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阳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8年1月14日在济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济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6亿元,可比增长10.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0.5%和14.6%。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8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4.3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210亿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9.7亿元,增长11%。实现外贸进出口20.2亿元,增长6%,实际到账外资9050万美元,增长6.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88元,增长11%。
(二)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初步统计,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5:52.7:31.8,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防治小麦条锈病疫情,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新上瓜菜大棚2000个,瓜菜年产量超过28亿公斤。完成造林面积14290亩,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济阳街道获“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新“四个一”计划扎实推进,全县现代农业科技体验中心主体基本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稳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家庭农场9家,成立全市首家县级蔬菜种苗协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个,完成5个农产品绿色食品续展颁证,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户)184家。对90个村进行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升,建成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11个。开展“清河行动”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邢家渡三干渠改造工程。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2.5%、14.8%和17.6%,工业用电量7.14亿千瓦时,增长13%,增幅居全市前列。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完成13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7.3%,比年初提高2.76个百分点。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食安山东”第一届山东休闲食品大会,印尼迈大、丹麦丹尼诗、熊猫乳业项目顺利投产;成立济阳智造机械有限公司,推进液压升降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济北石化、新阳能源等能源类骨干工业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坚持效益与质量并重,完成96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顺利迎接国家及省市环保专项督查。服务业提速发展。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3家,占全县规模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53.5%,佳怡物流晋升为5A级仓储类物流企业,丰尔达物流、中通吉物流等新增单位发展迅速,捷瑞物流二期动工,统超物流、宇培物流等项目投入使用。金融保险蓬勃发展,启动全省首家保险服务创新示范区,成立全国首家县级保险产业发展促进会——济北保险产业发展促进会,新增东营银行、齐商银行、华海财险等金融机构10家。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规范提升46家社区便民肉菜店,华百广场、银都商贸城、银座商城等商贸项目相继开业运营;龙泰电商产业园建成使用,入园电商企业达到57家。
(三)六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量。设立招商促进委员会,成立珠三角、海西区等5个外派招商站,先后引入世贸济北水城、少海汇智慧住居、深圳怡亚通物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共签约49个项目,合同额134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4个,创单年次签约项目数、签约额新高。项目建设快速推进。14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组织开展项目擂台赛活动,107个县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实现项目“储备库-预备库-建设库”三库联建,为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有力支撑。棚改旧改加快实施。完成老城五大片区和滨河新区拆迁搬迁,涉及村居24个,4409户,企业18家,产权单位31个,总拆迁面积95.25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市棚改任务,顺利完成一百货片区回迁安置;推进拆违拆临工作,拆除违法建设9173处,面积20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新城提升步伐加快。完成《济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启动老城6个片区的控规编制,城区规划建设规模调整到48.4平方公里;完成纬一路、正安路、开元大街等海绵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和开发区东干沟等8条黑臭水体的治理,稍门水库开始蓄水,全民健身公园正式启用,黄河大堤公园、安澜湖公园项目动工;全力推进热源清洁改造以及气代煤、电代煤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评估验收。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全年完成74个贫困村及1263户、2162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落实医疗、教育、孝善等各项扶贫政策,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734户,累计救助贫困人口1.5万余人次;新建10个镇级扶贫产业基地,在全市率先打造“插花式”扶贫样板模式;投资4920万元建成光伏发电扶贫项目123个,全部并网发电,扶贫效益逐步显现;启动时圈、四合、东辛3个黄河滩区村居民脱贫迁建工作。深化改革活力显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办事企业和群众“只跑一次”;调整县对镇(街道)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财权、事权分配关系;整合重组国资控股集团,大幅提升政府的资本运作能力;实施开发区扩区强权,管辖面积扩大3倍,下放52项审批权限,实现项目审批手续“一枚印章”办理。
(四)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社会管理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实现市定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积极稳妥推进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选岗、自谋职业金发放等各项工作。崔寨、孙耿、回河、太平实现撤镇设办,城区16个社区党委全部开门办公。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等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太平街道孔坊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鼓励创业创新,出台人才驱动奖励政策,“济阳智造”云平台升级为“济南智造” 云平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实现零的突破。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203人,再创新高。扎实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完成新建36个和改造提升35个贫困村文化大院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中医院新建综合病房楼主体竣工,完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在91%以上。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地震气象、统计物价、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⑴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纬四路小学、济北小学扩建工程建成使用,新元学校完成桩基工程。⑵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809场,放映公益电影进校园、社区等464场。⑶城区内农贸集市和马路市场全部取缔,老城农贸市场投入使用,汇鑫苑农贸市场完成主体工程。⑷兑现计生惠民政策,参照农村奖扶办法,落实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扶。⑸加大助残力度,免费为458名残疾人发放轮椅、盲杖,为3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279名精神残疾人提供药物,为45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为51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⑹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成9处敬老院取暖、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建成2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10处幸福院。⑺加大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力度,花园小区二期、雅居园1-4区等老旧小区15.2万平方米改造全面完成。⑻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改造仁风片区供水主管道,新建太平至孙耿一体化主管网。⑼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能力不断增强,全县568公里县乡公路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综合验收。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79户,农村改厕43726户。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同)增长1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
——实际到账外资增长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实体经济新突破。
(二)抓好重点工作,力促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建设济南北部新城,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四)推进社会建设,释放社会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