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3 更新时间:2024-07-17

济阳的民间婚俗(上)

孙厚德

        济阳民间的婚俗礼仪多、讲究多、仪式多,现将民间的婚俗汇集如下:

传柬定婚

        男女婚配,须有媒妁介绍,双方不能见面,即便是想看看,也不能公开,更不能一块吃饭、散步、交谈,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询问、打听,并经过父母的同意后,再查询属相不相克后,认为“宜谅”后,双方互换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俗称换号),送换号之帖一般不压财物,仅在帖内放置制钱两枚,换号后,男方即使媒人征求女方有何物资要求,女方答复后即行下柬定婚,选择双月双日进行这项仪式,男方在柬帖上一般写“恭恳婚盟,仗冀金诺等字样,女方则写“即允婚盟,敬答鸿章”等字样,分别表示求婚与允婚之意,由媒人往返传递两家、各自收存、婚约即定,即使以后发现有什么问题,也不能毁约。从此,双方都可以公开,男方有了媳妇,女方有了婆家,以后双方及亲门近支有红白事都可以来往了,已经是正式的亲戚,经媒人协调,订婚给女方的彩礼有布料、耳环等礼金,礼金数量不一。七十年代以前几十元、八十年代几百元,九十年代几千元,二十一世纪初期是一万一千元(万里挑一),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是二万一千八百元(两亲家一起发)。传柬时,由媒人或其他人(女方信任的德高望重、办事经验多、酒量大的长辈,叫报柬人)带着拜盒(后来拜盒逐渐被提包代替),盛着彩礼和柬帖两套去女方,女方将男方的柬帖留下,将自己的柬帖放入拜盒,同时拜盒中可放入笔记本、钢笔之类,以激励男方学习上进,还有的将少部分彩礼返回,女方派一至二人与来客一起去男方家,男家摆席热情招待,直到天黑举灯时方可送客,称作坐腊头。

提亲定婚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当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请媒人时一般要请两人,一个代表男方,一个代表女方。男方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水果、瓜子、香烟等,并向女家通报男方家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还要详细介绍男方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手艺、收入、身体状况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回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上或亲戚家里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媒人带上礼品、菜食,小伙子还带上见面钱,在媒人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子、大娘、婶子领着见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如果同意此时会把见面钱给姑娘,一般同意就收入,不同意不接收,有的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如钢笔、小手娟、绣着鸳鸯的手帕等,有的姑娘怕羞,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和女孩的陪人就得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便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以免受到讥讽。

上催妆

        姑娘在出嫁前,只要男女两家商定好婚期,女方便把本家女儿出嫁的喜日子通知给自己家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们接到喜讯以后,都得携带着礼品礼金在姑娘出嫁的前几天前来登门回贺喜。礼品以前有花布、被面之类的,后流行太空被等,主人家为了答谢亲戚朋友们的美意,要置办好宴席热情招待,亲朋多的要安排好几天的时间,当地人把这种风俗称之为“上催妆”。

祭祖

        新郎在结婚的前一天有长辈到祖坟请祖亲至家中正堂,并设供品桌:供品有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以及酒具、茶具。迎亲前新郎由父母带领到家中正堂祭祖,以示孝敬之心并告知先辈,家中喜事,后晚辈为之延续烟火今日娶亲成婚。

行礼

        此项仪式是新郎在结婚的前一天下午要在全村行礼,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四点左右,这项仪式按照古礼叫“达车”。也是男方去女方上头的日子,同时也是女方派人到男方送“奁房”(即嫁妆)的日子。行礼前,新郎穿好礼服,披戴红花,吹鼓手奏乐,管事的服侍着在院中摆着烛台香炉等物的桌前演礼。然后分别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娘、父母、姑姑、姨姨、大爷大娘、叔叔婶子行礼磕头,新郎磕头是跪在红毡上的,新人不行空礼,受礼之人全是长辈,受礼后都掏红包给新郎,多少不一,受时代的影响,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同时也与平日往来的礼轻礼重有关,一般与新郎关系一样的就商量着给礼,礼一样多,也是防止出现矛盾,在家中行礼完毕后,再到村内行礼,先是乐队的人员两人吹着唢呐,有一人捧着芦笙,一人打着小镲,吹吹打打走到村内,随后是村里的一人敲着铜锣,两人扛着红旗,一人提着小马灯(马灯罩子用红纸或红布裹起来),后面是陪着新郎行礼一位长辈“陪客”(一般是选本家或村里懂礼仪的,办事比较有经验的稳重男性),还有一位拿着红账本记账的,行礼的过程中,负责鼓铜锣的人要走在前面引领着乐队,围着村里的主要街巷转一圈,听到动静的街坊们假如没有时间到办喜事的人家去送祝贺的礼金,就在街道边聚集等着,等行礼队伍来到跟前,就把贺金交到“陪客”手里,记账的认真把收到的贺金一一记清楚,“陪客”和新郎,一再寒暄着敬街坊们喜烟,并邀请大家晚上及时去参加喜宴,行礼这一圈转下来,村里的贺金基本都收全了。

搭车

        娶媳妇的前一天晚上俗称“搭车”,这一天要把明天迎亲的轿子装扮一新。在搭车的这一天,新郎要把最亲近的女性亲戚比如姥娘、舅母(妗子)、姨母、姑母、干娘等接到家中来,新郎的姐姐是要自己主动提前来。傍晚,在行完村礼后,新郎要在“陪客”的伴随下到本家族年长的长辈家里去行喜家礼。进了长者的家门后,“陪客”要大声喊着长辈的称谓,在长辈的屋门口抖开红毯布,让新郎给长辈们一一拜完后,“陪客”带着新郎回自己家的喜院,得先给厨房的师傅们行礼,再就是记贴恭喜处的先生们,新郎的亲戚们及最亲近的祖辈、父辈们都会聚齐在一个较大的屋里或洞房里等待着新郎回来行家礼,最先得到磕头拜谢的是姥娘、舅母、姨母、干娘等以示对亲戚的尊重。然后再就是本家的祖辈、父辈们及姑母、姐姐们、“陪客”每喊一个名字,新郎就得拱手、作揖、弯腰、伸腿、扶膝、下跪、叩首。起身后再作揖,如此反复,亲戚族人多的,新郎得重复几十次,跪得膝盖疼痛,但新郎得到的是一笔笔大额的礼金。

过大礼、迎亲日

        新郎新娘领取结婚证书后,请媒人携带彩礼、弹好的棉花(俗称瓤子)、酒烟、糖茶、水果干果、肉类熟食(猪心、肝、舌、肚、耳朵、蹄),40斤左右当腰肉和男方请阴阳先生选择迎亲吉日到女方家,水果必须有香蕉和苹果,香蕉象征着“相交”,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猪心眼只拿一个,而且女方要让媒人再带回男方,表示两亲家都真诚相待,谁也不三心二意,不动心眼、耍诡计。礼金数量不一,七十年代几十元,八十年代几百元,九十年代几千元,二十一世纪初期是一万一千元(万里挑一),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两万一千八百元(两亲家一起发),以后六万六千六百元,六万六千八百元,个别的还有十万元的。迎亲的日子一般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预选两个,然后由女方二选一就算定下,按照风俗常规是选前面的日期,叫抢前不延后,抢福。过去娶亲一般在秋后举办,听长辈们说有三个原因:一是农闲办喜事都有时间到场,便于差人,二是一年的收成都知道了,办喜事需要花钱,花多少钱心里要有数,不会影响全家人的日常生活与来年的盘算,三是更容易调理“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利用闲时举办婚礼,既解决了“男子悲秋”,如果幸运的话,来年春天新娘可以怀上宝宝,又解决了“女子伤春”。娶亲多在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具体日期还要看男女双方的属相,认为鸡、兔两属相宜在正月、七月嫁娶,蛇、猪两属相宜在三月、九月嫁娶,马、鼠两属相宜在五月、十一月嫁娶,狗、龙两属相宜在二月、八月嫁娶,一般不选六月,六月是一年中的一半,忌讳半路丧偶,腊月二十三至年底前都是好日子,任何一天嫁娶都吉昌,俗以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了,看中无人看管。吉日选好后,就不能轻易改动,认为“择号已定,不许改动,后移死婆,前移死公”,实际上是怕女家打麻缠,误了吉期。如遇冬天入春,最好在立春前把媳妇娶到家,以避“黑春年”迎亲,认为对夫妻二人都不吉利。

开脸

        开脸又称“净面”,是民间一种嫁女的礼俗,多在出嫁前一天进行。开脸时要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以两条红线相绞,为待嫁女拔去脸上的汗毛,使女方显得更年青漂亮。

脸面帖

        男女双方在商议结婚时,男方须请阴阳先生选择好日子、写年命帖。命帖一式两份,自留一份,由媒人送给女方一份。送帖时也要带着彩礼,女方把帖收下表示答应了,男方便筹备结婚。脸面帖的格式竖写,最右侧一列写“某年某月某日迎亲大吉”,中间一列写“潭府”或“贵府”,接下来再写四列或五列,内容分别是“梳洗冠妆向×方”、“娶送女客禁四相”、“××××皆不用”、“其余用之大吉昌”、“路过井石庙、红毯遮吉祥”,接下来正中间写“眷弟”(女方双长辈男性,只有平辈男性,男方男性谦称,亲家无大小)或“眷晚”(女方有长辈男性,男方男性自称)或“添眷”(辈分比对方高)继续写鞠躬,最左侧一列书写迎亲日期,每月的前十天称“上浣”,每月的中间十天称“中浣”,每月的后十天称“下浣”。同时忌用怀孕的、戴孝的和寡妇,一般不写在帖上。

送嫁妆

        姑娘在出嫁前娘家要准备嫁妆送姑娘,嫁妆要在结婚的前一天派人送到男方家去,俗称“送奁房”。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奁房包括最基本的家具、衣被和生活用品,家具和生活用品包括桌椅、衣橱衣柜、菜橱、暖瓶、脸盆、木梳、面镜,一般十至十二件(有的还有自行车、缝纫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嫌远送嫁妆麻烦,干脆男女双方选好家居,在结婚前由买方直接送到新房,送奁房这个环节也与迎亲合二为一,这时女方会直接由男方派去的拉奁房车把录放两用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电饭锅、电视机等一块拉到新房。除以上的嫁妆外,还有被褥、衣服、男方给女方择日(最好双月双日),派媒人把大礼和皮棉(瓤子)送到女方,女方负责购买被褥的裱里以及制作,选择吉日作嫁妆,选人很讲究,要选干活麻利有经验的,儿女双全的,配偶健在的,没有离过婚的,嫁妆一般八铺八盖至十二铺十二盖,都是双数,预示好事成双,褥子内要撒五谷,被子的四个角都包有红枣、核桃、花生,祝婚后五谷丰登,早生贵子。如果是女方赶制的嫁妆,嫁妆内不放任何东西,忌讳把娘家的财福带到婆家,嫂子弟媳不愿意。送奁房的方式在不断改变,由原来的用扁担挑,改成由牲口车拉,现在用汽车,每位送嫁妆的在男方都受到款待,还有赏钱,赏钱多少不一,现在是每人50元,在过去的送奁房的嫌男方招待不周或嫌赏钱少,总会找个理由再回男方家找事,比如说落在男方家东西了等,主家管事的就再每人赏一盒好烟,他们也有趣的回去,女方来送嫁妆时,另有女方派来的两名儿童,一男一女(一般是本家的孩子)押奁房,不给赏钱不让搬奁房,赏钱多少不一,一般在200元,有的小孩子打开红包看有多少钱才下车让搬奁房,奁房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在七十年代是“地瓜沟的裤,开膛的袄”(地瓜沟的裤是指条绒布料的裤子,开膛的袄是指带拉锁的袄),“房子带尖的,自行车冒烟的,收音机挂片的”,还有的是“三转一提溜”等。                                                             (待续)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