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办起老年大学 老邻居成老同学
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老年朋友相约去“家门口”老年大学老年学堂学唱歌、跳舞、摄影,练书法、太极、打乒乓球······学本领、交朋友、健身体、陶情操、传播爱,如今,在济南市济阳区各处老年大学老年学堂,“幸福”这个词变得更加生动、具象起来。
为满足多元化文化养老需求,方便老年人就近上大学,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2022年9月以来,济南市济阳区在将区老年大学办成“省级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统筹社区和社会资源,积极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
“区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阵地资源实行一体化布局,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老年大学老年学堂”。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堂,由区老年大学统一管理。社区提供场地,区老年大学统一调配得力教师,实行教师包班制。
“根据老年人的喜好、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区老年大学负责人说,在安大、新元等8个社区老年学堂开设了书法、国画、剪纸、唱诵、太极拳、民族舞、腰鼓、摩登舞、健身舞、葫芦丝、数码摄影、时装形体、鼓子秧歌等20多个专业课程;各社区老年学堂每周开课一到两次,每课时45分钟;对老年学员不收取任何课程费用,向老年人提供“走出家门就进校门”的免费上学服务。8处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学堂每年上、下学期招生,已累计招收学生5批次,受益老年学员达1万多人次。
“走出家门就进大学校门,俺终于实现了早就向往的梦想。”63岁的退休老人张清荣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想,退休后能在家门口上大学就好了,可真的退休了却未能如愿。6年前退休后,她只好去了距家3公里外的区老年大学上课,学习朗诵课程。她还拉上已内退的老伴一起前往学习,退休生活一点也不寂寞。但是,从家到区老年大学来回一个多小时,让她和老伴感觉不大方便。2023年3月中旬,区老年大学在她家门口的新元社区办起老年大学老年学堂,她就和老伴喜滋滋的返回到这里学习。“俺们家距离社区老年学堂100来米,俺老两口踩着安全的人行道边走边看风景,边说着话,不大工夫就到了。现在俺们早上或下午一起出门、放学一起回家,反倒比年轻时更有共同语言。”言语间,张清荣老人满脸光亮里透着满满的幸福。这几年,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成了一种时尚,夫妻俩、姐妹俩、兄弟俩一起上课的,并不少见。“走出家门进校门,俺终于实现了自己向往的梦想······”张清荣老人说。
“听口令,看我的动作: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在济阳街道华阳社区老年学堂里,64岁的太极拳班李庶霞老师正在上课,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全神贯注听讲学习。李老师一边讲解动作,一边指导,耐心的纠正着学员们的动作。
“我非常热爱跳舞、打太极拳,每次上课很受大家欢迎,我特别有成就感。”李老师说,她下岗、退休后,坚持10多年带领社会老年朋友打太极拳,自己和团队获得不少省、市级奖项。前几年被区老年大学聘为教师,社区办了老年学堂后被派到这里教学。看到老年学员们学习虽然苦累,却始终乐呵呵的,她就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课余时间“开小灶”教后进学员直追,大家都进步很快。“李庶霞老师不仅富有责任心,而且爱心满满,常常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63岁的学员王秀花说,老年学堂让人感觉暖暖的。
“老有所学成就‘学有所获’。老年大学老年学堂简直就是条幸福‘链子’,让人欲罢不能。”滨湖社区老年学堂67岁的学员柏绪香说,在老年学堂不仅老有所乐,还学到了“乐”“为”本领,交上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强身健体打退了“亚健康”,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强化了爱心。
“看,这年轻10岁的硬朗身体,常参加班上公益活动的爱心,我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80岁的新元社区电吹管班学员盛善义拍着胸脯风趣地说,老年大学老年学堂还是培育“爱心种子基地”,带动影响了社会。老年大学老年学堂成立一年多,社区辖区风气大变:凑一起扯闲话的少了,到老年学堂学习的多了;集结喝酒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打麻将、玩棋牌“赚腰、颈椎疼”的少了,做公益的多了。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精神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还为社区增添了活力。
“区老年大学领办的社区老年学堂大大激发了老年学员们‘老有所为’的热情。”区老年大学校长助理、新元社区电吹管班教师张凯说,大家课余时间纷纷主动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区老年大学因势利导,建立校委会、志愿者团队,积极引导党员骨干,积极分子模范带头,加强服务管理;社区老年学堂每个班建立班群,便于管理服务老同志。区老年大学还积极探索通过党建引领,建章立制,引导广大老年学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老年学员“学”“乐”“为”。
现在,全区8个社区老年学堂的学员们都纷纷争先恐后参加社区文明创建、文化宣传、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为建设“富而美”济南北部新区贡献“银发”力量。
(冉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