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呓语
◎孟庆贵
这几则小故事十年前曾发表过。那时民风淳朴,城里乡下诚信之风盛行,人人都积极向上,一股充满正能量的浩然正气恰如春风浸街巷。当时,情趣所致,笔有所书。虽短小精悍,幽默好玩,但终属处作。十几年过去了,抚今追昔,回首往事,大有感慨。譬如手机,上市短短二十八年,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人小孩以玩此为乐。虽然丰富了生活色彩,却贝砂并举、误人子弟;再如广告,电视媒体谎话铺天盖地,大有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气势。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很多人离开故乡弃农经商,在城市创业筑巢;更有人玩起了高端的博弈权术、谋略布局。人性逐渐被侵蚀。儿童的教育落伍了,优良品质、诚信善美成了历史的教科书……人心不古,老祖宗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富遗弃殆尽。
这几则小故事,或许就发生在您身边,或许街谈巷议有所耳闻。望有缘者思之慎之,引起警觉!
借刀杀人
苏庭堂与赵兰溪一同游览天下胜景。
这日,两位先生路经一村。见村头一株古槐擎天覆地占尽地理之妙。枝叶浓密茂盛,微风一吹摇曳生姿。一团翠绿悠悠遮阳布荫,看去遥遥似伞盖,确是过往行人乘凉解乏歇息的好去处。
两位先生一路奔波,十分劳累,便来至树下稍息。
刚坐下一会,树上哗哗啦啦滴下水来,浇的两人发湿衣透。跳起搜寻; 四周空旷无人,绝非歹徒奸人之为患;骄阳高悬,万里无云,更无飞云弄雨之成灾? 嗅之,一股腥臊难闻的气味。举目上寻,枝叶间朦朦胧胧一顽童正向下撒尿,脸上还带着得意洋洋的神色。那尿被翠叶一挡,面积扩大,像天女散花般纷纷落下,致使两位先生都得了树上恩赐的雨露之惠。
苏庭堂虽是文雅之士,但无故被人撒了一身臊尿,也觉晦气。对着树上顽童大喝“没教养的东西,滚下来。”
赵兰溪给苏庭堂递了个颜色,笑眯眯地说:“和个孩子值得发这么大的火吗?” 他摆摆手,示意孩子下来。
顽童下树,来到赵兰溪面前,他赞道:“瞧这孩子多聪明伶俐也,长大准有出息。”随机从怀中掏出十文钱,送给顽童说:“买糖葫芦去吧!”
顽童接过钱,兴高采烈地蹦跳着跑了!
苏庭堂大惑不解,埋怨地说:“你这人臊尿撒头非但不恼,还给人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兰溪诡秘地笑了笑:“这孩子这样刁钻古怪,不干正事,大人也绝非善教之人;过路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孩子计较,轻则不服,重则生事,惹出大人,有什么好处?”
“那也不该给他钱?”
“你忘了欲擒故纵的捧杀之术吗?欲得之必先予之,舍得肥肉套的狼,这是买命钱。”
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还是事出偶然。
时隔不久,有一位习武的壮士骑马从此路过。恰巧也在这棵古槐树下休息。
顽童自得了赵兰溪先生的钱后,很受引诱启发。童心不知世事险恶,把一时的玩兴之作,认定是赚钱发财的捷径。时常守株待兔般猫在树上,准备尿撒树下过路憩息之人。一天 、两天、好多天过去了,时光不负恒心人,机会终于来了。顽童把憋了很长时辰的一泡臊尿淋漓尽致地撒了下来。
壮士一跃而起,拔剑在手,往树上搜寻。待弄明白是一个弱小童子捣鬼后,收起剑,叱喝他下树来。顽童有上次得钱的经验,喜滋滋地溜下树,美美地想:“这个大汉穿的这样鲜亮,还骑着高头大马,一定比那两个先生富有,定会给我很多的钱。”心里想着美事,乐颠颠地来到壮士面前。壮士本想训斥他一番也便作罢,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嘛,但一见顽童嬉皮笑脸的样子、狡伎无赖的神态,胸中无名火起。自思,习武之人为民除害方本分。从小看苗,瞧这顽童这副诞皮馋脸的德行,长大后准是祸害一方的歹徒。如其那样,不如趁早为民除害。于是,二次抽出宝剑,快速一挥,削去了顽童的脑袋,跨马扬鞭踏尘而去。可怜小小童子,还未涉世,还未领略人世间的风花雪月与酸甜苦辣,便懵懵懂懂做了无头之鬼。究其源,介十文钱之引诱也!
揖盗入室
古著城北有一庙,庙中有一老僧吃斋念佛四十载,远离红尘。把世间繁华富贵看的淡如云,把人情世故看的薄如纸。远离世俗,一心向佛,是一位得道高僧。
这日,一位赶考书生来之庙中。他身穿破旧的布履蓝杉,容颜憔悴,一副受尽风霜之苦的样子,因赶路程,错过客店,婉言求宿。
老僧自幼因生活所迫而出家,很是怜贫爱才敬重读书人。见书生如此窘况,动了恻隐之情,忙揖客入室,并茶饭伺候。当晚,又把床铺让给书生安睡,自己另觅住处。书生落难之时得助,感动得涕泪俱下。
第二天,书生辞别老僧,赶早上路。
晓雾漫漫,行色匆匆。约行三十里,书生颇觉倦意,来之树荫下稍息。低头发现身上沾着一根草。此草寸长,是老僧床铺之草也。书生略加思考,顿有主张。把寸草小心翼翼的包好,马上原路返回寺庙,拜见老僧。
老僧见书生去而复返,感到惊异,忙问:“施主为何风尘仆仆的原路返回呢?”
书生不语,从背上取下行李,轻轻打开,小心翼翼地取出寸草,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中,郑重地说:“高僧赠饭留宿,对我有天高地厚之情。古人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未曾报恩,临走岂能再带走一草一叶,成为那忘恩负义之人?故而返回送还寸草。”
老僧虽心如止水,也被书生的高尚品行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吟道:
微微寸草见真心,茫茫红尘有知音。
老衲诵经四十载,方敬世上第一人。
老僧留住书生,用心招待,视为槛外的人生知己。心中高兴,不设防,敞开了心扉,把庙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告诉了书生。当着书生的面从暗室中取出镇庙之宝小金佛,让书生观览。并把神马介绍给书生:“此马名唤千里雪,骨健身骏,日行千里。”书生暗暗称奇,心中波动,想庙中清净之地,竟有如此之瑰宝,实出意料之外,真羡煞人也!看来送草之行大有收获,心中忐忑有异。
是夜,老僧与书生以茶代酒,促膝畅谈,半夜方散。
天未亮,老僧亲自备好早饭,准备让书生饭后早些登程。当他推开书生卧室之门,大惊。室内空空,哪有书生的影子?不辞而别,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老僧慌忙冲进暗室,忙探金佛: 盒内空空,金佛无踪。跑到马厩: 千里雪也不翼而飞。老僧醒悟了,书生窃宝盗马而去。他悔恨不已,不及深想,奔出庙门,徒步急急朝前追赶。跑一程,走一程,从上午追到下午,从下午追到晚上。心气步急,轻功虽好,也气喘吁吁。老僧深知步履虽快,也快不过千里神马。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认莠为良、揖盗入室的悔恨。
天完全黑下来了,老僧又渴又累又饿,精疲力尽的来到村口,在一家挂有贞节匾的门前休息。不多时,从匾下门里走出一位贞节夫人。她脚步轻柔,眉目清秀,浑身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出家人遇见贞节妇,高人遇真人,倍感亲切。老僧忙上前化缘。
夫人却精明的很,眉眼滴溜一转,立刻有了主意。知出家人吃素不沾荤,狡计的说:“可惜斋饭没有了,锅里正有刚煮熟的肉。”
老僧也是血肉之躯,又兼年事已高,整日劳碌,体力急需补充。到了这种地步,哪里还顾得清规戒律、佛家规矩?忙说:“只要能充饥活命就行!”
妇人凤眼微微含笑,优雅大度的回家端出一盆肉。
老僧对天作个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弟子无奈了。”说罢,狼吞虎咽起来。
夫人不动声色,静静地在旁冷眼观察。心想,出家人吃肉,光棍想媳妇,寡妇思汉子,皆其天性也,何罪之有?权势之人三妻四妾,青春姑娘红杏出墙,顺其然,畅其情,乐其趣也在情理之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他心中千滋百味,一缕心曲柔情翻腾着……
老僧肉光汤净,劳乏困神袭来,在贞节匾门旁酣睡起来。这一觉只睡到五更鸡鸣。他刚睁开睡眼,听得门声之响。侧目视之,原来是昨晚送肉的夫人。只见她扶门框向外探了探头,见除了还在睡觉的老僧别无动静,便缩回头,悄悄地从门里送出一位年轻的男子,又轻轻地把门关上。老僧明白啦,这是节妇偷汉也!他心中升起一种鄙夷之感。但静下心来细想这两天的见闻遭遇,感慨万千。胸中腾波,一时抑制不住涌出的愤情,从粉壁上挖下一块颗粒,在贞节匾空白处写到:
寸草不恋恋真金,贞节匾下夜送姘。
有道高僧也食肉,世间谁是正经人?
好坏之论
徐景公在历史材料记载中是一位深孚众望的匡国良臣。人们把他看作真理的化身,是出了名的大好人。
一次,国君外出微服私访。行至一地,在僻静处听到有人议论徐景公。说他的坏话,恶语咒骂他。
国君很是吃惊,他不解像徐景公这样德高望重的好人也会遭人非议,也会受到背后指责?国君带着这个问题闷闷不乐回到宫殿。独坐书房,苦苦思索。一连几日,寖坐辗转,茶饭不香,终不得其解。便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在花园备宴,命徐景公奉陪。至酣,说:“孤王有一事不明,卿代为排解?”徐景公恭敬地说:“请示下。”
国君婉转的说:“孤王不明白好人为什么有说坏的,忠臣为什么也会受到指骂?”
徐景公沉吟半晌缓缓地说:“譬如天不雨久旱,万里原野烈焰流火。草禾庄家缺少润泽,叶焦枯黄,奄奄待枯,河干土裂,牲畜皆不得畅饮。人人翘首望天盼雨。这时,突然风起云涌,甘雨沾霈,旱象顿解,人人拍手称快。您说这雨下的好不好?”
“这雨是好雨,及时雨,救命雨,值得高兴。”国君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可有人说坏。”徐景公慨然长叹。
“这雨解旱象,润万物,救苍生,利天下,谁能说坏?难道他不在天地凡间生活?” 国君一副不解不相信的表情。
“行人还嫌其泥泞。”徐景公慢慢言道:“有人偶然出门,行至半路,突然风起云涌,大雨滂沱,泥水横溢,路滑难行淋得落汤鸡似的,能不骂天骂雨?”
噢!国君若有所思。
徐景公接着侃侃言道:“譬如今晚,明月当空,柔柔清光,普照四方,给时间以光辉,花前月下抚琴赏景,对酒畅谈,岂不人生一大乐事?”
国君接语道:“是乐事美事开心事。”
“可有人憎恨这皎皎洁光,咒骂这莹莹满月!”
国君连连摇头:“这事不可能,谁能怨恨至正至公的上苍赐给人间的光明呢?”
“贼人还恶其光辉。”徐景公娓娓道来:“有一贼人,日间看中一心爱之物,夜间,想学那梁上君子之技,窃为己有。抬头看天,皎月银辉明如白昼,纤细之物尚无藏于所,况方正形大之物呢! 抓耳挠腮,难展其技,天不假其便。恨声骂道,贼月亮,坏我的好事。”
国君听完,沉默不语。似乎明白了个中道理。
徐景公铮铮言道:“悠悠上苍,天理公道尚不能使人人满意,况人臣乎!”
世间万物都蕴藏着正反两个方面,互依生存。失败者成功之母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具体到上面这个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久旱的甘雨滋润了万物,却泥泞了路途淋了行路之人;银月泻辉光明了世间,却绝了贼人行窃之机。有利则有弊,十全十美世间无。
时也、运也、命也
财神爷心情高兴,独自下凡到人间体察民情。双足刚一踏地,便被保护一方的土地神拦住去路。质问他为何滥用职权、散财不均,使人间富的朱门酒肉臭,穷的路有冻死骨。抗议若不改变这种现状,要到天庭玉帝面前说个明白、讨个公道。
财神爷听完埋怨,歉意地笑了笑说:“这不怪我,贫穷富贵,命运使然。”
土地神来气了,大声说:“什么命运使然?你给他们钱财不要?他们甘心受穷?”
财神爷辩道:“富的命里有财推不掉,穷的命里不担财,我有什么办法呢?”
土地神怒道:“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不相信,你在我管辖的地面上把钱财散出去看他们要不要?”
“好,咱们试试看!” 财神爷赌气的蹲在地上。
庄稼人惜时如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路上极少行人。等了很长时间,路上来了两个游手好闲的乞丐。财神爷来了精神,站起来说:“这条河前边有座桥,他们顺路而来,必须从桥上经过。我把一锭大金放在桥中央,看他们能不能拿去。”
土地神高兴地说:“他们不傻不痴,只是贫穷而已,缺的是钱,哪有把送上门的金银扔出去的道理。”
“那就看结果再说吧!”
两乞丐今天运气不错,讨的食物多,吃得饱。有说有笑慢慢顺路而来。来到至桥百米处,高个乞丐突然心血来潮,说:“你整天吹自己本事大,今天比比看谁能闭着眼从桥上摸过去,过去者为胜。”
矮个乞丐立即赞同。
两乞丐闹着笑着快到桥头,双双闭上眼睛。财神爷早把一锭大金置于桥中央。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两乞丐都很有本事,闭着眼睛,一个从左边,一个从右边都摸了过去。那锭大金稳稳待在桥中央,既看不见又碰不到。
土地神见状只气得目瞪口呆,骂道:“穷命鬼,该当受贫,生就屎壳郎滚蛋的料,成不了气候。”
财神爷和颜悦色得说:“把金子放在两乞丐面前,他们闭上眼睛绕着走,说明命里不担财;我把金子埋在地里,有福担财的人会来寻它。”说着,指了指桥头左边的一片小树林,把这锭金子埋在了树下。
刚埋好金子,小路上鞭声清脆,一位美貌少年骑着高头大马急奔而来。到桥头,勒住马,左右观望。然后奔树林而去。至树林,跳下马,系缰绳于树上,解裤撒尿。水击似瀑,无意间冲出一锭大金。少年意外得财,高高兴兴捡金而去。
土地神愣在当地,无话可言。财神爷却说:“天下贫富不均,经常发生争斗、偷窃,闹得世间不宁,我也很痛心,也想改变这种局面,但无能为力。像你只管土地,像我只管钱财,而命运之神才是关键。”
我在著名书法家邢侗的故乡宿安工作时,在一次客饮中听到了这个故事。当时情况是这样的: 三五同事,酣饮一室,有郑洪林者善饮。每每饮至头痛耳鸣方罢。我劝之,“少饮为佳,爱身体,护肠胃,养生之道也!” 他却不以为然,辩道:“人,命也。人生在世,担多大财富,有多大寿限,冥冥之中早有定数,非人力所能为也。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死和生,得乐且乐。”并讲了上面这则小故事以佐其说,我不同意洪林的观点和说法,因为周围有很多不屈于命运的安排,通过奋斗,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例子。人定胜天,勤劳者回报必丰。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