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5 更新时间:2024-07-15

一个人的唐诗之旅(十三)

◎李长三

一路南下—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的“唐诗之旅”从一路向西、向北,开始转向一路南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表达了“安史之乱”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终于闻到了好消息,喜极而泣,急切归家的心情。我南下的旅行就是根据这一脉络出行的。 
        时间是2018年的秋天,我购买了飞往重庆的机票,计划从三峡顺流而下到宜昌,然后再去武汉、襄阳和洛阳,最后从南阳返回家乡济南。这样设计行程,我觉得还算合理,很顺畅,一点也不绕,并且节约时间。我购买的机票是早上七点十分,我五点就约了一个朋友去机场送我,不料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堵车,本来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却走了两个小时,眼睁睁看着把登机时间耽误了。我只能改变行程,从济南乘坐高铁先去了洛阳,然后再从襄阳、武汉辗转到重庆。

一、唐诗里的洛阳

        我这是第二次来洛阳了。第一次是十几年前带队来采风,那次还去了云台山、开封和嵩山少林寺。这一次既然是唐诗之旅,也就直奔一个目标——洛阳。       洛阳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它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知名度和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仅次于长安的地方。可惜的是,曾经做过夏、商、周、东汉、北魏、隋、唐等13朝国都的洛阳,并没有成为河南省的省会,因此城市规格和档次还是比郑州低了半格,正好应了司马光的那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但是洛阳毕竟是洛阳,它的知名度,并不比哪一个省会城市低,假如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路人问及河南的省会是哪里,我估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洛阳,当然还会有人可能回答开封。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洛阳,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部厚重的帝国兴衰史。洛阳地处中原大地,不仅人文底蕴雄厚,周边自然美景也是非常之多,中岳嵩山、老君山、云台山都是一流名胜,而洛阳市内则以龙门石窟和洛阳牡丹久负盛名。但这次旅行我并没有把时间用在观景上,一来是这些美景我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游过,二是因为有关洛阳的唐诗太多了,我想重温诗人们的足迹。
        唐诗里的洛阳,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这首《春夜洛阳闻笛》,似乎能听到那婉转美妙的笛声,还有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皮日休那首写牡丹的诗,则是有色有味,能看到花色,嗅到花香:“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刘禹锡晚年从巴蜀回到老家洛阳,当他看到雍容华贵的的洛阳牡丹,写下《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这首诗里更是倾注了诗人对牡丹对洛阳的挚爱。而王昌龄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情味愈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梳理这些唐诗的时候,我发现把洛阳当作这次南下的第一站是极其正确的,因堵车而耽误登机也似乎冥冥自有天意,因为洛阳是诗圣杜甫的老家,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元稹、张说、祖咏、王弯也都是洛阳人,再加上长期在洛阳的河南籍诗人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崔颢、韩愈、岑参、上官婉儿、杨炯、卢照邻、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颀、李益、韦应物、杜牧等等,洛阳占据了整个唐诗的半壁江山,所以洛阳也被称为“诗都”。走进洛阳城,街巷中满是诗人的足迹,风中都散落着美妙的诗句。 来到这里才发现我的“唐诗之旅”已进入到一个繁华时刻。 
        洛阳,顾名思义,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水之神,名曰宓妃。曹植那篇千古名作《洛神赋》就是在此地诞生:“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大唐时期的洛阳,更是诗意盎然,诗人云集。李白和杜甫,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就在洛阳,那年的李白43岁,已度过他政治上的高光时刻,被唐玄宗赐金还乡,打算从洛阳一路南下扬州。杜甫当年32岁,他十分敬佩李白的才华,两人相谈甚欢,惺惺相惜,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启了一段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碰撞和交融,成就了诗仙和诗圣的美名。二人的友情也验证了真正的绝顶高手都是彼此成就,而非互相打压拆台,这是一个诗歌的绝盛时代,也是大唐的风范和荣耀,他们犹如两颗灿烂的双子星座,照亮了洛阳的长空,也照亮了整个华夏诗坛。千百年来,时光暗淡了无数帝王将相,岁月消磨掉故国王朝,却未能掩盖住诗人们那耀眼的光芒。
        杜甫似乎始终带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安史之乱发生时,他从洛阳到华州,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来困居蜀地时听到官军收复洛阳,写下了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准备回到故乡洛阳的愉悦心情:“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遗憾的是杜甫直到去世,也未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洛阳。王维跟洛阳也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洛阳曾写下著名的《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孟浩然洛阳寻友,而友人已获罪流放岭南。他惆怅地写下《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白居易,晚年也回归洛阳,他隐居在香山,故号“香山居士”,他的居所正对着龙门石窟,旁边就是香积寺,风景秀丽,恬静宜人。他曾写过《牡丹芳》,描绘当初牡丹花会的洛阳盛况:“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在洛阳生活的时间较长,写下了大量关于洛阳的诗篇。张籍写有《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诗人从红颜女子写到白头老翁,感叹岁月易逝、人生无常。此诗情感深婉,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水准极高,在当时和后世都被盛赞和传诵。若论浪漫动人,还是顾况“红叶题诗”的彩叶深情:“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宫墙内外的男女主角,用红叶代纸,流水做媒,在含情脉脉的诗歌互答中,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也许是洛阳政治地位尊崇,地理位置居中,亦或许是人文历史丰赡,风光景致美丽,吸引了天下文人墨客。整个唐朝多半诗人都曾游历洛阳,而关于洛阳的四百多首诗中,一大半出自唐朝诗人之手。??    
        这次在洛阳我没有太多的驻留,毕竟是故地重游,总觉得很熟悉。我只去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值得反复欣赏的艺术瑰宝。它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400余年断断续续的营造。1500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雨和沧桑,依然伫立在伊河两岸,默默地注视着人世变迁。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龙门石窟躲过了历朝历代的风雨和浩劫,能够基本完好地保留下来,也算是人类文明的幸事了。那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蜂房燕窝般镶嵌在东西两侧的香山和龙门山上,愈发的巍峨壮观。这里的好处是,不限制拍照,也不限时间,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地观看,用心体会古代能工巧匠的伟大杰作。
黄昏里的龙门石窟,夕阳和灯火共燃,远远望去,整个香山和龙门山灵光乍现,异常神圣。山脚下的洛河犹似一道赤练,缓缓流过。这条造就了东都洛阳的帝王之河,岸柳扶风,柔波荡漾,十分平静。虽是清秋,却有初春的感觉,我忽然想起韦庄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待 续)?
             作者单位: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