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05 更新时间:2024-10-21

济阳区:内外兼修,小村庄二十年“蝶变”绽芳华

        2004年,孙德平来到济阳区回河街道郑大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二十年前,孙德平面对的是陈旧的屋舍与村民眼中的期盼。二十年来,孙德平带领村民修路建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让泥泞小路变坦途。二十年后,郑大箔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

移风易俗:“文明风”托起“夕阳红”

       郑大箔村大力倡导“厚养”的孝德理念,提倡“薄葬”的文明之风,鼓励村民在老人健在时多尽孝心、多加陪伴,让老人老有所依,而非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丧事,铺张浪费。每年重阳节,郑大箔村的村“两委”们就会邀请卫生院的医生们来到村里,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指标;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也是“各显神通”,有的为老人剪发修容,有的为老人准备午饭,有的为老人收拾屋子、打扫卫生。
         孙德平表示,郑大箔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逢年过节才回趟家,很多老人都是独坐家中、无人陪伴。所以,郑大箔村坚持每年举办重阳节活动,努力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心与关爱,积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老人们在村子里享受美好的“夕阳幸福”。

产业发展:西红柿带来30余万元增收

       20年前的郑大箔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产业发展落后,人口流失较多,老龄化问题严重,部分闲散土地无人管理,集体经济落后。为解决“民穷、村弱”的现实问题,孙德平利用村内土地平坦、土壤肥沃优势,大力发展西红柿产业。带领党员、群众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三资清理”,经过不懈努力,村集体依法依规回收闲散土地70余亩、超大宅基地24处、到期承包地177亩,集体增收7万余元。
         2019年,孙德平带领党员代表、种植大户去寿光实地学习西红柿种植技术,引进优质品种,领办万众一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农户”运作机制。2022年,牵头注册“番郑多”西红柿品牌,协调帮扶资金55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向现代化农业转型。面对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难题,孙德平为集体项目垫资20余万元,用于土地整平、商混采购等,全力保障工程进度。为保证项目质量,孙德平每天盯在施工一线。现在,农业产业园已全面投入使用,将带动周边11个村共同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基层治理:村民“团团坐”共商发展大计

       随着村庄各项工作走向正轨,孙德平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小板凳”一线工作法,不设主席台,没有发言稿,几张板凳,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咱们村里的产业今年怎么发展,有没有相关政策?”“大棚周边的生产路能不能安上路灯,夜间出行太不安全了。”“集中垃圾点倒垃圾太不方便了,建议多购置一些垃圾桶。”党员群众齐聚一堂共话政策、共话民生、共话发展的场景在郑大箔村越来越常见,“小板凳”逐渐成为了政策宣讲“大舞台”、社情民意“传声筒”、村庄发展“策源地”,一件件矛盾事化解了,一个个推动村庄发展的好点子出来了,真正做到了发现诉求在一线、寻求方法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村庄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郑大箔村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就,都是我与村民共同奋斗的记忆。”孙德平表示,自己以后还将始终坚守本心,时刻将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放在心间,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带领郑大箔村走向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孟彤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