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4 更新时间:2024-07-24

济阳的民间婚俗(下)

◎孙厚德

娶亲


        娶亲是结婚习俗中最有趣的环节,也是中心环节。在娶亲的前一个星期左右,新郎要亲自到亲朋好友家撒喜帖,告知娶亲待客的时间、地点,请他们都来喝喜酒,亲朋好友接到喜帖后都会回应“恭喜恭喜”,撒帖俗称“叫亲戚”。娶亲有讲究,如果同时当天有两个以上娶亲的,姑娘越早被娶走越好,小伙子越早把新娘娶回家越好,俗称“抢福”。娶亲时使用的结婚用具不同时期也不同,旧时用花轿、骑马、牲口车,逐渐进展到骑自行车、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帆布汽车,现在全部都是轿车。旧时在娶亲的前天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如见面是很不吉利的事。现在已不忌讳,一般来说新郎新娘在结婚前都会在一起商量婚礼上的细节问题。接亲人数讲究“去单回双”,即男方接亲的人数是单数,等接到新娘回来后的人数应是双数,寓意“添丁添口,双双对对”,接亲的路线提前一天要探好,一般由铺毡娶亲管事的和新郎一起去,商量好去的路和回来的路,一定不要来回走重路,忌讳避免在路上发生意外拖延吉时,娶亲回来举行婚礼要讲究良辰吉时,现在一般是在上午十一点十八分和十一点二十分举行,一般双方爷爷奶奶、父母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坐在两边,新郎和新娘要改口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俗称改口,改口后,双方长辈都要给新郎新娘送一个大礼包,俗称“改口费”。


迎亲


        是婚嫁的重要环节,男方家在娶亲前三天就开始忙起来:请来管事的、账房先生,全家要商定迎亲的具体事宜,男的要起灶安锅、煮肉炸鱼,购置烟酒糖茶,包红砖、剪喜字、写和贴喜联,女的一锅一锅的蒸馒头、摘菜、洗刷、布置新房,人越多越好,显得主家为人好,脸上增光,俗称“吃喜馍馍”。
        婚车到新娘家门口时,吹鼓手奏乐,铜锣“当当当”敲起来,引来四邻都来看“嫁闺女”,看新郎的相貌,很快女方二男送客将新郎和铺毡的接到客房,厨房送来四个“看盘”,菜都是生的,只能看不能吃,所以俗称“看盘”。其实酒杯、酒、酒壶、筷 子、茶壶、菜碗都是全的,有的还有干果、香烟、茶水,这些食品是可以用的,上四碟和二大盘菜,俗称“半截子席”,快吃快喝,一会就上水饺吃饭,都是送客的象征。席间,新郎一般不多说话,铺毡的与男送客简单客气后会说:“三里不同风,四里不同俗,我们如果准备不周,敬请海涵。”男送客会答道:“挺好挺好,从今以后就是实落享成了,我们今天到您们那边,也请多多照顾。”在过去,有人专门在客房门口看着,看到新郎刚把水饺放到嘴里面就立即高喊:“请客!”让新郎难堪、逗乐,把水饺咽了就烫嘴吐出来不好瞧,还有的向新郎脸上抹灰,此时新郎要按习俗,向自己的衣服口袋里偷装面前的酒杯或茶杯,有的在喊请客时,把新郎面前的两种杯偷偷拿走,此时新郎无东西可“偷”,只好“偷”酒壶和茶壶,这两件又太大装不进口袋里,十分尴尬。就是让新郎“出丑”。这“偷”的东西,是矛盾回去的路上一旦遇到“白事”(即丧事)立即摔碎,寓意是不好的事,不顺的事“破”了。以图娶亲大吉大利,一切顺利。
        两男送客把新郎领到闺房门口,闺房的门是关牢的。有男童女童(压奁房的小孩)和新娘的年轻同辈、伴娘把守,不给红包不让进门。新郎把提前备好的红包从门缝隙送一个,里面就抢一个,再送再抢,谁抢到算谁的,不时的传来“我还没抢到,再来”、“这个红包才十块”“你这个红包二十”“他那个五块”“我这才一块”“不行不行,再给”等,最好都得把新郎准备好的掏干净,外面伴郎也使劲地推闺房门,里面一看实在不给了也就算罢了,只好开门,新郎被前呼后拥到闺房中。
        新娘已经在女送客的帮助下上好了妆,先穿男方做来的红棉褥红棉袄,再穿红呢子大衣,腿要用红布连鞋包裹,袜子也是红的,最后顶上蒙头红(红盖头)才发人。吹鼓手奏乐新郎在铺毡的铺好毡后,在桌子前面行磕头礼,一般新娘的父母都在座(这也就是平时说的媳妇是跪来的),礼后,男送客给新郎递三杯酒,俗称“上马酒”,铺地毡的方给新娘上马鑫(红包),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新娘接了上马金,新郎饮毕上马酒,新郎由铺毡的服侍在前,新娘头顶红盖头,由二女送客搀扶在后,踏着红地毯走到轿前(按习俗新娘在新婚这一天脚不粘土落地),由新郎背上轿。此时会有新娘的女性家人把一盆清水大门外,俗称“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新郎回首与男送客双方作揖后进轿,新娘由女送客扶持进轿,封好轿帘,男轿在前,女轿在后,铺地毡的一声“起轿”,鞭炮齐鸣,开始起行。送客坐着二把手大车,还有抬随身面盒子(里面装着下轿包子,梳头面)二人,打绿灯二人在后随行。现在各类人员统一坐婚车,不过也有讲究!不算拉嫁妆和录像的车,婚车一般也得十辆以上,白色轿车紧随拉嫁妆的车,是第一辆婚车,该车坐的是新郎和铺毡的,选白色而且在前面寓意“新人白头偕老”其他车辆在后随行,拉嫁妆车上有专门管放鞭炮的人,逢桥,逢湾必须放炮。
        婚车回来的队伍离村不远便鸣锣奏乐,至门前后,女接客(也叫接媳妇的)在前,一个搬糕女在后,在婚车前,放好喜糕,新娘由女接客搀扶着踏糕而出,男前女后踏着红地毯进门,同时燃放鞭炮,有人从大门房顶上向新人抛撒喜糖,栗子,大枣,花生,进行的同时将准备好的用红纸包裹的新砖一对,红筷子两双,由属龙的男子递送,属虎的男子压在门楼顶,进院内桌前,新娘行叩拜礼、拜天地、拜公婆,夫妻对拜、礼毕后由女接客掺扶新娘入洞房,新娘进门后,床前放一火盆要越火盆上床,此后便是坐帐守时,一天不吃不喝,是怕上厕所,俗称庐账。
       新娘入洞房后,接着男方男陪客在前、新郎跟随、吹鼓赏乐,将女方男送客(女方男送客的责任就护送新娘一路平安,安全下轿入洞房,新娘不入洞房女方男送客是不进客厅的)接入整洁客厅(桌有桌围、椅有椅披)、待收烟茶和干果鲜果,陪客满桌点烟、喜笑寒暄。这时厨房已将下轿包子煮好,给新娘端去,俗称下轿包子,这时新娘该村的乡亲也有送梳头面的,吃过下轿包子后,二位新人填枕头,有人说一些吉祥的话,如“左一掐,右一掐,不过五年就生三。”这时送客还要到新房里看看,随后新郎到新房里给送客点烟满茶,送客把橱柜钥匙留给新娘,回来后开宴,院客满酒、满茶,敬意相劝,同时吹鼓手还吹打几段吉祥曲子被隔助兴,所有贺喜亲朋,双方行人,本家老少一齐开宴,送走客人后,要给应请的人写好请帖,派人送帖,晚上新人喝合欢酒,有人作陪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参加。


闹洞房


        闹洞房俗称“逗媳妇”、“吵房”,在娶新后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姑姑送灯(或点双腊烛),并念“新灯进新房,相公配姑娘,小姑来送灯、早早抱学生”。小姑送罢灯后,无论长辈、平辈、小辈同聚于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任何禁忌,民间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赵闹越喜”之说。过去宾客闹房时,或扮花脸,或搦着手,说笑后逗 俗兴颇多,以哄堂一笑为足,热闹非凡。无论如何喧闹,主人、新娘、新郎都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洒闹房人,或予以点烟、剥糖,喂糖,一般闹到半夜,在婆婆的劝促下闹房人才迟迟离开。洞房花烛夜,要点长明灯,新娘开柜,夫妻对话,窗外的偷吸者耳贴墙壁,若所得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数年。


回门


         婚礼后的第二天,新媳妇要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俗称“回门”。公公、婆婆一大早就要特意准备一个方形木盒,在盒子里装些馒头,烧饼,糖果等礼品,同时还要邀请聚媳妇的那天拿毡的当“陪客”,再找上一位带木盒的年轻人一同前往新娘的娘家。女婿正式成为亲戚后第一次登岳父家的门,新娘娘家的家人自然很隆重地招待,特意请好的厨师、备好酒菜,等到女儿、女婿一行人来到,从村里约好的村干部等要出门迎接,进客厅后把新郎让到最上座,这是新女婿在岳父家仅有的一次坐最上座的机会,以后因为有长辈在,女婿只能按礼节坐在下位。不一会便开席,等上了几道菜以后,厨房师父们便在传菜的木盘上铺上一块红纸,再放上一道菜,等端到新女婿酒桌上,大家都知道这是厨房的大厨们要讨一份礼,由于是传统的习俗,新郎的父母在回门前早就把厨房师父要的礼金,用红包包好了。只要见到这菜盘上的红纸,大家就都明白其中的用意,新郎自然就把父母准备好的红包掏出来,交给传菜人,红包里装的钱数,必须是双数,这时,新娘娘家找的陪客,也会主动地再给补充上两盒香烟,以示对厨师们的尊重。


叫闺女


         婚礼的第三天,新娘家的男长辈携带礼品,来到新郎家接闺女再回娘家住一天,第四天,又得换一位本家的长辈,再把闺女送到公婆家。叫闺女来回要走娶亲的那条路,不准改变,民间有“三天不走两条路”之说。这样娶媳妇的家庭,自从喜日子的前两天扎喜棚,垒喜灶,贴喜联等系列活动,直到把这些程序都走完,把来接送的亲家招待完,家庭生活才纳入正规,三天叫,四天送,这还是简化了的程序,最先还是对嫁出去的闺女,娘家人要和三天登门接,第七天再去送,这样会让新郎的家人置办等待的时间更长些,现在,一般娶媳妇只保留第二天“回门”的风俗。


旧婚俗


        胎中亲:又称指腹为亲,大都是有着友情的双方,相互了解对方妻室均有孕在身,就主下约定:如果都是男孩,就结拜为仁兄弟,如果是女孩,就成干姊妹,如果一男一女则结对成亲。
        娃娃亲:即男童女童还都在襁褓中,就被各自的父母定了姻缘。
划杠亲:由于种种因素制约,男婚或女嫁条件有一方达不到,另一方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再完婚,其间不准任何一方有变卦,改变婚约嫁(娶)他(她)人,意思是已经划了一道杠占有了。
        换亲:系指两家均有儿有女,但因家境贫困或其他原因,儿子均难找媳妇,为了传宗接代,两家不惜儿女情愿,强行交换,撮合成为各自的儿媳妇。
转亲:转亲与换亲相似,只不过为三家或更多家儿女户,将儿女强行通过轮换成亲,往往皆是强扭的瓜不甜,姻缘都很难得到美满。
        倒插门亲:这种婚姻一般是女主没有男孩子,女方要求完婚后到女方家过日子,在旧社会这种婚俗一般男方要改名换姓,现在一般不改名换姓了。这种婚俗男方俗称倒插门女婿。
       团圆媳妇亲:这种婚俗又叫灶前上头,有的人家贫穷,找亲困难,便托媒人找一个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贫穷人家的女孩,多花点钱,简单办个订婚手续,女孩来男家一块生活,叫团圆媳妇。经过几年,女孩长大了,尤其是男方的年龄也不小了,该结婚了,便与女方娘家商议,简便结婚,妇方也不用办嫁妆,双方商定后,选 个好日子,换身新衣服,二人在饭屋灶前磕几个头,拜一拜灶王爷,女孩挽上纂,就算结了婚,经济条件比较好一点的请上几席客,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全家人吃顿意合包子,给长辈磕头拜一拜就算完婚了。
        阴亲:这种婚俗一般是无论男女都在生前没有结过婚,去世后,由家人各自为去世的男女托媒人找个阴亲,并进行合葬。
        扶媳妇亲:这种婚俗就是双方已经传柬定婚,年龄也不小了,突然男方父亲或母亲亡故,家中缺人,让儿媳顶丧,便与妇方商议用扶媳妇的方式结婚,女方同意后,新娘穿上鲜艳的服装,男方用轿或二把手大车将新娘接来,在院中桌前,男的磕头拜拜天地,新娘便进入洞房,稍等一会,脱去艳服,换上黑色素服,到灵前哭拜,尽丧事中儿媳妇应做之事,现在这种旧婚俗断绝了。
         晚婚亲:有的人或因家庭贫寒或因房屋狭窄或因身体残疾等原因,后来情况好转,相要成亲结婚,但因年龄偏大,只好找个寡妇,这叫晚婚,找个离异的叫二婚或叫后婚。晚婚也不易办,要在媒寻觅,串通联系,与做买卖一样讨价还价,约定给前方主家多少钱,给女娘家多少钱,她本人置办被褥、衣服及零星东西多少钱,媒人跑前跑后给多少钱,款项按数交定后,急急过门。旧时大多数是半夜用毛驴去接,女的有点东西也捎在毛驴上。有的还需要一个有名气的人领着几个小伙子沿途保护、防备路遇泼皮无赖敲诈勒索,回到村时,也就黎明了,要有两个女人来接,一边一个,拉拉扯扯,若正路有槐树便走正路,若正路无槐树便绕道走有槐树的路,直到找到槐树,至树前,一个说走这边,一个说走那边,两人各拉着一只手,树在中间,两人将手一拥、寡妇便将槐树接住,众人便说:“搂搂树,不妨夫,搂搂槐树,过得财主”。进家后,男的在院中桌前磕头拜拜天地,接着接女的进房,站着便推拉,坐着就叫起来,按封建迷信说法, 必须用一些吉利行动,吉祥话来冲破晦气,也有请几席客的,晚上也喝合欢酒,劝酒取闹很厉害,言语极其轻荡,第二日给本家亲友长辈磕头,相互认识,中午吃顿意合包子,晚婚喜事就算全部完成。
        小女婿大媳妇亲:这种婚俗是在旧社会时兴的一种怪现象。一般男方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的男孩还不到十岁,孩子气十足,就在父母的操持下,把比自己大七八岁甚至十多岁的媳妇娶进门,媳妇就像保姆一样照料着小女婿的衣食住行,这种婚俗在地方戏曲中曾有一段戏词极具讽刺性地批驳了小女婿大媳妇的不合理现象。这段戏曲的名词针对这种情况是这样唱的:“石榴开花叶儿黄,十八岁的媳妇九岁郎,说是郎,郎太小,说是儿,又不叫娘。晚上媳妇抱炕上,睡觉枕在媳妇的胳膊上,头个晚上他说尿,尿了被褥尿了炕,第二天晚上他说尿,尿了媳妇一胸膛,第三天晚上他说尿,尿了绣鞋整一双,尿了绣鞋痛得慌,媳妇呱唧呱唧给小女婿两巴掌,第一巴掌打得小女婿叫姐姐,第二巴掌打得叫亲娘,小女婿痛着赶忙说,娘啊娘啊你别打,再到晚上俺光吃干粮不喝汤。”还有的怕儿子在回门时丢丑,父亲一再嘱咐儿子说:“一定要问丈人好。”儿子听话真的记住了,但由于年龄太小不知道变通说法,一进门就说:“丈人好!”丈人听后满脸涨红,尴尬而又无可奈何随口说“这个、这个、你这孩子。”小女婿也可能从岳父的表达中猜到了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又说“好丈人啊!”实在是让丈人无语可答了。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