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2 更新时间:2024-10-18

十问心脏健康 莫做“伤心”事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将足够的血液持续不断泵到全身,以满足人体日常活动的需求。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危急的疾病,亦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更令人忧心的是,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猝死比例明显上升。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凶险且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10%~20%。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年发病率为41.84/10万,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54.4万例,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发病后10分钟内如果得不到有效抢救就会死亡。近年来,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守护心脏健康,莫做“伤心”事。
问题1:猝死危险因素有哪些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猝死家族史等;可改变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负面情绪刺激、肥胖、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心源性猝死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生风险在任何年龄段均高于女性;在中青年人群中,男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是女性的4~7倍;女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年龄晚于男性10~20年,这与两性之间的性激素差异密切相关。
另有研究表明,10年吸烟史可使猝死风险增加2~3倍,烟草中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体重增加及肥胖(BMI身体质量指数≥28)与猝死发生也密切相关。患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夜间猝死风险明显增加。
问题2:猝死原因有哪些
打个简单的比方,心脏就像一个房子:水路即冠状动脉血管,如果狭窄严重就是冠心病,全部堵住就会得心肌梗死;电路即心脏传导系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房型结构即心脏结构,如心肌的厚薄、心腔的扩大或缩小、缺损等,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有问题都可能出现致命后果。
冠状动脉性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异常的慢性粥样硬化病变(俗称心肌缺血、冠心病),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斑块破裂、急性血栓(俗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各种畸形,如严重的心肌桥、冠脉开口异常等;心肌肥厚(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是很多运动员猝死的原因)、炎症或浸润性疾病、心脏瓣膜疾病以及电生理、结构异常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问题3:心脏骤停是猝死吗
不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室颤动,它在心脏骤停原因中占50%~80%。重度持续性心动过缓、心脏停搏、无脉搏性电活动占心脏骤停原因的20%~30%。换句话说,心脏跳得太快或太慢都可能致命。心源性猝死是心脏骤停的一个直接后果,如果迅速施救,可以挽回患者生命,所以心脏骤停不代表一定会发生猝死。
问题4:猝死前有什么症状
冠心病伴发的心源性猝死占总体猝死的70%~75%。猝死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常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乏力、头昏等,有些人可能出现“濒死感”。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部缺血缺氧,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和癫痫样抽搐,称为“阿-斯发作”,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如果没被及时救治,就会发生猝死。
问题5:猝死多发生在什么年龄段
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猝死的初始发生高峰期一般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婴儿猝死综合征),然后开始急剧下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到了30岁以上,猝死发病率开始逐渐上升,在45岁~75岁人群中达到第二个高峰,此时猝死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达到了2/1000。成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5岁及以上成年人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是30岁以下人群的100倍。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导致青少年和青壮年猝死最多见的原因。对于某些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会在青春期后显著增加。
问题6:猝死常发生于什么时间段
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段。因体内存在时间生物钟,不同时段通过生物钟对心源性猝死可能产生三种规律性影响(日、周、季)。首先是日周期,将24小时分成4个时间段,晨起时间段(6~12点)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最高;在周周期规律中,则以周一为全周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间;而在季周期中,冬天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
问题7:年轻人也会猝死吗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年轻人常因身体没有严重预警症状,进而忽视健康。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胸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因为不了解自身家族史、病史等,从而耽误就诊时间;或者有些人明知道自己有健康问题,却放弃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问题8:年轻人猝死原因有哪些
简单说,最常见的是“房型结构”和“电路”出问题了。肥厚型心肌病仍是引起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结构性原因。其他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结构性原因包括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结构性心脏畸形约占心源性猝死病例的70%,另外30%心源性猝死病例尸检解剖正常,提示心律失常是死亡原因。
问题9:猝死与家族病史有关吗
家族史很重要。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临床评估应该包括病史和全面的三代家族谱系,包括死亡前的活动、体力活动水平、死亡前的症状及死亡家族史等。一般人群中超过95%的心脏遗传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一级亲属有50%的概率遗传相同的基因突变。所有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一级亲属、肯定携带者和有症状的亲属都应该详细了解病史和家族史,接受体格检查、静息/运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根据临床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问题10:如何判断猝死危险因素
关注自身状况。凡出现过心悸、头昏、胸闷、胸痛等情况的,要考虑到身体在发送预警信号,及时就医。
定期体检及时筛查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控制好危险因素,尽量规避。
规范治疗已有的疾病。比如冠心病,要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是否稳定等;对于心肌病,要了解心肌有没有梗阻,心脏收缩舒张能力等。如果心脏射血分数值太低,猝死风险会增高,需要及时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对于守护心脏健康也很重要。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