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43 更新时间:2024-08-28

我区三举措加快推进应急联防救援站建设

         本报讯 “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济阳区应急管理局以高效救援、快速处置为目标,创新开展街道(镇)层级应急联防救援站建设,打通了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能力。
         积极协调办公场所建设。指导全区7个街道(镇)利用闲置场所、空余办公楼,按照“四室两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设置,配齐应急办办公室、值班室、器材室、备勤室等四类功能用房。在各街道(镇)建设至少能够满足3辆执勤车辆停放的停车区,配备业务训练区,提供专业器材,满足体能训练、技能训练要求。依托区级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矩阵,全区7个应急联防救援站通过小鱼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区(县)、街道(镇)各级24小时互联互通,满足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指挥调度。
         全力推动“三站合一”建设。印发《济阳区街道(镇)“三站合一”建设工作方案》,实现各街道(镇)应急办、应急消防工作站、应急联防救援站合署办公,即一支队伍、三套牌子、实体运行。创新基层应急管理机制,由应急办主任兼任应急站站长,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应急预案培训演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重大问题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履行宣传教育、预案演练、安全检查巡查及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四项职责,有力推动基层应急基础建设。
         持续优化人员物资配备。按照“1+2+1+N”的标准指导7个街道(镇)配齐人员并成立应急联防救援站党支部,每个街道(镇)均配备了1名应急联防救援站站长,2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应急办人员,1名消防救援队人员,N名专(兼)职应急联防救援人员(N不少于6)。在装备建设方面,将街道(镇)武装部的救援装备和自行购置的救援装备集中整合,分类存放,执法车辆、消防巡逻车辆、灭火洒水车辆和铲车、挖掘机等救援车辆分区停放,确保随时待命。                                                                           (易仁军 胡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