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1 更新时间:2023-12-06

在创业中一路走来(一)

——新市镇段家村印记

文/王良杰 图/齐建水、张超、崔乐军

走进段家

        当我们驱车从济阳沿省道241线(原249线)往西北方向行驶,驶过新市西北的葵花桥,就会发现路边有一亮眼的路标——“济阳区第一党支部(旧址)”,由此再往北沿薛白路大约900米,路东一块巨大的黄色村庄标识牌“段家村”就赫然矗立于此。从路标处往东慢慢行驶进入该村,我们就会被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级公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屋,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手绘文化墙所震撼。这就是省级文明村——段家村。
        行走在新市镇段家村,让人感受到和风扑面,生机盎然。段家村西南,3亩多地的鱼塘里,碧绿的荷叶下,两尺来长的鲢鱼、鲤鱼、草鱼欢畅地游动着,若隐若现。村文体广场和村里的主干道边的花坛里,波斯菊和麦蓝菜正热烈地开放。放眼段家村,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处处墙绘醒目靓丽。
        近年来,段家村利用自身优势,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中央储备粮济南直属库有限公司济阳分公司、济南华菱药业有限公司及大宝养殖济阳分公司等企业都位于段家村。段家村共有1539亩耕地。村办农场除了雇用村民种粮,每亩土地每年还给村民1000元土地租金。空闲下来的村民很多都在周边企业工作或者去市区打工。为了方便村里群众,劳务市场开通专车接送村民。
        集体富裕了,自然要共享发展成果。自2015年起,段家村每年拿出15万余元,为全村村民缴纳水费、庄稼保险、村民意外险、养老保险、卫生费等各类费用;从2021年开始,村里为每户发放200元左右的春节福利。每年村里还会评选“人居环境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并进行物质奖励,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群众等。每户村民平均能享受到村里近900元的各种福利补贴。2023年初,村里投资20多万元,升级改造5间旧校舍,并新建了4间幸福院。幸福院内设有医疗室、休息室、健身室、娱乐室等,村里老人看病、娱乐、健身都可以在这里完成,每周3次还可在幸福院免费就餐。这就是曾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无数荣誉的段家村之幸福生活。
        段家村位于济阳区新市镇江店管区。村西紧邻薛白路,村北贴靠江唐路,沿薛白路往北3公里便是济阳区第一党支部旧址所在地史家坊。村南900米处土马河流经此地。村北1公里紧靠薛坊村,村西1.5公里是江店村。村东南、东北3公里左右分别与大庄村、双柳村遥遥相望。
        段家村有6条东西主干道,其中3条各15米宽,3条各10米宽。南北主干道有3条,1条15米宽,2条各10米宽,另有7条南北向的胡同。全村居住的都是长26米、宽17米的四合院。村两委办公室位于村西,是两层洋楼,楼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南是一处荷塘。

村名溯源

        据村里老人们讲,段姓人1393年于此定居立村。后来陆陆续续有多个姓氏人家来此安家落户,而段姓人烟不旺,消失殆尽,其他姓氏在此繁衍生息,由此形成了今日段家村。村名的由来还有另一种版本:村东南方向约500米处,历史上自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凹地,水流直接入海,此处到大庄村间有一座桥,称断粮桥(传说苏武在此断粮,史称苏武断粮桥,济阳古八景之一“苏桥曙色”就在此地),“断”与“段”谐音,亦称段家桥,本村离此桥较近,久而久之,该村也被叫作了段家村。
        段家村现有4个生产队,共165户,675口人,党员27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有3人,分别是:李风银、王学广、崔长友。全村现有李、崔、张、常、王、孙、刘、纪、燕、徐、齐、肖、贾等13姓。人口众多的姓氏分别是:崔、张、王、李、常、刘等。
张姓据说是由河北省南皮县迁住此地,李姓是从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定居。其他姓氏无家谱,不知何时由何地迁于此处。古时段家还有一些姓氏,如段、胡、毕、尹、黄、魏、马等姓在此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魏姓一家迁往山西,马姓一家迁往东北,其他姓氏人烟渐稀,淹没于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

村庄沿革

        由《济阳县志》《临邑县志》等有关资料可知,民国时期,段家村属济阳县第四区(滨骇区);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村庄地处济阳和临邑交界处,段家村一带的村庄隶属关系常在济阳和临邑两县转换,尤其是党的组织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经常发生变化。1943年7月,济阳县与齐河县合并后,段家村隶属新成立的齐济县;1944年1月,撤销齐济县,恢复济阳县,同时济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段家村隶属济阳县;1958年12月,济阳县并入临邑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江店村隶属临邑县新市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国务院决定临邑跟济阳分开,段家村随新市公社隶属济阳县;1965年6月,济阳县将9个公社分为20个公社,成立贾寨人民公社,段家村隶属贾寨人民公社(此时,公社驻地仍设在贾寨村);1969年前后,党政和社直机关单位先后搬到交通更加方便的江店村;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将贾寨人民公社改为江店乡;2001年3月,全县20个乡镇合并为8个,江店乡并入新市镇,如今段家村隶属于新市镇江店管区。

物产民生

        一、农业生产
            解放前到解放初期,段家村共有土地1900亩左右,约700亩是重盐碱地,分布在村的四面八方,其中村西180余亩,村南130余亩,村东南100余亩,村东120余亩,村东北110余亩,村北30余亩,其余1000余亩,全是白趟地。真可谓:雨天水汪汪,旱天白茫茫;十年九不收,一年半季粮;外出去逃荒,要饭扛活忙;家家多光棍,娶妻二婚伤。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段家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兴修水利,挖沟排碱,上水压碱,盐碱地变成吨粮田;同时,兴办副业,积累经济,加大投入,由穷变富,村民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段家村现有耕地1539亩,人均2.3亩,土地较为肥沃,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村大量种植棉花。更早时,还大量种植谷子、高粱、大豆、地瓜、花生等。
        1977年3月底,在崔玉芳书记的领导下,把村科验田从东坡洼地迁到南坡,(今中储粮仓库地片)。种植桑树,开始养蚕,发展经济,还种了30亩的苜蓿,外贸出口。
        随后在国家扶持的50座机一台、水泵一套的基础上,在洪山站职工崔长春,垛石供销社职工崔玉正的帮助下,由支部副书记具体负责建起了扬水站,办起了香油坊,面条加工,解决扬水站的维护费用。
        1953年全村入社时,各生产队地块分布杂乱。1977年秋,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全村4个生产队全部按照一队一个方向的地块重新进行调整,既方便了各队土地管理,又为农业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7年冬前,薛坊片领导调动了全片的劳动力,从段家村扬水站出水口,沿村西南北路到村北江唐路挖沟筑土,修建了1500多米长的地上水渠。到了1978年春就能调水浇小麦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80年年底,段家村的粮食亩产、人均占有量均跃居公社前列。
        1981年春,段家村实行了责任制,分田到户,生产小队的公共生产资料不再保留,但农户需承担国家分配给的公粮等各项义务。
        1987年春,为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由村集体投资,在4个队选了四片地,种植70多亩苹果,全部分到户,集体不收任何费用。1994年前后停止种植。
        二、村企创业
        1.高压输电
        1984年冬初,村委会研究决定,自筹33000元资金为村里输送高压电。崔玉芳书记和会计李克俭,以及同村的崔长友(县酒厂电工,本村村民)、张学文(江店乡养水站职工,本村村民)、王文友(德州蓄木厂职工、吊车司机,本村村民)、路明书(县广播局职工)、李风银、李风华等,加上20多名村青年,风餐露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解决了难买的48根线杆、电盘、变压器等,并顺利完成了挖坑、埋杆、接线等繁重的工作。1984年腊月二十三,段家高压线接线试运行一次性成功。就这样,段家村彻底改变了过去点灯熬油、黑灯瞎火的历史,也为村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崔长友、张学文、王文友和路明书等四位无偿支援段家村输电工程,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扬。有了电,段家村先后自建或引进砖厂,纺纱厂、面粉厂、养鸡场、华菱药业、建材厂等多个企业,实现了由穷变富的创业发展之路。
        2.段家砖厂
        1984年春,为响应上级“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的号召,崔玉芳书记组织9名村民(崔玉芳、李风银、王文芳、李风珍、张兆全、孙春元、燕桂华、崔乐新、刘佃明等),自筹资金,自带口粮,集体出地,自带工具,创业建起了吊丝窑,秋前投产。当初砖厂占地20多亩。1985年10月16日,在自筹3万多元资金基础上,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新建20门转盘大窑,22号晚上一次点火成功。此时共括占土地150余亩。这年共烧40万块红砖,全部销售给县建筑公司,用于建设县供销社的冷库。1986年底,在纪玉堂(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办主任,本村村民)的帮助下,村里从洛阳拖拉机厂买来一部40马力的东方红铁链推土机。1996年冬,砖厂实行整体承包制,平原县王建国承包了该厂。砖厂承包后,为扩大生产规模,王建国购进先进的大型砖机,并对整座砖厂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砖块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产品销往周边乡镇。为响应上级环境达标,砖厂于2012年上半年关停。
        3.段家棉花加工厂
        为发展经济,1987年秋,在崔玉芳书记领导、张兆升、李克俭具体负责下,由王学广帮忙,段家砖厂买来40片锯齿机,打包机,贷款10万,办起了棉花加工厂,开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工作,当年获利。
        4.济阳县第一气流纺纱厂
        经济阳县计划委员会批准,占地53.7亩的段家气流纺纱厂开始筹建。1988年4月至10月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建成7间办公室,18间工人宿舍,8间车库,安装好2台250千伏安的变压器配套设备,2.5吨的供暖设备。1989年1月18日,济阳县第一气流纺纱厂正式建成投产。崔玉芳担任董事长兼厂长,张学文担任副厂长,王学广担任供销科长,李宝胜担任财务科长,后来江兴贞担任财务科长,王富贵担任会计,纪德坤、常玉明、崔乐义、李风顺分别担任车间主任。纺纱厂兴盛时期,有工人100多名。由于政策和资金周转等问题,该厂于1995年进行了破产清算。
        (说明:1988年冬,济南气流厂筹建中)
        后来政策回暖,在济南纺织局的帮助下,增加部分贷款新建车间2500平方。增建厂办公室8间,工人宿舍16间。1997年5月又引来济南四棉第二纺纱车间全套设备,由四棉二纺人员负责生产销售。2000年,该厂经营无法维持,历经转包等多重坎坷,2006年段家村和济南四棉协商同意分两次将所有设备全部处理掉,基本上还清了债务,只剩下3600平方米的车间和其他房屋和配电设备等。
        5.段家面粉厂:
        1994年,在济南纺织局的帮助下,段家新建了面粉厂(村集体企业)。该厂占地10多亩。王家民为法人代表、张兆升任会计。1994年5月18日,在面粉厂院内,段家村举行了济南纺联实业总公司成立大会,暨面粉厂开业庆典。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济南纺织局书记、局长,济阳县委任书记,还有相关科局、县农行等部分领导参加了公司成立仪式。段家面粉厂隶属于济南纺联实业总公司。该厂运营了大约3年,后来改为孵化厂。
        (说明:1994年5月18日,济南纺联实业总公司成立和村面粉厂开业典礼。)
        6.段家养鸡场
        为增加村民收入,1994年成立了段家村养鸡场,占地60亩。2000年秋,安丘养鸡大户接管了养鸡场和前集体面粉厂,办起了孵化场,年租费3万元。2003年非典期间,安丘总厂大乱,资产全部抢光,段家孵化厂受此影响,欠下十几万债务,留下两栋鸡舍,两台破孵化箱,1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等配套设施。2004年1月,村里引来新泰大宝养殖公司承包孵化场。孵化场由大宝公司投资,2008年新建一栋料房,2012年修建7栋鸡舍,2013年新上300千伏安配套动力(包括线路)。初期年租金6万元(从2015年开始,年租金增长为8万元)。该孵化场至今经营良好。
        7.华菱药业原料厂
        为增加集体收入,2008年秋,段家村引进济南大型企业——华菱药业有限公司原料厂,该厂占地10亩,产品全部出口,至今仍在经营中。
        8.奶牛养殖场
        2012年春,在镇政府领导下,在村西(镇政府划定的地片),协助刘献云建起了奶牛场,奶牛场占地90亩左右。刘献云和新市镇政府签了20年土地租赁合同,由镇政府每年每亩1200斤小麦,按当年的国家最低保户价位计核返还村民。
        9.纺联新型建材厂
        2019年,由付家付家磊在段家村南投资兴建了纺联新型建材厂。房屋20间,429平方米,总占地2.3亩(原纺纱厂地盘,房屋)。

 教育发展

        1.村小、幼儿园
        解放前,段家村有一处私塾学校,主要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等,学生人数不多,任教老师是王文荣。
        为扫除文盲,让本村孩子学习文化,1951年在李化成院内成立了段家小学,任课教师是孙长怀(白家村)。筹办初期,规模为1个班,有20名左右的学生,当时采用复式教学。初期教师还有江瑞章、张加皇、贺连珠等。1958年10月至1958年12月,学校合并到董家村,后又搬到薛坊村小学。1959年5月学校又搬回到段家,在张来贵的北院。1978年春,由村集体投资在村南新建五间教室。
        1986年段家小学又翻建房屋5间,共125平方米。1984年左右,段家小学迎来了学校发展的繁盛期,有4个年级,2个班(复式班),学生总数达到了70多名。刘善民是段家小学的第一位公办教师。几十年来,段家小学先后有贺连珠、李秀云、刘善民、李兆功、齐兴贵、李克俭、王玉香、赵德明、李兴民、谷大智、张宝祥、苏传浩、霍宪忠、杨兴宏等老师在此任教。1994年,段家小学合并到薛坊中心小学。
        本村除了兴办小学,也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与培养,1993年秋段家成立了村公办幼儿园,属于乡管村办,招收本村3至6岁的幼儿学生。成立之初招收了一个班,20多名学生,不设大中小班,都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学习游戏。任教教师是王金玲。1998年,段家幼儿园解散。为解决本村学前教育,满足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2006年段家村又成立了私立幼儿园,村集体提供场所,教师自聘,教师是张霞。2020年,因本县关于私立幼儿园建设大整顿,段家私立幼儿园被取消。
        2.优秀人才
        段家村原是个穷村,村民们都没钱读书,没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段家村很重视教育,特别是近些年本村考出了20多名大学生,还有4位研究生。
        崔富贵(1985.11—),男,中共党员,2009年7月菏泽学院生物科学本科毕业,2012年7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王鹏(1989.5—),男,中共党员。2011年6月菏泽学院本科毕业。2021年12月取得辽宁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崔莉莉(1991.7—),女,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常雨(1998.7—),女,中共党员。2020年7月鲁东大学本科毕业;2021年考入五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2022年10月,荣获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历年来本村中专和大学毕业的优秀代表有:崔乐友(1955.6—),男,1980年山东省临邑师范毕业。燕路海(1966.2—),男,1989年山东省轻工业经理管理学校毕业。李大伟(1978.10—),男,2002年济南大学专科毕业。崔新升(1980.4—),男,山东师范大学2000级本科毕业。燕建国(1984.8—),男,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张建(1984.9—),男,青岛理工大学2004级本科毕业。崔金涛(1990.1—),男,2013年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张波(1993.1—),男,湖北民族大学2012级本科毕业。李超凡(1993.2—),2015年青岛大学本科毕业。燕鹏(1996.3—),男,2018年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毕业。崔敖玮(2000.11—),男,烟台理工大学毕业。等等。(待续) 作者单位:澄波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