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2 更新时间:2023-09-20

忘不了那一弯清水(下)

◎刘林修

水井


        家里挑水的吃水井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水井就在我家西邻胡同的南首,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处在水塘中,离北面的路有二十多米,由一段不到三米宽的土坝往北连接到路上。它就像一道土筑的栈桥,村民们把这儿叫做井台。井台两侧,有好几棵大柳树,盛夏的中午,树荫里有不少乘凉的人,他们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拉着话,一边用手中的蒲扇驱赶着暑天的炎热。这个季节,生产队的会也在这儿开。社员们有的拿着小杌头,有的拿着杌撑子,也有直接斜倚在树上的。队长站在井台的中间,说着地里庄稼的长势,当前什么农活最要紧,要大家攥攥拳、鼓鼓劲,尽量取得一个好收成,秋后多分些粮食,好让大家能填饱肚子。尽管多数年头,这个美好愿望总是落空,但这样的会还是照样开着。
        这儿不光是大人们聚集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很多时候,我们三五伙伴常在这儿玩泥巴。每人找一块黄胶泥,当然是越粘越好,不断地在地上摔打,手上团弄,直到不粘手熟成为止,把它做成现在圆形烟灰缸的样子,底部越薄越好,我们把它称作“洼屋”。这时,轻轻放在手掌上,慢慢抬到尽可能高的位置,猛地翻过手掌朝地面摔去,随即就会发出“砰”的一声响,谁的响声大,谁就会最得意,也就成了胜利者。另一个输了的,还得用一块泥巴,把胜利者“洼屋”爆开的大洞补上。
        井台的最南端是水井,水井的井口是用四块大青石板砌成的,大约三尺见方。井口的东侧矗立着一架悠杆。后来读《红楼梦》,读到第十七回,大观园建成后,贾政询问贾珍、贾琏各房间帐幔窗帘置办情况,在大观园中他们边走边说,这时候描写到他们眼前的景物,书中写道“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桔槔”二字较生僻,查词典恍然大悟,这“桔槔”就是当年家乡井台旁的悠杆呀!这物件,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没见过。一根粗壮的埋得很牢的木柱立在那儿,将另一根更高的木杆的中部,用铁链与立着的木柱中上部固定,使长木杆能活动自如,再在木杆的底部固定一块中间带孔的圆形石头,木杆的顶端再拴一根带铁钩的粗牢的绳子,这样就可以用它汲水了。汲水时,双脚叉在井口的两块石板上,双手攥着绳子,把水桶放到井底,晃动井绳把水桶灌满,这时,双手只要稍许用力,就可把水桶提出井口,既省力又安全。当时也不明白,用悠杆打水,怎么这么省力呀,后来才知道,它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这架桔槔,静静地立在那儿,看样子肯定是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一副阅尽沧桑的模样。桔槔和水井相伴相生,它依傍着水井,是水井的立体的标志牌,更像极了水井的一个忠实的哨兵。水井多年如一日,睁着方形的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的风云变幻。水井也可能把井绳当成了自己的触须,让它帮助自己感知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水井像一面镜子,它曾映照贮存了多少代先民的面容啊!它永远敞开着它那博大无私的胸怀,滋养了我的无数的先辈们!井台长约二十多米、宽不过三米,可它曾留下了多少先民的脚印啊!其中,肯定有我父亲的、我母亲的,后来还有我的……这一串串脚印,都被岁月收藏进了这片土地的怀抱里。


河沟


        由于水井的特殊位置,这水井,也就是那一弯水。
        后来,水的含沙量高了起来,逐渐地把胡同口的大水塘淤塞得很浅了,也有快要干涸的时候。小桥西面冲向井台方向,冲出了一条宽几米,拐了几道漫弯的浅浅的河沟,很有些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意境。有一天下午的情景,现在还依稀记得。当时,我站在小桥上。向西望去,太阳还有一竿子高的样子,河沟北边有一丛蒲草,河沟里有几只大白鹅,有的在整理自己的羽毛,有的把嘴巴伸进水里呼噜呼噜地寻找着食物。斜照的阳光穿过柳树的缝隙挤过来,照在河沟的水面上,水面上像被撒上了一把碎碎的金箔,浮在水面的波纹上瑟瑟抖动,闪着耀眼的光芒。那几只白鹅一直在这光里戏水。
        村庄西头还有一座南北向的小桥。流水经过小桥向西,沿着一条深且较窄的沟,汇入一条南北向的大沟——牛王干沟。小桥向西这条水沟的底部,是较硬且滑又耐冲刷的胶泥。下午放学后,经常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小桥那儿去洗澡。正打闹着,有的说:“咱到西边沟里滑哧溜啊”!伙伴们就一哄而起跑过去,坐在沟底上,借着较急的水流,用手稍微地辅助一下,不多时就能滑到西头。这时候,从沟道里爬上来,到大沟坡上玩一会儿,有时还能逮着几只不太大的螃蟹。那时,还不知道这东西是一道美味呢!
        由那一弯清水而生的风景,像极了一串璎珞。那一弯清水就是璎珞的丝线,那一幅幅的画面就是璎珞上的一块宝石,一块玛瑙,一块翡翠,一颗珍珠……后来,那根丝线慢慢断了,那一块块的宝石、玛瑙散落遗失,被岁月的风尘掩埋了。
        那儿时的一弯清水呀,你去了哪里呢?都流到我的梦里去了吗?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