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0 更新时间:2024-07-08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科技局围绕全区“12345”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2023年,我区承担的5项市级科技创新考核指标总得分在全市12个区县中排名第一,荣获济南市2023年度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科技创新单项奖。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要想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区科技局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意识,紧密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等举措,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政策引领,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环境。
        强化政策引领。将强化科创主体培育、搭建高能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等支持计划纳入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闻绍人才”计划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济阳发〔2023〕6 号),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擦亮“科技创新服务生”品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开展“全员进百企”活动,健全完善“企业需求,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镇街联合指导机制,着力解决好企业科技创新中遇到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实际困难,形成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强化宣传引导。今年上半年,通过创新宣传方式,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向新向质向未来之科技政策微讲堂”视频,举办“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扫除政策盲点,让更多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红利,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聚焦工作重点,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我区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召开全区研发推进工作会议,协同工信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属地开发区、街镇共同开展研发业务指导,精准高效推进研发活动开展,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醋酸纤维、可降解醋酸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达到65.85%,走在全市前列;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填报总额10.83亿元,增长7.39%。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梯度培育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一企一策跟踪指导,上半年共储备高新技术企业35家,储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
        建强高端创新平台。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聚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进一步壮大和夯实济阳创新创业发展基础。上半年,指导泉麦酒业等3家企业成功备案济南市重点实验室,蓝贝易书等2家企业备案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省新型研发机构现场考察。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济阳区第二届科创汇暨金融(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采取“企业路演+金融产品路演+对接交流”形式,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引导优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积极围绕企业发展和技术交易活动现状,重点深入奥普瑞思等30多家企业指导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截至5月底,共指导26家企业登记5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99亿元。

坚持人才为本,聚力打造创新高地

        聚焦围绕人才服务、引才活动、工程赛事三大体系,以国家人才工程、省市人才计划为依托,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为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提供坚强科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强化本土人才培育。聚焦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努力发掘和培养本土人才,围绕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深挖高层次人才,不断拓宽我区人才项目所涉范畴。上半年,推荐8人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组织3人申报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类创业大赛,组织3人申报创业团队类创业大赛。
        积极申报外国专家项目。立足科技工作实际,结合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同步推进合作区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按照申报要求,整理国家级高端外专引进计划、“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及省市级高端外专和海外工程师等项目明白纸,梳理申报要点,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现场政策解读,推荐2人申报省海工,储备2人申报市海工项目。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才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下步工作中,区科技局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乘势笃行、敢作善为,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作出科技更大贡献。          (周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