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齐通衢垛石桥(三)
——垛石街道垛石村印记
◎范继国 柳 君
南圩子门遗址
南圩子门遗址位于村子南端。此门于民国时期修建,修建目的为防盗防匪。六十年代时被大水冲没,现为荒地。
燕墩湾
燕墩湾又称燕子湾,位置大概在村子中心偏南位置,因形状似燕子而得名。燕子湾的水来源于齐济河,始于宋朝老百姓因取土而开挖形成,至今仍在使用。
垛石完小
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原垛石完小),是济阳区早期规模较大、规模较全、师生人数较多的学校之一。据旧县志记载,垛石完小的前身为济阳县第五区小学。始建于民国二十年四月,这年区长付子安(字万全)倡导在垛石桥镇设学。公推后楼村开明大地主周建昌筹备,周任董事长(旧称校董)兼校长。借周宅庆乐堂做教室(街里供销社)。省吾堂为宿舍,并择定该镇宏济寺旧址为体育场(今幼儿园驻地)。是年九月开始招生,计划高级班两个,初级班一个,学用新学制教科书,设国语、算数、地理、历史、常识、体育等课。十月份开学授课,学生100余人,聘任教师6人,有魏丙南(青州),勾子林(临朐)及本县的赵德明、赵修美等老师,办学经费由县投资与群众集资相结合,全年经费2700余元(银元),校长、教师月薪20—35元不等,校长周建昌、区长付子安等人办学均颇尽力。
民国二十四年,聘昌邑人肖书敬(字秉鑑)为校长,肖校长治学严谨,办学有方,在宏济寺旧址(现幼儿园驻地)建起新校,规模逐渐发展为一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1937年日本侵略者进入垛石地区、学校被迫停办,1942年又由孟泽洪(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宋竹村等人带头,聘请杜干、高会清、郭登五、田玉英等教师办起了垛石完小,第一年三个班,学生120余人,1943年聘本县牌坊赵高厚斋为校长,规模逐渐发展到一至六年级,另有两个补习班(高小毕业学习初中教材),教师十四五人,学生200余名,1944年春垛石解放,但由于政治不稳、学校又停办,秋后经群众一再要求,栗逢详、杜善利、田玉英三名教师又办起了四五十人的复式班。1948年济南解放后垛石完小在本镇洼子村恢复,1949年冬由校长张乃忠带领迁到垛石桥,在小学原址开课。
解放后,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垛石完小越办越大,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大批人才,自1949年至1994年历经十六位校长的领导,学校由小到大,由原来的30余间校舍占地5亩、学生300余人。教职工十五、六名发展到现在73间校舍占地15亩,学生600余人,教职工30多人,教学仪器齐全有13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1996年,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有扩地9亩建教学楼一栋。学校自1987年东搬入新社(原镇中学驻地)后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更名为垛石镇中心小学,2020年6月随着垛石镇改称垛石街道办事处,垛石镇中心小学改称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唐槐
唐槐位于村子里的垛石街的中心位置,据传是由唐朝传下来的大槐树,距今约1300余年。唐槐古朴高大,盛时树干有十几米宽,需众人合抱才能完全环住;树冠遮天蔽日,树根外露于地面。历经千年风吹雨打雷击,树心逐渐从上到下枯腐成洞。底部树洞内能容数人,树荫底下能坐10个班的学生;顺洞爬到树顶也能容下两人。2002年5月的一场暴雨,彻底吹倒古槐,古树逐渐凋零,现在只能从村民提供的老照片中探得古槐繁茂时的样貌。但所幸不久古树根上又生出茂盛的新枝,可谓“枯木逢春”。现在新长成的树木和古木的枯枝干周围筑以圆形花坛,被一同保护起来。
垛石河
垛石河原名叫齐济河,源流于现起步区齐河、孙耿境内,建国初期,每当下大雨的时候,泄洪的水向北顺洼北流,见湾进湾,见洼进洼,一路弯弯曲曲地流向垛石村西排进徒骇河。1953年发的一次大水后县里动用民工对齐济河进行了疏通,并在垛石桥村西与孙家村东接近徒骇河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小砖桥,方便河西边的人们赶集走动,到了1961年夏天洪水把小砖桥冲垮了,阻断了人们的通路,人们来往只得靠小船行渡。1962年县水利局成立指挥部,春季开始备沙石料于秋季调用本公社民工,并招来石匠在县水利局技术员李新生的指挥下修建了一座3孔石桥名曰“齐济河幸福桥”。但此桥自1964年起连续四年每逢大水就把这座桥淹至洪水中,1965年县水利局又重新设计,让齐济河进行了改道,从南边的大安家村直到垛石村又开拓了河道,这段河被改名垛石河,自此以后才彻底消除了水患对这区域人们的危害,自2019年起,区水利部门又动用大量机械对垛石河河道进行了疏通。
涵洞
为了排洪、蓄水,1965年上级水利部门在本村修建两个节制闸涵洞,均位于徒骇河南大堤上,在村子西端的涵洞由于修建于孙家村后,上筑有“孙家涵洞”四个字;另一个建在现镇政府大院西北位置。两处涵闸,几十年来一直为垛石村及周边村的蓄水灌溉及及泄洪防涝,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历史传说
天下第一砣
相传早年徒骇河大水将垛石桥冲毁,两岸交通阻隔,“燕齐通衢”迟迟梗阻,惊动了朝廷,便责令地方官限期复桥。无奈之下,幕僚们想出一策。四方邻县,张贴布告,宣称“高价收购石料”,以质论价,以斤定价。于是宣称“一两银子,一斤石头”。很快许多商人运来大量石料,有人还送来两对样式别致的石狮子。但当石料过称时,一块上百斤的石料,变成了几斤。原来是经办者在称砣上做了手脚,制作了一个特大的秤砣,商人干脆顺水推舟,算作义举罢了。从此,“天下第一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下来,垛石桥是向北京运送物资、银两的重要交通枢纽。
杜翰三告御状
据《济阳县志》记载,顺治十五年,山东遭受百年难遇的旱灾,饿殍遍野。山东巡抚耿焯却向皇上谎报山东无灾,还下令按时缴纳赋税,激起民愤。杜翰三是当地的一名私塾老师,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立即联合十余人进京告御状。耿焯得知,连忙派人去京城告知其同党,并一路追杀,最终只剩杜翰三一人抵达京城。杜翰三刚到京城,便被关进大牢。狱卒在得知杜翰三进京缘由后,对其义举深感佩服,问他在京中是否有熟人,愿代他传信告知,杜翰三说:“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名叫艾元徵,在京中做官,可代我传信给他。”艾元徵(祖籍孙耿街道)当时只是侍讲学士,没有参奏之权,艾元徵将此事告诉了御史冯班。冯班听闻,立即上奏,顺治帝听后,大怒,立即下旨严查。杜翰三最终洗冤出狱,耿焯被押解进京,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
杜镇裕:字翰三(1601--1678)享年77岁,自幼聪慧过人、好学上进、立志读书成名、忠君保国。14岁时即熟读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考取秀才。以后读书更加勤奋,满腹经纶,博得了“才子”雅号。但时值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国势日頽,外有清兵侵逼,内有庶民起义,他忧国忧民,所以,在历次考试中,为文每每砭时弊,直抒胸怀,愤懑之情,溢于笔端。主考官员责其文章“过刚”,予以否贬,以致屡试败北。杜翰三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便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在乡里设私塾教书。他学识渊博,“才子”之名久以广传,因而不仅是本县甚至齐东、邹平、长山的学子们纷纷慕名而来。他诲人不倦,严以深读,所以他的学生也大多才学出众,最有名的弟子是成为清朝刑部尚书的艾元徵。
杜曰诗、杜能礼(出生年代不详)均是清朝时期的两位监生,历史上奠基本村的杜姓两位功臣,为打造良好的村居环境,两人曾率领200多名乡亲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开渠挖沟,修建杜家水口,历时2年终于修建成功。使得本村水旱两路,交通便利,成为各路商贾集货分销的重要集结地。也为今日垛石桥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迁(1899——1990),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受少帅张学良的资助与其他39位智慧青年赴德留学,归国后参加过西安事变,1949-1950年在北京南苑机场任过航空教练,后任过北京三中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理化系教授,1900年病逝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享年91岁。
杜民1921年出生,山东吕剧早期的骨干导演。集导演,编剧,作曲于一身,思想新锐,创作内容新颖。他参与导演了《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多部吕剧作品,其中《李二嫂改嫁》对新婚姻法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革”时,杜民被打成右派遣回原籍,逆境中他依然痴迷吕剧创作,1973年,自编自导了《喜事新办》,改编了《送货路上》等作品,深受家乡人民喜爱。
杜善平:1923年出生,18岁参加革命队伍,1948年,随军南下,转业至浙江,曾任浙江省海宁县工会主席。
杜善庆:1924年出生,曾用名杜福安,1947年参加革命队伍,在解放军野战医院从医,解放后在医药管理局任职,后任泰安卫校、淄博卫校、济宁医专校长。
王良民:1921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9年——1952年曾任济阳县组织部长、1952年7月——1954年9月任济阳县副委书记、县长,后调泰安地区任副专员、农委主任。
卢荣富:曾用名卢忠,1926年出生,1941年9月参加地下党组织,在白杨店村任教做掩护,1942年4月加入临邑抗联,任教导大队长(司令员徐尚武),转业前任师参谋长,转业至秦皇岛市任市纪检书记。
杜仁水1971年9月19日出生,1990年3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1344部队服役,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90年-2003年,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992年12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评委“英模代表”。服役期间,四次救了6条人命,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曾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北京日报》《大同日报》)《部队战友报》《大同广播电视周报》等媒体先后报道过。2005年10月专业至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工作,201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村庄未来
垛石桥村作为济阳西北经济发展的重镇所在地,交通便利,特产丰富,颇负盛名,但不科学不规范的街道规划,一直是制约快速发展的屏障,虽有几次发展提升的构想,但受种种条件的约束,发展规划始终未能如愿。2020年冬季,在垛石街道办事处西侧不足50米处的徒骇河南大堤,成功探得丰富的地热资源,假如凭借此资源优势,再借助徒骇河自然风光,乘乡村振兴之东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打造一座集温泉康养、骇河旅游垂钓,周边名优农产品采摘的特色除此之外小城,垛石桥村会有脱胎换骨模样。此外,垛石村还有一个未来发展优势条件,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济南大北环从垛石村南穿过,并设立了一出入口及服务区,如工程项目完工启动,定可把“垛石驴肉”,“垛石小番茄”等地方名优特产传播更远。 (完)
作者系城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