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唐诗之旅(十七)
◎李长三
五,不一样的三峡(上)
我向往三峡,已经几十年了。二十几岁时,如果让我选择最想去的地方,我第一个要选的肯定是长江三峡。可是在那个交通和旅游业极不发达的时代,三峡似乎成了我难以抵达的远方。我错过了三峡截流前最美的时代,错过了公费旅游盛行的时代,错过了激情澎湃的青春时代……这么多年,我和三峡一直都在错过当中,直到2018年的秋天,我才如愿来到魂牵梦绕的长江三峡。
而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此时的三峡也不是昔日的三峡了。昔日的高山激峡,已经变成了矮山平湖;昔日的绝壁天堑,已成为“国之重器”。我曾把三十年前的三峡和后来的三峡进行对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以前这里曾是画家和摄影师的首选,是诗人和作家竞相描绘的天境,那时能够来三峡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我不止一次地听一些人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三峡那动人的美景,那时候也只有羡慕的份儿。而如今游三峡,已经成为常规的不能再常规的景点,旅游文案也大都是“带上父母,带上孩子,看三峡大坝”之类的词,这里似乎成了“夕阳红”专线,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长江三峡了。说实话,如果不是这次“唐诗之旅”的需要,我很可能要绕道而行了。
当然,我并没有弃游三峡,虽然它的风景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人文价值却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自古以来,三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在此游览或驻留,并留下数不胜数的绝美诗篇。诗仙李白以一首《早发白帝城》而扬名天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七言绝句最能体现诗人那种获赦后的喜悦心情,也生动记录了三峡两岸的风景。李白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时刻都想着建功立业。他乘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从白帝城出发,一日之间就到达了江陵(荆州)。“当年的车马很慢”,而三峡的轻舟却很快,我没法想象当年的一叶轻舟在激流的带动下的激情与速度,按现代的车速计算的话,也大概有八十迈车速以上了,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简直就是最快的高铁。正如郦道元《三峡》中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的《三峡》是用散文的形式描述了三峡两岸的风光,他写的最后一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大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早于李白二百多年,他的这篇美文深深影响了李白,李白的那首《早发白帝城》,很明显是把郦道元的散文提炼为诗。
大唐的三峡,和大唐的诗人总是有着不解之缘,诗圣杜甫在遭遇“安史之乱”之后,大部分时间困守蜀地,他在夔州21个月,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了430首诗,最著名的那首《登高》就是在此时创作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首律诗历来深受世人的称道,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诗中最好的一首,也有人说是全唐诗中最好的一首律诗。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首诗完美符合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他登高临眺时的所见所感。萧瑟的秋江景色,以及他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老病孤愁的处境,表达了他忧国伤时的情操。读后慷慨激越、动人心弦。但是三峡的美景并没有留住诗人的内心,久在他乡,他还是思念自己的家乡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此时的三峡也承载了杜甫的归乡之思。
杜甫无愧于诗圣之名,他还在三峡写下了大名鼎鼎的《秋兴八首》,这八首诗,非常了不起,无论是内容还是技巧,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一种极为精醇的艺术境界,因篇幅较长,只列《秋兴》 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首诗,把三峡的萧森之气,以及思怀故国故园之情完美展现出来。
他的《咏怀古迹》一诗,借古伤今,难诉支离漂泊之悲:“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游子》《瞿塘两崖》两首诗,写漂泊游历三峡之所见,幽寂、苍郁的景致,为诗人心上更添悲凉: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月三首》组诗,诗人望月怀远,三峡夜景幽深、清冷苍凉:“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他还写下了《夔州歌十绝句》,把三峡风光,人情风土,历史传说,百姓生活,全方位地刻画出来,堪称最具诗意的“三峡全景图”。
三峡的肃杀秋色,映衬着诗人颠沛流离的心境,干戈寥落之悲叹,三峡的萧森之气,令诗人触景生情:“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大唐的其他诗人如白居易、孟郊、高适等也写下了有关三峡的诗篇,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踏着唐人的足迹,聆听着唐诗的余音,带着高山仰止的敬畏,怀着今昔变迁的复杂心境,正式开启了三峡之旅。
我的起点是从重庆开始的。以前听人谈起过重庆,却没有太放在心上,作为一直情系山水之间的我,一座城市又如何能触发内心的波澜?但这种固化的思维很快就被颠覆了。从出了地铁走向解放碑的那一刻,从走上十八梯的那一刻,特别是站在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观看“两江夜景”的那一刻,在慢慢转动的游轮上望见灯光璀璨的洪崖洞的那一刻,我竟然被这座城市惊艳到了。在这一刻我忽然做出一个决定,去三峡之前,先在重庆玩上几天。
重庆是个颜值很高的城市,不仅颜值高,而且美食水平高,美女的比例高,生活质量也高。这里的楼房都是依山而建,因山就势,错落有致。美食更是多的让人目不暇接,重庆火锅遍布整个城市,在哪条街道上都能吃到令人过瘾的火锅,并且价格便宜,七八十元钱就够两三人美餐一顿。可惜的是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吃火锅还是有点浪费的,吃的最多的是削面。我这个怕辣的人竟然对这里的麻辣情有独钟,我至今都忘不掉那种重庆特有的香香辣辣的味道。
重庆简称渝,唐朝时曾叫渝州。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的“渝州”就指重庆。素有“8D魔都”之称的山城重庆,山、水、楼、桥、城、天,在方寸间浑然一体,在万千气象里盈满。重庆最不缺的就是山,完全被山簇拥着、环抱着,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一切妙不可言。
我用了两天时间,游览了九黎城、仙女山、彭水和武隆。仙女山雾很大,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武隆的天坑地缝要比想象的好得多,这里的山水风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一步三叹,由于正好下小雨,像是一幅湿透了的水墨画,云雾缭绕,气象氤氲,非常鲜活生动。这里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地,是非常具有巴山蜀水特色的景区。
在武隆游览了大半天的时间,第二天去了彭水的山水画廊,这里正好有一叶出租的扁舟,我踏上轻舟,持一支竹箫,顺江而下,两岸青山连绵不断,白云在山水间回环,除了没有猿声,像极了李白《朝发白帝城》诗中的意境。我这次出行,几乎没有为自己拍照留念,大概被这里的景色融化了,只顾在如画如诗的山水间徜徉,弥漫,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哪是云,哪是天空,哪是自己……
旅行最好的状态是,有时有目的,有时却是在过程中忘了目的。爱上一座城、一座山、一轮明月,就在举首顾盼之间。推动我们离开或者驻留的力量,往往是并不现实的一抹流云,抑或是一只飞鸿。虽然无用,却总是心动。 (待 续)
作者单位: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