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粮的母亲
◎司文华
题记:四亩薄田如至宝,精耕细作年年。忙中成长苦中甜。艰辛惜饱暖,忧乐总增删。春种夏耘秋入廪,方得老少心安。清香一碗解饥寒。莫言谷米小,粒粒似珍丸。
——《临江仙·惜粮》
我的父母亲是1989年从辽宁清源县南八家乡迁回原籍济阳唐庙小李村的,承包了四亩三分地。收割的麦子在自家的院落里打压、风晒、存放。母亲如果看见从房屋里鸡飞狗跳的情景,那一定是心爱的粮食又遭到了鸡狗的糟蹋,她就愤怒的拿着棍棒在追打它们,嘴里还会大声骂到:“遭千刀的畜生,白天不在院外去找吃的,就死在家里来吃我的粮……”
记得我小时候就问过母亲:“娘,什么对您最重要?”她总是坚定不疑地说:“粮!没有粮吃是要死人的!”说这话的语气认真而肃穆。她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母亲(1934年7月17日出生),是济阳新市镇崔塘子村人。于1947年与我父亲司玉杰结了婚,那时她才14岁。婚后生育了我们兄妹七人,家里人多地少,生活非常贫穷。家里的劳动力主要给地主当长工维持生计。同年秋天,家里一场大火烧毁了全部的家产——三间茅草屋。不久,我的姥爷姥娘也因为饥慌和生病相继离开了人世。母亲跟随我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能有两顿吃的就很好了,哪里还管它有没吃饱或是有没有吃上米面呢?母亲常感慨那些年真的是天灾人祸碰一块了,加上济南地区又打仗,家里种的粮食也不产粮,经常自己到地挖野菜吃,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见上米面,每天有菜稀粥就很不错了。母亲在和我讲这些的时候,眼睛总会看着屋的外面,有一种哀伤在她的眼里流露。
后来,是先祖司希禄和先祖母王氏(从章丘市五区木家庄)讨饭来到济阳县唐庙乡李村。爷爷司希祯、奶奶刘清英(山东省弗县牛栏乡人,带着司玉俊(1926年出生)从章丘县木家庄一路要饭到了司家)。在47年秋,我大爷司玉俊被土匪怀疑是共产党抓了去,关了三个月,放出来后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离开了家。后来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济南战役(三次荣记个人三等功)和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海水退潮,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全军覆灭。朝鲜战争爆发时,他所在的这支部队驻守北京。1957年夏天,从北京驻军转业回来等待安置工作。经人介绍与张兰英(1929年出生,济阳县稍门乡八里村人)带着赵桂珍(后改名叫司桂珍、1952年出生)结了婚。同年秋天,我大爷一人调往青海省西宁市海口工作,后又安排海西州德令哈农场工程大队、怀农分场工作。1980年离休后回到了家乡。
我的爷爷、奶奶只生了我父亲司玉杰(1930年出生)一人,小学文化。从事过民办教员,村会计和煤矿工人等职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土改,一家人才有了自己的一亩多地。但是家里人口多地少,每年种的粮总是不够吃,就依靠我大爷每个月往家里邮寄20元钱维持。1958年春,因大炼钢铁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农民吃大食堂,连续的自然灾害涝灾,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到了60年又遇上涝年(济阳是沉降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加上黄河屡次决徙,沉积物脚错分布,淤垫不匀。田园成盐碱涝洼地)有诗云:“旱天泛碱白茫茫,涝天积雨水汪汪”。 庄稼颗粒无收,家里日子就更加贫穷难过。我母亲干了一天的活,又没有吃的,加上连累加饿,更没有奶水,我弟弟(小栓子)夜里含着母亲的奶头被饿死了。这年秋天,父亲为了生计,和几个人到国营农场偷红薯干,被村民举报。在一个夜晚逃到了辽宁,在一个山矿当工人。家里就剩下我爷爷奶奶我们七口人。1960年5月底,我看到屋后面的麦地里的麦子有粒了。我饿的实在没有法,在一天的晌午,就爬到麦地里拔了几棵麦子,在地头边用手搓着吃,被村里护青的贺麻子(哑巴)三下五除二就把我拖到了大队食堂里往地上一扔就走了。母亲下工回来,听到大食堂的钟响前来打饭,不小心被大食堂的门槛绊了一下趴在地上,在爬起来的时候看到了我,扑过去把我抱在怀里,哭叫了很长时间,我才苏醒过来。队长李长青跟狐狸叫般的说:“司玉杰家里的,你来玩什么把戏啊?你儿子偷吃队里的麦子,这是破坏生产,你还敢来哭闹?不发给他们饭吃。”母亲没有领到饭,背着我就回到了家里,这天中午我们一家都没有饭吃。没过几天,县里和公社到村里来检查工作,晚上开村民大会,我母亲哭诉了队长李长青克扣我们家的口粮,踢打我奶奶,吓唬奶奶说:“扒你家房子”。不几天,奶奶就死了的事实经过,当晚就把李长青队长职务免了。从这以后,虽然每顿饭队里能按规定发给我家口粮,因为父亲不在,又缺乏劳力,仍然没有摆脱困境,到了使人无法维持的地步。眼看着我就要被饿死的危险。母亲经过和我大姨他们商量以后,在一个唐庙集上(第一次)把我送给了济阳县唐庙乡后楼村的孙世友(大表舅家当儿子)。那天,天气格外的好,那是连续下了多日雨后,见到的最好的晴天,我好奇的看着大表舅给别人理发。等了一会,母亲对我说:“在这玩一会,我一会就回来。”接着又跟大表舅说了几句话后,就哭着走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大表舅把我抱起来放在自行车横梁上带着我走。这是我第一次坐车子,心里甭说多高兴了,在过后楼村口一小桥时,由于我的脚在下乱动,不知怎么被车前轮里挂了一下,脚上的鞋就掉了。大表舅下了车子,拾起鞋给我穿上。表姨过来了很高兴的抱着我回到家里。我在大表舅家住了六、七天后,又把我送了回来。大表舅给我母亲说:“这孩子吃的太多,夜里不是尿在床上就是拉在屋里,我也养不了,给你送回来了”。那时吃集体大食堂,一口人才能领到一个玉米饼子(二两),全家人只能靠野菜填肚子,村里的榆树皮都扒光了,每天都有饿死的人。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年饿死的。夏季,每天都在下雨,连续下了三个月,村里的积水到了大人们的胸口那么深,村里的很多房子都被水浸泡塌倒了。我的家处在村东头,而且地基高,家里的北屋、东屋和西屋都完好无损。隔三差五的我大姨(李芝兰)就叫大姨夫(孟光信)给我们家送些吃的。要不就是大舅、舅母李光兰和二舅(李志江、舅母李氏)送吃的,不然恐怕我们早就被饿死了。他们每次来,把东西放在头上趟水摸着来到我家里。
1960年7月份,山矿停产父亲被下放到辽宁省清源县南八家乡筐子沟大队杨大卜村,9月份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迁了过去,开始了新的居住生活。母亲一半的人生都是这样过着挨饿的日子,过着为粮食算计的生活,这让她对粮食产生了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感情。
母亲虽是一个腹无半墨的农村妇女,她却懂很多种粮、存粮的道理,能背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到了该种什么作物,都铭记于心。每年粮食下种和收获的季节,她都会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念念有词,很虔诚的样子。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就问她:“娘,你看着天上在说什么?”她看着我很认真的说:“农民吃饭要靠天,我在求老天爷给我们一个好天气。”看着我迷糊的样子,她继续道:“希望粮食种到地里后,要下雨,种子好长;又别天天下,不然,种子会坏在地里,将来不出粮;别天旱,天旱了苗子会死掉,我们农民就惨了,天天就要辛苦的挑粪去浇灌它……”“粮食收回来后,要晒干它,又得求天了,它要是不出上几个好太阳,粮食霉在屋子里又得愁了。”母亲只有在说着和粮食有关的事情的时候,整张脸上神采飞扬,每条皱纹都似在微笑,双眼眯成了缝,好似那金灿灿的粮食已经丰收进了仓。
随着年轮的交替轮回,年复一年,母亲慢慢地老了,家里的承包地就租给村里的人种着,在每一季的粮食收获的时候,她要求他们按土地的面积给她一定的粮食,当她的生活口粮。后来,我常提出让她和我们一起住,母亲总是拒绝,边摇头边指着胸口说:“我自己的粮柜里有粮,心里踏实”。母亲在这件事上态度非常坚决,怎么劝也不听。最后,我们也很无奈的接受了,只能依照她的做法做了,我只能常回家看看,给他们生活上加以补贴和照顾。尤其每到一季粮食收获后就按时买一些粮食给他们送去。她每次收到粮食后都会在院子里很仔细地来回翻晒,直到轻轻地咬一粒粮能听到“嘣”的声音,她才会小心的把粮食装进粮柜里,她说:“这样就知道粮食的水分是真的给晒干了,放到柜子才不会霉掉”。
现在,粮食逐渐地用科技手段增产了,惠农政策也不再让老百姓每年上缴公粮了,而且种地还发放补贴。家里头年的粮食还没吃完,新一年的粮食又丰收了。父亲就把收获的粮食卖掉,填补家用,然后父亲就把头年的余粮拿一些粉碎喂猪,这样腾出些地方,用来存放新粮。有一次母亲给我们送大米来到我们家,坐在院子里语众心长的对我说:“有时常把无时思,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啊!你们可不能把粮食给浪费了,万一遇到了遭灾年可咋办?有粮存放在那,总比到时没有粮饿肚子强吧?”说着说着脸上的皱纹都皱到一起了,父亲忽然站起来,把双手背在后面,埋着头,没好气的走了,好像父亲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
头十几年前,母亲七十多岁了,加上身患疾病,实在种不了地了,母亲不情愿放弃了种地,搬离了老家,又回到了东北我的兄妹那里去疗养疾病。只有父亲说什么也不离开,就一人在家守着老屋,祈盼着我的母亲再回来一起生活。有一次周末,我回家去看望他,只见他正挑着一担子粪准备灌小菜园子,把我给吓坏了,赶紧上去让他停下,我生气地吼到:“不是给你说过我们周末回来帮你做吗?你不是也答应我们一个人在家不做重活?”他也许知道他的行为是真的吓到我了,就呵呵地笑着说:“我在家呆着闲得慌,全身不舒服,再说做一辈子了哪这娇气?我自己也会小心的。”经过那次后,我再次提出让他把老宅卖了和我们一起去住,没想到他还是初衷不改,说什么也不来,只说“我听你们的,我不种地了”。假如只让他在我们家里住上一晚,他也不答应,愣了一眼,焦急地说:“那咋行!我不回家,家里就没人了,有贼把我的门锁撬开了,把我柜子里的粮食偷了怎么办?”说完头也不回地就回家了,那急匆匆的样子,就像他只有看见粮食在柜子里好好地才能安心。
如今父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我还记得在父母亲去世之后,整理家里的东西,在清理他们的粮柜里的粮时,看见还剩有大半柜子的粮,我们都在感叹父母亲的粮食咋还有这么多,这时大哥说“娘告诉过他,柜子里的粮还有几年前你们兄妹送给她的”。预防粮被虫子蚀了,她每年夏天都会把它们弄出来好好的晒晒,再装回到柜子里,吃不完也舍不得卖掉,就这样积累和保存到现在。听完我都惊呆了,父母亲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爱惜他们的粮……
另赋《粮食诗》一组:
一、小麦
麦浪翻空沃野黄,丰收愉悦写眉行。
开镰快割陌田阔,笑语欢声飞进庄。
数树红花添景秀,一溪碧水映天茫。
夏初麦熟腾麦浪,麦收新麦馒头香。
二、水稻
黄河九邀稍门庄,漫村遍野著秋妆。
无垠一色金波滟,百态千姿秀穗扬。
垄上撷诗风和韵,田头走笔稻添香。
同吟此夕丰收景,赞说家家奔小康。
三、玉米
长茎宽叶色碧翠,婀娜多姿胜富豪。
喜水喜肥茁壮旺,怡人养性熏心陶。
夏天炎热苞禾满,尘世茫茫丰产高。
去热除湿疏血压,五谷群粮领群骚。
四、黄河大米
籽粒饱满色晶莹,清香油润满口中。
颗颗似玉碗上品,黄河大米受欢迎。
五、谷子
孩时傲慢脸上扬,成熟腰弯谦卑状。
秋至生成金粒米,佳餐有它最营养。
沸腾铁锅熬小米,贴饽巧做棉花糖。
一堆篝火烧红炭,烤到金黄溢清香。
六、糜子
春青秋紫遍地香,奉天承运换时妆。
成熟风曳粮飘落,米黏粒大色金黄。
七、高粱
亭亭玉立傲神州,满面红光笑仲秋。
沃田深处吐痴心,红白透粉总含羞。
火红脸蛋醉三秋,韵满田园意未休。
欲报农家三季汗,芳香子籽满仓楼。
八、拾麦穗
拾穗非因贫,粒粒皆可珍。
汗滴禾下土,幼苗长精神。
果实丢田里,人天皆不允。
穗穗拾回家,才不昧良心。
九、割黄豆
割豆需好镰,此作最辛艰。
腰累且不说,伸手荆棘缠。
豆荚尖又硬,满掌鲜血沾。
十指连痛处,汗多心头颤。
悠悠望白云,所感不一般。
为了大丰收,何难也克坚!
十、咏粮食
人类以食为天,五谷杂粮养人。
营养均衡体健,珍惜粮食痴心。
十一、珍惜粮食
五谷丰登虽靠天,汗滴禾下更辛艰。
耕耘十亩凝心血,忙碌一生度暑寒。
未使人人知晓苦,怎能处处懂得甜。
倘无风雨灾荒日,也要珍惜粒粒餐。
注: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是人们生存的重要条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摆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地位上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粮食产量,做到增产增收;帮助贫困县摘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强化农村的综合性管理、规划、改造,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从而使“三农”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备战备荒为人民”。手中有粮心不慌。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节约粮食,杜绝餐桌上浪费现象,赋诗撰文赞粮食,意义深远重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种地从春到秋,辛勤劳作,实在是辛苦,每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实属不易。尊重农民、关爱农民、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应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和良好的新风尚。
作者系区法院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