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24-11-13

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济阳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步入“新赛道”。

加大研发投入,注入发展新动能

        按照全区研发活动“一年规范、二年提升、三年巩固”的思路目标,自2022年以来,全年常态化深入全区有研发活动的280余家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全覆盖业务指导。采取“早期规划、中期督导、后期规范”的措施,深入有研发活动企业指导做好项目规范立项、研发经费归集等工作,解决企业在研发费用辅助账建立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22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3.26亿元,总量首次突破3亿元,增长55%。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7%,增长46.56%。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90家,较上年增加45家,增长100%。研发人员当量达到1418人年,增长123.66%,全区科技研发投入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2024年一季度完成2023年研发活动统计,全区124家规上企业填报研发投入10.83亿元,研发投入突破10亿元大关,研发投入为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依托产业发展,壮大创新主体培育

        济阳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充分发挥“一城四园”(“一城”即特医食品城。“四园”即:达沃智慧产业园、联合智力产业园、少海汇科技产业园、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以智能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组织科技型企业培育推进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专题培训,研发投入统计培训等活动,重点宣传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标准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等相关奖补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4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开网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分组包片、上门指导、周次调度、进度通报等措施”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分六批次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33家,较去年287家新增46家,增幅16%,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300家的入库任务。高新技术企业两批次共完成申报100家(复审+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在去年230家的基础上有望达到245家,再创历史新高,全区科技型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搭建高能级平台,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

        济阳区立足“科技强区、产业兴区”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以高能级平台建设引育高层次人才。今年上半年,泉麦啤酒、深蓝动保、祥辰科技成功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蓝贝易书、好为尔成功备案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省级以上高能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50个。引进各领域省市级“专家、院士工作站”26个。依托高能级研发平台载体引育高层次人才。上半年,共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9人。组织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大赛,推荐申报创业企业3人,创业团队3人。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科技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泉城(海右)系列人才16人,海外工程师4人。高能级研发平台载体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以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依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积极与科技型企业、科技产业园区、驻济高校、科研院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争取资金支持。近两年,成功立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7个,争取支持资金1233万元。今年8月份,共申报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品种培育)2项。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近两年,济阳区积极对接驻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开展“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科技企业直通车”、“对接起步区科技交流座谈会”等科技合作活动15次。完成科技成果及战略合作签约项目20个,落实科技成果金融贷款57笔,贷款金额达3.16亿元,企业获得利息补贴163.76万元。科技金融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加快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今年1-9月份,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5.2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50.86%,超额完成全年3.5亿元的目标任务。1-9月份,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99.5亿元。科技创新有力的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张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