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5 更新时间:2024-11-08

能人合伙“微业”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就业矛盾

“社区微业”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

        近年来,区人社局坚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以“社区微业”小切口,撬动就业创业“大民生”。工作中,聚焦“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制定“社区微业”工作计划,建设“社区微业”就业驿站,依托“城镇公益岗”成立社区“就业管家”,融入社区居民商户网格,深入村居、社区,全面摸排就业需求与求职意向,推动居民求职和企业招工精准对接,精准匹配岗位,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社区能人来合伙  “微业”绘就大民生


        10月11日,经过1年多的社区孵化,胡琳晗的创业项目“瑜伽生活馆”在澄波社区正式开业。在澄波社区“社区合伙人”项目的助力下,胡琳晗不仅实现再创业,还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多人就业。
        “社区合伙人”项目是澄波社区开展“社区微业”的一项重要探索。社区微业以社区为依托,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在澄波社区党委书记张晓菲看来,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是开展“社区微业”的重要一环。
        为此,澄波社区将社区能人发展成为“社区合伙人”,由社区提供免费场地,社区能人为社区里有就业愿望的富裕劳动力提供免费或半公益性质的培训,既能孵化社区创业项目,又能带动社区居民就业。
        10月11日上午,澄波社区里,张德兰正在为社区居民传授柳编技艺。张德兰是澄波社区的居民,因有一手柳编技艺,成为澄波社区的一名“社区合伙人”,每周给社区居民上一节柳编技艺培训课。
        张德兰从事柳编行业多年,有销售渠道,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地。“这些都是居民们自己编的,像这件小作品,市场价能卖到15元。”张德兰说,参加澄波社区的“社区合伙人”项目1年来,她已经培训了近130位社区居民。
        菅仲鹏是参加柳编技艺培训的居民之一,平时除了送孙子 上下学,空闲时间很多。“想着能在家门口找份时间灵活的工作,跟着老师学习柳编,不光学了一门手艺,还能赚钱补贴家用。”菅仲鹏说。
        居民们编织的合格柳编成品,张德兰会进行有偿回收。张德兰介绍,学会柳编技艺的居民也可以在家里制作,手艺熟练的柳编工人,一个月能挣到5000元。
        像张德兰这样的“社区合伙人”,在澄波社区还有好几位,有教居民收纳的,有提供瑜伽培训的,还有搞直播带货的……澄波社区还向社区居民们发出了“手工匠人”招募书——“您有手艺,我有场地,服务居民,咱们一起合伙吧!”
         “只要有手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社区合伙人。”张晓菲介绍,自去年开展“社区微业”以来,已经发展了多位社区合伙人,社区根据合伙人的特长及闲暇时间,成立了“澄长课堂”“青年夜校”等技能培训班,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


1640平方米场地 既帮扶创业,又带动就业


        姜浩也是澄波社区的一名“社区合伙人”。他有摄影专长,澄波社区专门为其划出了一块摄影区域,为居民提供摄影服务。
         “去年从社区微信群里看到招募‘合伙人’,我就加入了。”姜浩说,他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和济南等地工作,几年前回到济阳老家,计划自己创业,“想通过合伙人项目在社区里混个脸熟,为以后在社区开摄影馆打基础。”
         胡琳晗也有创业想法。去年,她将瑜伽项目带到了澄波社区,以半公益的方式开办瑜伽课,带领社区里的年轻人练习瑜伽。“当时,瑜伽课最多时能达到近30人,我也是抱着再创业的心态进行尝试。”胡琳晗说。
         依托社区合伙人项目,胡琳晗的瑜伽课发展起不少学员。 10月11日,胡琳晗的创业项目“瑜伽生活馆”开业时,胡琳晗为社区基金捐赠了3000元公益金,回馈社区合伙人项目助力继续发展。
        前不久,石磊从澄波社区的社区合伙人项目中“毕业”。他的家政收纳项目在培训社区居民技能的同时,发展成了成熟的家政收纳公司,而那些习得收纳技能的社区居民,不少选择加入到了石磊的公司,一同发展。
        理发、照相、直播、瑜伽、收纳……在澄波社区提供给社区合伙人的1640平方米的免费场地里,每一项社区服务都有发展成社区创业项目的潜力。在张晓菲看来,如何挖掘出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是开展“社区微业”的关键,“通过帮扶社区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带动更多居民‘家门口’就业。”


探索社区办企业“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社区居民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学历低、年龄偏大的居民,想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张晓菲介绍,澄波社区下辖3个住宅小区,共有居民21800多人。与其它社区不同的是,澄波社区的居民大都是新居民,“非户籍人口多,老年群体多,这些群体能占到60%,有很强的就业愿望。”
        为了帮助有就业愿望的富裕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澄波社区通过开展社区微业探寻就业岗位,为居民们牵线搭桥。“现在我们的就业岗位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人社部门提供的平台,不定期组织企业进社区招聘;另一个是我们社区的一些公益岗以及通过合伙人模式推动一部分人创业就业。”张晓菲介绍。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张晓菲还产生了一些新想法。“那些年龄大不好就业的居民,经过培训也能有一技之长,比如搞个维修,做个家政服务。如果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再就业。”张晓菲说,她正在研究社区办企业路子,寻找政策方面的支持。
        社区办企业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探索。2018年1月,成都市黉门街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带动社区28名热心居民一共筹资3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成都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黉门宜邻居民服务公司,通过与市场化机构合作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
        2018年4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明确鼓励社区开展社会企业发展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已培育社区社会企业226家,全部由社区居委会控股,其中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全资成立的有197家。                         (李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