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4 更新时间:2023-11-13

济民纾困有速度 暖阳救助有温度

区民政局用心用情擦亮社会救助底色

        社会救助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职能优势,筑牢兜底防线,用心用情擦亮社会救助底色,打造“济民纾困,暖阳救助”救助服务品牌,让社会救助有速度、有温度,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主动作为 让社会救助更加及时


        区民政局创新社会救助理念,建立社会救助“三主动”机制,确保尽早发现困难群众,及时给予相应帮扶。
        救助政策主动告知:全面梳理制订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加强线下发放、张贴,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政务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电子屏等线上渠道,灵活多样做好社会救助政策主动推送工作,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卫健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为线下核查摸排困难群众提供数据支持;密切关注网络平台求助信息,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关切,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在区民政局指导下,结合日常走访和媒体网络等渠道求助信息,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跟进救助措施。救助信息主动公开:在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救助人员名单及救助资金信息;各乡镇(街道)、村居对辖区内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公示,对拟批准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申请家庭所在村居进行公示,确保救助对象认定准确度,实现救助信息“一目了然”。


聚焦需求 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


        为了让城乡困难群众及时得到针对性救助,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济阳区民政局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动态监测与入户走访摸排相结合,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现精准救助。
        协调推进信息共享,确保“应保尽保”“及时救助”。加强对易致贫返贫人口动态监测,与区乡村振兴局、区医保、区残联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渠道,及时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员信息,及时反馈镇街调查核实,不断加强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加强集中摸排工作,确保“应退尽退”“精准救助”。根据现有救助对象基本情况,对摸排对象进行初步分层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摸排方案。通过提前预约,与走访对象先行电话沟通,确认入户时间,合理规划走访时间、路线,避免跑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交流、邻里访问等方式,重点对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加强档案整理完善,确保“应录尽录”“全面救助”。针对调查摸排情况,逐户建立复查档案,并根据档案情况落实跟进救助政策。


提升能力
让社会救助更加高效


        近年来,区民政局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聚焦政策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为进一步精准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自扩围增效工作开展以来,济阳区民政局组织镇街召开扩围增效政策培训会三次,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政策知晓率。聚焦救助特色,推动品牌引领。济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济民纾困,暖阳救助”救助服务品牌,品牌经验材料在中国山东网、大众网、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天下泉城等媒体进行刊登宣传,被评为市级社会救助服务品牌。聚焦特殊群体,主动落实政策。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大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指导镇街扎实开展摸排工作,推动社会救助“关口前移”。


多元救助 让社会救助更加有力


        区民政局创新工作形式,建立“政府救助+社会力量+志愿服务”的救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的作用,依托社工站、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关爱救助服务项目,不断推进服务模式由单一物质帮扶向“物质+服务”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的良好氛围。
        联合镇街,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坚持实施照护服务卡制度,加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对纳入特困供养和享受低保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十四五”以来,已有200余人享受此项服务。联合慈善总会,开展“情暖夕阳”助老项目。区民政局与区慈善总会积极对接,实施“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慈善助老关爱项目,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实施集中供养、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有1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306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联合社工站,开展志愿者救助服务。社工站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困难群众家中,开展上门义务理发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济民纾困,暖阳救助”救助服务品牌的示范带领下,全区民政干部转作风、勇作为,聚焦主责主业,主动创新突破,用情用心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有效凝聚了全区社会救助力量,助推社会救助工作精准、高效开展,使困难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陈瑶 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