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0 更新时间:2023-11-01

家的故事

◎呼廷英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情!家乡的水土滋养了我们,家乡的亲人哺育了我们,家乡的文化熏陶了我们,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的家在九曲黄河下游一个叫河套的小村庄。我出生之时正赶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爸爸从遥远的黑龙江嘉荫县退伍回家。爷爷奶奶已病逝,小姑已出嫁。爸爸和妈妈推倒结婚时家里低矮的茅草土房,盖了五间下面石块上面土坯的混合式砖瓦房。白石灰掺杂麦糠泥成的外墙白得耀眼,白的放光。这在当时可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从此家的故事就诞生了!
        小时不太懂事,依稀记得小小的自己跟着爸爸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路过大队的“饲养股”,墙很矮,一眼就能望见里面吃草的大黄牛,还有一些零散的干农活用的工具。爸爸说,希望分家伙的时候能得一个耩地的耧。我当时不太懂。后来大队的农具分到各家各户,爸爸真的如愿以偿。再后来上初中后我才知道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键。
        小小的我最难忘的是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房梁上贴的四个红纸写成的大字“上梁有喜”,还有檩条上燕子筑的巢。
        这个家一直存在了22年。这期间又加了东屋,西屋,大门整改了两次,西屋也翻了一次新。1985年秋天弟弟出生了,家里添加了新成员,四口之家充满欢声笑语。1986年,村里经济搞活,父亲购置了我们村第一台拖拉机开始跑运输。于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水果和糕点会在我每一个醒来的早上放在床头枕边。印象最深的是香蕉,通常爸爸买来时都是青绿色的,妈妈要把它捂在暖和和的棉套子里好几天,皮变黄了才能让我们姐弟俩吃。村里重男轻女严重,但我从没有觉得父母偏爱弟弟苛待我,这在我成长的经历中是最可贵的幸福!记得每逢过麦过秋,我家的拖拉机常常昼夜不歇,收庄稼、轧场、犁地……爸爸也是最受欢迎的人,嘿嘿!
        2000年,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退休了。父母亲在靠近大堰的老宅基地上又盖了五间宽敞明亮前出厦带耳房的红砖大瓦房,想着将来可能得加个二层小楼,父亲把地基打的很牢。2003年,我结婚后,搬离了家,后来东耳房就成了弟弟的婚房。家里陆续添置了很多电器,比我小学时课本上念叨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齐全漂亮的多了。
        弟弟长大了俨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子。2013年,弟弟竟然辞去了高薪收入的工作,借着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东风在家门口盖起了大厂房,说是要自己创业。机械加工厂房建成后,倒是极大的方便了乡亲们,谁家农具坏了,弟弟顺手就修了,兼具补个胎打个气修个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啥的!吃了晚饭,弟弟车间还在忙活,车间外的空地上,四邻八舍的乡亲都聚集来拉呱聊天,弟媳妇负责端茶倒水,院内院外一片祥和。
        2016年5月,住了十六年的家宣告结束,因为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使用,我们村和其它十五个村庄一块拆迁了。父母举家搬到了县城弟弟买的楼房里。冬天再不怕冷了,妈妈也不用天天烧暖气,点大暖炉了。夏天再没有苍蝇蚊子光顾,妈妈因为干活出汗湿红的眼睛也好多了。2022年秋,滨河社区建成交房,父母又搬进了新家,楼上楼下前楼后楼都是熟识的邻居,十几个村的乡亲们住在一起,脸上洋溢的全是抑制不住的幸福!
        从1978到2023,家的变迁就是社会的变迁,是我们济阳发展的一个缩影!妈妈常常感慨:感谢党感谢政府啊!这辈子也没想到会住上楼啊!是啊,他们这一代人从最艰苦的年代走到今天的幸福时代,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吃够了以前的苦,正该享受这幸福的晚年!
                    作者单位: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