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旅程:从现状看节约之道
◎董慧娟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这片麦田对于母亲来说,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和依靠,母亲是位地道的农民,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家中的农田只能依靠母亲。
这是一个关于粮食的故事,也是一段与粮食息息相关的回忆。
十几年前,母亲还是个地道的农民,那时候,粮食并不像现在这般富足。每到小麦收获季节,大家都是既兴奋又忐忑,因为一年的辛勤劳动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全看这一季的收成。那时,粮食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人们见面总会问一句:“你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让我最难忘就是每到收获的季节总跟着母亲去打场,中午吃在晒场里,到了晚上在晒场里搭窝棚休息,防止麦子被偷窃。
转眼间,曾经的孩子长大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母亲也离开了乡村,来到城区跟随我们生活。
在这里,她见识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为了追求方便与快捷,常常点外卖、吃快餐,剩饭剩菜更是家常便饭。虽然粮食的产量提高了,饥饿已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随之而来的却是粮食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每次看到餐桌上剩下的大量食物被倒掉,母亲总是心疼不已。她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仍然记得有次带母亲和父亲外出就餐,我那一岁半的孩子在用那双肉乎乎的小手从餐盘里大把大把的抓着米饭吃。因为比较幼小难免不了会弄到餐盘外边,母亲见状立刻一点一点的捡拾起来放进自己嘴里并且告诫宝宝要一点一点吃,不要浪费。
这些都源自于自己家曾经种植过水稻的缘故。因为我们是依黄河而居,灌溉方便所以很早之前家里也种植过水稻,从育苗到播种再到收获要经历很多道工序,在炎热的夏天酷热难耐依然要顶着烈日去稻田地里除草施肥和捉虫防止病虫害以提高产量。水稻种植的艰辛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如今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面对浪费现象也会及时制止,告诉学生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与辛劳,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缺乏足够的珍惜。餐桌上剩饭剩菜、超市里过量采购导致的食物过期、家庭中不合理储存导致的粮食变质……
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却在无形中加剧了粮食资源的流失。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倡导节约粮食的新风尚。
首先,从政策层面入手,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浪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处罚。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增强公众的节约意识,让“光盘行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餐饮业作为粮食消耗的重要环节,应当积极响应号召,推行合理点餐、适量取食等服务模式,减少食物浪费。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食物捐赠机制,将剩余的食物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群,既避免了浪费,又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科技的进步也为节约粮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农业生产计划,确保粮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研发更先进的食品保鲜技术,延长粮食的保质期限;推广智能化餐饮管理系统,实现精准配餐,避免过量制作。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要养成“吃多少、点多少”的良好习惯。同时,积极影响身边人,共同营造一个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弘扬节约粮食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理念,为保护地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共创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单位:区职业中专升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