼从游来到咬钩都在你的视线里,是不是会少了几分心跳、激动、盼望和意外的惊喜呢?跨过小桥往南,就是一个面积大约七八亩大小的类似小岛的地方,我们叫它“南行子”。它东西长,南北较窄,类似一个椭圆的大枣核。上面长了很多树,大部分是枣树,也有不少的柳树,杨树,榆树。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这儿显得很幽静。夏天傍黑的时候,经常去那儿摸知了猴;中午拿上逮知了的长杆子抓知了,看到树上有个大的枣子,虽然此时还不好吃,也会顺手敲下几个来。
        小岛子的南面,是一块比较浅底部平坦的水面。春天的时候,尖尖的芦芽,从水面上冒出来。用不了几天,它就会破芽绽叶,摁不住地生长,不经意间已长到了半人高。望着这片苇丛,听着苇叶在风中发出的飒飒声响,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生命蓬勃的力量。秋天到来了,原本充满生机的叶子颜色会变浅,也失去了春夏的光泽,但这时节,它却会用自己一生积蓄的力量,抽出一蓬灰扑扑的芦花来。秋风中,芦花的波浪不断向前奔涌翻滚,像急着去前方报告秋天的讯息,又像是替秋天对大自然发出的有声宣言。


水塘


        小岛子的北面,是一个面积不太大,水比较深的水塘。原来,它是长满了莲藕的,可有一年的春天,水塘的西南角却长出了一丛蒲草。谁承想,这蒲草的生命力太强大了,它的发达的根系,在软软的泥里,如入无人之境,不过两年的功夫,就把原“住民”——莲藕赶尽杀绝,它独霸了这个水塘。蒲草的叶子,窄窄的,长长的,表面非常光滑。秋天的时候,蒲草会抽出一根根蒲棒。蒲棒刚长出的时候,绿绿的,圆圆的,散发着淡淡的特有的一股香味儿。到最后成熟的时候,能长到大人的拇指那么粗。由于蒲棒成熟后的蒲绒非常松软,很适合做枕头的填充物,所以,每到成熟季节,就有村民下到水塘里折蒲棒,不几天的工夫,蒲棒就会被折得所剩无几。等到晒干晾透,在地上铺了炕席什么的,在上面把蒲棒敲松打散,这时,暄腾腾的蒲绒,有一些会升腾飘飞到空中。在那样的场景里,可能会让人突发奇想,它这是否在拼命挣扎,不甘心被封闭、囚禁,拼尽最后的一点力量也要随风飘荡,找到一块适宜自己生长的土地,轻轻地落下,在那里发芽、扎根、生长,完成它作为种子的使命呢?
        小桥的西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水塘。虽然和桥东的水塘只隔着几米宽的路,蒲草却没有侵犯到这边水塘里。这个水塘里长满了莲藕。春风还带些凉意的时候,藕芽已开始生长,站到塘边向水中望去,有些已接近水面了。这时的藕芽,大部分冒出水面后,会迅速展开叶子,铺展在水面上。有时刮一阵风或下一阵雨,荷叶上就会残留下几粒水珠。对,就是几“粒”水珠,这样,才最能还原水珠立体、质感的形象。一粒粒小水珠晶莹剔透,像珍珠似玛瑙,在荷叶上缓缓地摇来滚去。这时的藕芽,也有极少很粗壮的长出水面的,最后长成一柄绿色小伞似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名句,两句诗就是一幅美好画面。当年,这幅画就很多次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晴空下,伫立水边,温煦的春风拂过面颊,一个翠绿娇嫩的藕芽,可能是早上刚刚钻出水面的吧!一只蜻蜓翩翩地盘旋着飞过来,肯定是这一芽新绿吸引了它。它飞到嫩芽上方悬停片刻,然后,轻轻地矗立在芽尖上。蜻蜓薄如蝉翼的翅膀慢慢扇动着,在阳光的映照下,蜻蜓的羽翼上跳跃、闪烁着耀眼的多彩光斑。多年后的今天,当闭上眼睛,慢慢回忆那栩栩如生的画面,它还会在眼前浮动。
        深秋时节,藕基本长成了。这时,在水塘的边上,时常钻出藕芽来,顺藤摸瓜就能刨出一支鲜藕来。不上学的时候,晚上嘱咐娘,明儿早点叫我起来。早上,我眨巴着惺忪的睡眼,赶忙往水塘跑去,沿着水塘南面的边缘,仔细地寻找。啊!找到了。这翠绿的小芽儿,像害羞似的,好像不敢一下子把小脑袋全露出来,只拱出一个小小的芽尖。这时,瞅瞅四下无人,悄悄拿一块泥巴把它盖住。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藕芽,可有时在边上水浅的地方,会发现一团模模糊糊的白的东西,伸手一摸,却是一个鸭蛋,拿到村里的代销处换回两支铅笔,也很能让自己高兴一阵子。找到藕芽后哪敢怠慢,赶忙跑回家去吃点东西,取一把铁锹就回来了。那时还小,把藕刨出来也是很费一把力气的。最后,腿上手上锹把上满是泥水,尽管这样,心里还是蛮高兴的。回到家,很自豪地对娘说:“娘,我刨了一块藕,馏馏吃吧!”那时,也舍不得放油,就是撒上点盐,即便这样,也觉得是犒劳了一顿。那时想,什么时候能天天吃到藕菜呀?    (待 续)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