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1 更新时间:2024-06-05

济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纪实

◎孙厚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指示,党中央的号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一九五五年,毛泽东就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五十年代,就有不少城市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从一九六二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就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上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广大青年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形成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高潮。一九七三年,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统筹解决知识青年问题的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1974年1月2日,山东省委批准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的核心小组《关于召开保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在报告中指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阶级敌人必然千方百计的进行破坏,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保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对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犯罪分子,要狠狠地予以打击,以保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加健康的发展。1974年8月16日,山东省委批转济南市委《关于选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带队干部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指出,选派在职干部带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党中央交给广大革命干部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是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种好形式,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选派干部一定要保证质量,要有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和妇女干部。抽调比例应不少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2%。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带队干部的领导,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做出贡献。
        1973年12月15日,为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加强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领导,济阳县委研究决定成立济阳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马荣珂、李凤鸣、李金弟、李云慎、王福庭、刘平安、邢怀三、孙凤林、张化忠、徐振华、张永谋、姬盛元、刘惠芳、张树清、王新泉、宋桂香、崔明生、韩廷杰、杜善福、姜淑贤等二十名同志组成。由县委副书记马荣珂任组长,李凤鸣、李金弟、李云慎、王福庭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邢怀三同志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设机构编制4名,分别是王振荣、李凤英、高玉堂、张庆慧,具体负责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接待和安置工作。1976年3月29日,中共济阳县委对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作了调整,邢怀三同志免去县革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调任中共济阳县委党校副校长。安荣庆同志免去太平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调任县革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华同志由太平公社东升村知青点带队长调革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底由于完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历史使命,中共济阳县委决定撤销了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王华副主任在知青办撤销前调任姜集公社党委副书记,安荣庆调任县直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振荣、李凤英、高玉堂、张庆慧调任县机关党委办事员。
        从1973年夏季开始,我县的知识青年在下乡以前,在县委办公室门前的空地上首先召开了动员大会,由县委书记赵胜武作的动员报告,会后由县统一安排派车送往太平公社东升村知青点插队,以后又陆续接待和安置济南纺织系统和文化、出版系统的知识青年和来自全国各地原籍是济阳返乡的知识青年,这些知识青年先后被安置在城关公社的韩家村、杜家村、南郭村、榆梁村;回河公社的小赵家村、小何家村、新建村;孙耿公社的后张村、高家村、牧马村;辛集公社的官庄、街西李、代官屯村;太平公社的东升村、刘店子村;庙廊公社的秦一、秦二、秦三、花家、王家、孙家;曲堤公社的铁匠村、沙李村、郭家村、北街、吕家、景家;姜集公社的草寺村、西魏村、刘景文村、李美生村;仁风公社的后岳村、南陈村、许家村、前岳村,全县共计1797人。
        为了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生活问题。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中指出:“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第一年由国家供应。从第二年开始,由社队和知青场、队分配口粮。正常出勤的,应不低于当地单身整劳力的实际吃粮水平。所在场、队口粮水平过低的,由国家从统销粮中给予补助,口粮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规定。”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国务院规定,在(1973年)215号文件中规定:“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在参加分配前,每人每月供应成品粮四十五斤,食油半斤。”根据上述规定,我县规定:一、1974年3月底以前下乡(包括回农村老家落户)的,可参加今年秋季分配,分配前的口粮由国家供应到秋季分配。1974年4月以后下乡(包括回农村老家落户)的,不参加当年分配,参加1975年夏季分配,分配前的口粮由国家供应。二、参加分配前,国家供应粮食品种,按当地非农业人口的粮食品种比例。三、参加分配后,正常出勤的,全年口粮不低于原粮600斤,食油6斤(包括油料),在分配时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其差额由国家从农村统销粮、油中给予补助,粮食品种酌情照顾(包括1973年以前下乡插队的单身知识青年),对正常出勤的粮油补助证明手续,由青年小组评议,大队审查,公社批准,粮食部门发“购粮证”凭证供应,已婚下乡(包括回农村老家落户)知识青年的口粮,正常出勤劳动的,低于当地同等劳力平均口粮水平的,生产队在分配时,应予适当照顾。四、下乡(包括回农村老家落户)的知识青年的烧柴问题,参加分配前每人每月40斤,由县从市场用煤中保证供应,参加分配后,仍然缺烧柴的,不足部分也要保证供应。五、按规定做好如肥皂、电池、暖水瓶、背包、口杯、面盒架要优先供应,地产地销的产品如风箱、笼屉、水桶等应主动与工业部门联系,安排生产、组织供应,当前铁锅的问题比较突出,可根据计划,主动和平原、济南锅厂联系,要求他们安排大规格(八印以上)的铁锅,保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需要。六、供应方法和标准,鉴于当前有些商品比较紧张,凭证凭票的对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一定时间内,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非农业人口标准适当安排,不对群众公布,为不影响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和便于他们的购买,可固定到就近供销社门市部供应,有条件的门市部可定期送货到队到户,激发他们安心农业生产。七、各有关批发单位,对于有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任务的公社、大队,在物资供应上要优先照顾,也要主动地向有关批发单位反映情况,求得他们的支援。八、供应下乡知识青年生产用化肥指标,保证专肥专用,不准克扣或挪用,各公社可根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实际人数(包括回乡的知识青年)分给所在生产队,不准分给个人,但对基础较差的生产队要适当多分配一点,必须分配到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大队,在供应方法上,按每人标准肥200市斤的办法计算。1974年至1975年6月份下乡的列入此分配标准,1975年7月以后下乡的,可在1976年安排供应。另外,为了照顾下乡知识青年所在队的生产,拿出部分氨水做了分配,为了便于发货运输,有几个单位氨水多分部分,氮肥少给些,总的不少于应得数量。九、对于冬季生活的安排作如下规定:(1)各公社党委要十分重视下乡知识青年的冬季生活安排,列入当前的议事日程,要在最近期间召开有关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带队干部会议,专门研究一次下乡知识青年的教育和冬季生活问题,要领导亲自挂帅,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到知识青年点,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冬季生活安排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充分利用冬季时间,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运用各种形式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要把下乡知识青年组织起来,开展文艺宣传、读报、体育等各种活动,发挥知识青年在宣传鼓动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活跃农村文体生活。(3)认真解决下乡知识青年的住房、衣着、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下乡知识青年住房必须符合防寒需要,门窗不全、墙顶漏缝的,要限期整修好。要千方百计给下乡知识青年解决好铺草,要帮助各青年小组搞好集体食堂。生产大队派往青年组的生活带班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要调剂好生活,保证青年们有热饭吃,有热汤喝,有热水用,要让下乡知识青年经常吃上蔬菜。缺柴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的冬季生活用煤,商业部门要安排省委(1973)215号文件规定,专项安排,保证供应。(4)注意冬季安全。冬季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已经开通,新年春节临近,要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防火、防盗的安全教育。下乡知识青年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担任爆破工作的,事前必须经过培训,操作时要有经验的人带领,并有适当的安全措施。要教育鼓励下乡知识青年在春节期间留在农村,同贫下中农一起过个革命化的春节。(5)要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保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对于那些造谣破坏,攻击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辱骂欧打、腐触毒害下乡知识青年,利用各种手段侮辱奸污下乡女知识青年的犯罪破坏活动,要及时揭露,严肃处理。
        县委要求各公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带队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负起责任,努力做好工作,为公社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各公社党委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干部,都要很好地协助有知青点的生产大队党支部抓好这项工作。并把贯彻情况和存在问题,要及时报告县知青办。
        我县的知识青年从1975年开始,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陆续被招工就业,知识青年被招工后的工资待遇问题,县劳动局根据上级劳动局的规定,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被招工后的工资待遇作了如下规定:
        一、下乡知识青年被招工后,为了有利于他们学习技术,熟悉生产、工作,一般要按照现行规定的学徒年限进行学习,不得随意缩短。
        二、下乡知识青年被招工后分配到实行学徒制工作岗位者,下乡满二年以上的,享受学徒第二年的待遇;下乡满三年以上的,享受学徒最后一年的待遇,下乡满五年以上的,享受一级工待遇。
        学习满一年后,享受学徒第二年待遇的,改按学徒最后一年的待遇执行;享受学徒最后一年待遇的,改按一级工的待遇执行,享受一级工待遇的不变。学习期满,经过考核达到定级要求的,可以定为二级,表现差的,也可延期定级。
        三、下乡知识青年被招工后分配到实行熟练制工作岗位的,熟练期半年至一年。下乡不满三年的,熟练期间享受学徒最后一年的待遇;下乡满三年以上,熟练期间享受一级或相似一级待遇,期满后定为二级或相似二级。
        四、以前招收的下乡知识青年,工资待遇低于上述规定的,改按上述规定执行,工资差额不再补发。
        我县的下乡知识青年招工后的去向,绝大部分被分配到工业系统、商业系统、供销系统、卫生系统、粮食系统等,知识青年被招工分配后,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返城就业,也有一小部分结婚后留在济阳工作,直至退休。
        我县接受和安置的下乡知识青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贫下中农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农村三大革命斗争中,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意志,提高了觉悟,作出了贡献,他们努力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农业学大寨,他们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县作出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大量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中有不少人加入了共产党、共青团,被选进了领导班子,有的成为教师和赤脚医生。因此,县委于1975年8月召开了全县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
        总之,在我县下乡的知识青年,经过在农村的锻炼,走上工作岗位的下乡知识青年,都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我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