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寻(二十三)
◎李庆田
你学来有何用途?他的同学这样问他,事实上,他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就业前途不会因为精通史学而变得稍加平坦,以史为鉴的治国方略轮不到你操心,即便是成为学富五车的“史学通”也不是你短时间能做到的。
那么,是为了“窗前明月枕边书”的内心欢乐吗?为了学习圣贤而立志做个操行高洁的君子吗?或者你就是为了爱,而爱,是不需要深究原因的。
但如果非要一个“有用”的理由。现在,他可以回答了:学习历史,可以无限地接近那些被卷入历史漩涡中的百态人生,尽情地想象他们在做出某些选择时的喜怒哀乐。能在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样的人生体验是不明历史的人所不能体味的。
他的经历便是自己独有的历史,那里面沉淀着他全部的欢乐、苦恼、隐私和荣耀。他把耻辱深埋在了雷区,把荣耀种植成妆扮庭院的花草,而把经历的美好做成鲜亮的旗帜,握在手中,继续前进追寻。
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提醒他要永远珍藏那些美好。
初中暑假是幅色彩斑斓的水粉画。暴雨过后,红砖墙面经过雨水的冲刷浸泡,焕发出从窑里出生时的色泽。湿漉漉的青石地面闪着明亮的水光,树叶仿佛要将体内的翠绿随着雨珠而溢出。他来到院中的苹果树下,看着蚂蚁在奔跑、毛虫在蠕动,蝴蝶翕张着被雨水打湿的翅膀,准备下一刻的翩翩起舞。
高中课堂是首甜蜜夹杂着忧伤的情歌。那个坐在他前排的爱唱外国民歌的女孩,身上散发出的魅力已超过了他喜爱的历史书。语文课上,老师拿着他的作文当范文来读,女孩甩着马尾辫,对他回眸一笑。那笑容里有钦佩,有赞扬,更有看到朋友进步而发自内心的欣喜;那笑容能让教室里惨白的灯光变成温馨的橘黄;那笑容带给他的前进信心丝毫不亚于名牌大学的诱惑。
大学图书馆是片辽阔而丰饶的原野。他像一名耕者,满怀着对大地的敬畏之情躬身走进去。每当嗅着散发着植物清香的空气,每当把求知欲的种子埋进深厚的土壤里,每当听到思想在寂静中萌芽的声音,他就禁不住心潮澎湃,忍不住为一种幸福感而潸然落泪。他爱着这片土地,与之相依相守了四年的时间。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去爱,他强烈地抵制了别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比如“去网吧通宵”,也坚持了一些别人不易做到的事情,比如每天记录读书心得。
毕业后,他原以为从此将告别诗意般的美好,殊不知,美好从未离去,而是更换了外衣,隐匿在世俗人海中,陪他继续前行。初到蓉城时,不巧是个浓雾弥漫的傍晚,而且打不通公司联系人的电话,他向一个阿姨问路,却听不太懂她的川音。那位好心的阿姨就带着他往前走,直到过了两个十字路口找到他要找的门牌号才转身返回。在渝城,房东知道他刚毕业经济不宽裕,故而从不催要房租,有个月末他的工资没有及时发放,房东便让他缓一个月再交。在从秦城到岛城的火车上,他的邻座是位独自照看孩子的母亲。孩子五六岁的样子,缠着母亲哭闹不停。母亲因晕车不舒服,不耐烦地发出斥责声。这事本与他无关,可又怎么会无关呢?他掏出包里仅有的零食来,学着小孩的腔调一板一眼地背唐诗、念儿歌,变着法的逗孩子开心。孩子的情绪转向了好的一面,欢笑着跟他玩闹起来。他的情绪比孩子还高涨,因为他觉得营造这种良好气氛远比不理不睬独自欣赏车窗外的风景有意义得多。
如果逐一列举,还有很多。对他来说,这些美好的经历就像史书中的人物列传,成为他个人历史中永不磨灭的印记。自己的人生也许永远不像幻想的那样瑰丽,但他已经找到了追寻的价值,找到了付出与爱的意义。他愿意遇见,愿意尽自己的绵力去创造美好。相比这些,能否发表文章,能否在自己喜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于整个人生来说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十五
人生旅途,不管长短,追寻是必然的,而路径伸向何方,则大半取决于偶然因素。丈夫出事后,我时常夜不能寐。那些与我有关的往事,我经历过的,我听闻过的,都在寂静的深夜纷沓而至。
杂乱的思绪汇成涓涓细流,我踏着流水溯源而上。我的曾祖父是淄川人,跟着修建胶济铁路的民工来到岛城。他能吃苦又有打拼的精神,用积蓄在岛城的西镇开了家小绸布店。祖父接过家业,把店铺经营得很旺气。父亲跟共和国同龄,高中毕业时,文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他主动申请参加大西南的建设,以跟他引以为耻的家庭出身彻底决裂。他在蓉城郊区的钢厂一待就是三十年,同样在那座充满坚韧钢铁和柔弱鲜花的城市,认识了在川大附中教学的妈妈,两人相知相爱并生下了我。
你说我的话音有时会带着川味,那是当然,我在蓉城生活了十七年。妈妈说,我出生的那天早晨风清气爽,对于常年云雾缭绕的蓉城来说着实难得,所以给我起名字叫蓉晓。
蓉城的破晓时分,我熟悉那种美。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形成一束束迷人的光柱,使薄雾冥冥的林荫更如仙境般飘渺,而连成片的芙蓉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娇艳。在武侯祠、在杜甫草堂、在望江公园我都曾看到过,看到过这种因阳光的稀缺而殊不易得的美景。小时候我经常担心它一旦逝去便不再复返,继而担心花落不再开,担心日落不再来。妈妈买来蜡笔哄我说:你把你喜欢的画在纸上,就能每时每刻地陪着你了。
多年后我才明白,从自己担心美景易逝的那刻起,美便融进了我年幼的生活。我爱画,拿着画笔的时候既能思考又能让心沉静,可惜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天赋,画出来的大多是中规中矩的平庸之作。倒是学习成绩,原本无心插柳却达到了能让我跳级的水准,整个中学我只读了四年,就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两年后,爱情不期而遇。他大我三岁,对美学有着深刻的认知,骨子里又有北方男人的豪情,因此能轻而易举地把我带到一个新鲜而辽阔的领域。跟他在一起,那种甜蜜的感觉,就像当年临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月光下起誓的画作,完全契合了我对纯美爱情的憧憬之情。
当听说我不想考研深造不想出国游学,而是跟着男友挤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时,妈妈不向其他人那样强烈地反对。她说,能陪着一个值得你去爱的男人,是好事儿。可是你得知道,美和爱,在生活中没有那么纯粹,至少,它不是生活的全部。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