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92 更新时间:2018-01-18

对父亲的侵略行为,我深刻反省和谢罪

        “我的父亲武藤秋一,作为日军第六师团的一名士兵参加了针对南京人民的侵略加害行为,对此我表示深刻的反省和谢罪。”这是武藤秋一之子田中信幸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写下的一封道歉信,也说出了他多年的心声。
        12月10日,田中信幸报告会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会上,他将父亲的从军日记影印件、信件、影集、勋章等300多件物品捐赠给博物馆。此前他的著作《一道背负:日本父子的侵华战争责任对话》在中国出版,从侧面还原了那场侵华战争。
        今年66岁的田中信幸是一名日本学者,也是一名侵华日军老兵的后代。田中本姓武藤,后随妻姓。他的父亲武藤秋一曾是日本第六师团的一名士兵,随军转战中国、东南亚等地。
        与很多老兵不愿提起当年参战的情况不同,田中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说起战争的情况。“我小学时,听父亲说起这些,我还感觉父亲是位伟大的军人,为父亲骄傲。可是到高中后,就开始有点抵触,直到大学时,完全变成了反对。”后来,在与父亲的交流中,田中信幸尝试改变父亲的想法,让他认识到自己参加的是一场侵略战争。很快,田中信幸的努力有了回应。1994年的一天,他回到家时,父亲递给他一本磨损得很破旧的笔记本。“我打开一看,日记开头写着:‘昭和12年7月27日下达动员令’……没错,这就是父亲的从军日记。”这其中还有1938年到1946年他父亲收到的300余封书信。在这些文字中,田中看到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也从一个侧面还原了日本侵华历史。
        日军第六师团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暴行的日军主要部队之一,武藤就是其中一员。不过,田中表示:“父亲没有直接参与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2日,日军占领了雨花台高地,之后开始向中华门发起进攻。“父亲当时是第三大队第九中队的,属于预备队,当时在雨花台。”田中说,在日记中父亲记录,12月13日上午,部队换防,预备队第三大队进城扫荡。他的父亲没有随部队进入,“父亲说他当时跟随旅团长板井德太郎登上中华门,看看南京市区的状况。为此还有些不甘,因为没有参加攻城战役,没能建立‘战功’。”根据武藤的日记,12月14日下午,他陪着旅团长进入南京市区,途中看到路上堆满了死尸。而根据部队的其他士兵描述,下关江面则漂着男女老少尸体,不下四五万人。
        之后,武藤还手绘了一张南京地图,记录了当时的场景。这份手绘地图也捐赠给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武藤的从军日记是从1937年7月27日开始记录的,一直到1938年7月4日,其间唯一一次中断是1937年9月里的一周。“9月2日,我们去搜捕中国便衣军人……池田少尉执刀刺了人,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刺了一刀。”这是日记中所记载的。田中说,这是父亲第一次杀人,之后一周,他的心情难以平复,日记也因此暂停。
        从军日记的唯一影印本、写着“支那事变纪念”的影集、在侵华战争中获得的勋章、战友寄来的信件……武腾留下的300多件物品弥足珍贵,正是当年侵华历史的最好证明。
        报告会现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马明珍,她父亲马蘅良是爱国人士。当年,她出生还不满一个月时,父亲被日本宪兵队活活折磨死了。“这个痛不是我一个人的,战争期间,好多人像我一样失去了亲人。”在听老人讲述时,田中一直神情悲切,他坦言,日本战后的清算问题一直没有做彻底。
        之后,田中站起来,径直走到老人面前,握着她的手,低头鞠躬致意。  (摘自《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