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遇
◎马德水
“水润兴乡,土沃养人。”这句话说的是齐鲁名郡,一个宁静的文化古村,你慢慢走进乡村,踏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顺着清风徐徐、寻找过去的足迹。
我是闻着一路的麦香,来到村里的。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新鲜,丛林尽染,遍地透香。鱼腾鸟欢,羊肥猪壮。而那一座座明眸发光的蔬菜产业大棚,是这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田园的风光,乡土的气息。呈现着农耕乐趣,科学种植的原汁原味。更让人沉迷,那金黄的麦浪伴着翠绿的晚稻碧波,如同一块发光的翡翠中镶嵌着一颗明珠,绚丽多姿,金光闪闪。一阵风拂过,就像大海中的波涛,此起彼伏,真是壮观呀!村民们轮起锄头,“嘿哟嘿哟”地挖着土地,他们繁忙的背影和辛勤的汗水,顿时激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放“麦假”了,妈妈带着我到生产队麦田里拾收割时掉下的麦穗,爱惜每一粒粮食颗粒归仓。来到地头,一眼望去,麦田里一片金黄,我兴奋地跑到麦茬地里,抢在前头拾着最大的麦穗,我身后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和我一起拾麦子。成熟的麦穗沉甸甸的,我用小手搓了一下,吹去了麦糠,颗颗麦粒圆乎乎的,麦粒外皮是浅黄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我放在嘴里细细一嚼,还有点甜丝丝的味道呢?我拾麦穗只顾大的长的,总跑在别人的前头,眼睛四处张望,结果累得满头大汗,收获却甚微,心里十分不高兴。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身边,耐心地告诉我:“孩子,拾麦子需要一心一意,眼睛向地上看,还要左顾右盼,不能只向前面跑,拾大的,忽略了小的,粒粒皆辛苦啊!”我便遵照妈妈的办法,弯下腰,低着头,认真用眼向下,向左向右瞅。这下还真灵,眼里看到了地上的麦穗,喜出望外地加快了拾麦穗的速度,成效果真很大,虽然很累,但我心里却美滋滋的。
天不作美,刚才太阳还高照,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瞬间,大风夹着大雨倾盆而下。妈妈招呼我收好麦穗,赶紧找地方去躲雨。麦田距离村庄有二三里路,周围也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只能各想办法,大点的孩子腿脚快跑在前头,妈妈拉着我怕被大风刮得迷失方向,她侧着身护着我,等跑到生产队场院屋时,我和妈妈早已淋成了“落汤鸡”。当晚,我就感冒发烧了。第二天一早,妈妈跑到村卫生室,拿来了些感冒药让我服上,也没有休息,依旧带着我继续去拾麦穗。之后,我总感觉浑身发烫,也咳嗽,鼻子也有些不通气。现在想起来,也许是这次拾麦穗,淋雨感冒没有彻底治愈而导致,成了纠缠一生的慢性鼻炎吧。
村东头那口经历几百年沧桑仍清澈如初的古井,汪汪甘甜的井水,滋润丝丝,也滋养了这里的宜人乡情。听老人说这口古井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古井,始建于清康熙14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砖石结构,井口小井底大,深约17米。过去为村民饮水井,井水清透甘甜,井口四周用大青石板镶嵌。相传,古井之下有一头得道成仙的水蛟,过去失足掉入水井的孩童都能被水蛟托在水面之上而安然无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打了机井,这口井便闲置了,井口被村民用石头封住,水蛟便从井里“跑”到崔清河西岸上,化作一棵高大的银杏树,长年累月守护着这个村。古水井养育了一方淳朴勤劳的庄稼人,他们仁慈善良、崇礼尚文,是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古村”。直到清末村里曾出现了9名进士,30多名秀才,7名高官和一名八府巡按。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人才辈出,上百名大学生,30多名教师,曾走出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古文字学家、文学家、作家、诗人五位一体的名人。如今更是人才辈出,进取好学蔚然成风。
儿时乡村的夜晚,是美好的,总是让你遇上长相奇特的昆虫,感到意外和惊喜。时常在一些草丛中、树木旁,在你不经意时,调皮的萤火虫会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地飞着靠近你、戏弄你,好像在寻找“人间好友”。一会儿它们又围在一起,忽高忽低,相互嬉闹着,像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精灵。我看呆了,过了一会儿,我才猛地醒悟,我今天是来捉萤火虫的。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前面一大群萤火虫,双手一合拢,猛地一扑,想一下子抓住好多,在我自以为已经得手时,它们好像是早已商量好了一样,敏捷地从我的手旁溜走了。只见它们若无其事地又飞到草丛上面跳舞、谈笑,好像在笑我刚才那愚蠢的模样。我抑制住心中的不悦,慢慢地走过去,准备给它们来一次出其不意地偷袭。这次我给自己降低了要求,只要抓住一只萤火虫便可。我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准了一只离我最近的,向它伸出了魔掌,这次它们并没有像先前一样一下子全飞了,我轻轻地把双手伸出,再快速合拢,“哈哈”,这回可跑不掉了吧!我很开心,快速跑到玻璃瓶旁,双手对着瓶口,慢慢地打开,把瓶口倒着,可是好一会儿也不见萤火虫出来,我疑惑地打开双手,发现什么也没有。我很懊恼,唉!我为自己打气、加油!相信自己,蜘蛛网那么多次都被风吹断了,可它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所以我也不能放弃。我耐心地继续寻找目标,继续努力着。终于,一只小萤火虫落入我的手中,我兴奋地把它放入玻璃瓶中,近距离观察它,与它亲密“接触”了几分钟后,我依依不舍地将瓶盖打开,小萤火虫很快就从里面飞了出来,在我头顶上飞了好长一会儿,才飞向远处的草丛中。
乡村的天地,给我一种用心去感受的气息。秋风拂过我的脸庞,就像一面细腻的纸巾在轻抚着我的心,让我一下子忘却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这和谐的大自然之中。乡村带给我们诗情画意,一种明媚的氛围和质朴的姿态。大自然是博学的预言家,春暖河水鸭先知,夏日阴阳啭黄鹂,秋雨梧桐叶落时,冬来欲问梅花使,四时之行,皆有征兆,各具风情。看霞光而动身,观云象晓阴晴,叫物语布农桑,据瑞雪知丰年,耕作之种,翻由定理,尽应天时,乡村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气象学家。他们驻扎在时间的空隙里,懂得卡夫卡所提倡的幸福,你所站着地方的大小不超过双足的覆盖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土地代替天空,以劳动代替幻想。日子过得粗糙,平淡,真挚而温馨。
乡村的美是纯正的美,到处呈现出连天霞朵,映日红花,犹如一首优美的诗,造化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瞬间。眼前这一片翠绿的柳林,它们粗细各异,一片片轻轻飘柔的柳丝,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每一条柳丝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仔细看或许还能看见几棵嫩芦苇正在从地里探出头来,它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别提有多惹人喜爱啦!还有那令人向往的西施蜜西瓜了,锋利的尖刀,刚碰上薄薄的瓜皮,整个西瓜就要裂平。鲜美的瓜汁,香甜的瓜肉,是大自然赋予的最甜美的馈赠。生态产业园中,还有一颗颗饱满多汁滚圆黄澄澄的多罗蜜香瓜,咬一口,就能甜到心里。这里还有悦耳的音乐,那是为瓜果蔬菜特意设计的,听说瓜果蔬菜也懂音乐,它们听着欢快的交响乐曲,会放开身架噌噌地生长。
走在乡村的大道上,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浓香,里面混杂着桂花、青草和泥土的清香,而这些都是城市所欠缺的。抬头仰望蓝天上面飘着朵朵白云,它们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在低头吃草的羊群,有时像一艘艘小船,穿行在广阔无垠的银河里……这时,还飞来几只燕子,它们呢喃细语,大概是在向我们招手吧?天空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面种着许多农作物,有冬小麦、春稻、玉米、大豆等。一栋栋历史悠久的房子,这些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却给人一种沧桑之感,让人看了顿生怀旧之心。
乡村人非常好客,看到我便热情地招待我到他们家吃饭,这里的农家菜独具特色。在城市里,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吃吃小野菜,喝喝桂花茶,品品家乡的老烧,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虽然,这些菜不如城市里菜系高档,但是,这些菜绝对都是乡亲们用心种出来的,不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呢。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新鲜”而香味俱全。特别是家养的老母鸡,鸡汤那可是用温火慢慢地炖出来的,更是鲜味十足,满嘴流油,让人回味无穷。
一个懂得感悟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才有隔着篱笆喝酒的率性,才能做到“少年轻狂何俱险,暮年沉稳自迎潮”。一个懂得保护乡村的民族才有根,才有济世的情怀,才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我的根就是那方滋养我的水土。在这个商业化时代,乡村也不幸被卷入物质的洪流。请让我们珍惜土地,珍惜自然,守住充满土气味的家,守住那一方美丽的水土,守住那属于人类的最后的栖地。
随之我诗兴大发:“偶得一日闲,巡游故乡间。顾望旧乡里,长路浩漫漫。云物催感慨,乡心独潸然。”回乡途中感受乡村那自然的美景,感受乡村人最纯朴的民风民俗,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亲和,感受那片浸润着血汗的土地,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
我敬畏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给了我无穷的回味;是这片土地,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是这片土地,让我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让我遇上了知亲知爱的亲人,遇上了能陪伴我一生的恩爱伉俪。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