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1 更新时间:2024-06-19

非同寻常的“96·8”抗洪抢险

        1996年的8月,黄河花园口站先后出现两次洪峰,流量分别为每秒3950立方米和7600立方米。从8月8日开始,两次洪峰相继进入济阳河段,19日出境,22日入海。虽然两次洪峰流经济阳河段的时间不过12天,但汛情异常,灾情严重,险情频发,防守艰难。整个汛期全县河段累计发生险情175处次,其中险工控导工程发生一类险情12坝次,二类险情 158坝次。全县6处滩地全部进水,滩区内的17个村子,完全被大水包围,5000人遭洪水围困,倒塌房屋7500间,受灾人口29300多人,5.8万亩庄稼绝产,直接经济损失达19057万元。
        在“96·8”防洪抢险过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异常汛情,济阳人民经受了一次新的考验。8月5日,刚接到一号洪峰的预报,县防汛指挥部便立即召开紧急动员会议,做出防汛抗洪预案和部署。会后,指挥部成员、各指挥点指挥、沿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均按责任要求,迅速上岗到位。县河务局成立了综合、工情、水情、宣保4个职能组。一线防汛队伍、专业机动抢险队集中待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时任县委书记杨佩钦,县长张宗祥分别以防汛指挥部政委和总指挥的身份坐镇一线,现场指挥。洪水漫滩后,指挥部相继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组织上堤防守基干班514个,6168人。及时组织滩区11436 名村民全部安全迁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为确保信息畅通,指挥部临时开通了四对防汛专用电话。各级领导和防汛队伍不分昼夜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部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河务局充分发挥专业职能,积极当好参谋,及时准确地提供详实资料,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防汛队伍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经过上下左右的共同努力奋斗,终使各类险情及时得到抢护排除,两次洪峰于8月19日流经济阳河段,安全入海。这次抗洪抢险,共动用石料2446立方米、土方7350立方米、铅丝18119公斤、柳料24.02万公斤、麻袋 10000 条、编织袋 5625条、民技工工日92664个,共计投资278.77万元。
        洪水过后,按照国家黄河防汛总指挥部要求,对“96.8”汛情进行了总结。分析汛情异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985年以后,11年未有过大水,济阳段河床淤积抬高很快,过水断面严重萎缩,过洪能力下降,致使洪水流行受阻,洪峰消减严重,流速减慢,下泻时间延长,造成流量与水位的失调、洪水水位高、异常险情多的局面。总结从防洪预案制定、队伍专业培训、责任制度落实、防汛抢险工具更新、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抢险队伍的调度、指挥协调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制定新的系列配套措施,为今后黄河防汛工作积累了经验。
(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济水之阳·黄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