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宴
◎王瑞亮
七十年代,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生产队的大院里,百多口人聚在一起,大口吃鱼,大碗喝酒,就像水泊梁山里的镜头。
生活就像一瓶烈酒,愈久愈香,一旦启封,清香四溢。
——题记
我的老家南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长不过二十米,宽不足十五米,有高高的院墙大门。过去有四间老土坯北屋,经不住风吹雨淋,岁月侵袭。后来也渐渐倒下去了。我扒出了二十八根檩条和部分砖块,平整了一下,种了连翘、紫荆、香椿、石榴树,后来里边又自己冒出三棵杏树,两棵桃树。
2017年我退休后,要去济南帮儿子带孩子,临走便想整理一遍园子,但我人也渐老,体力也大不如从前,院子里愿意长啥就长啥吧,顺其自然,况且我也不需要花红柳绿、桃李满园了。
阳春四月,日丽风和,春风习习,大地熠熠。去年清明节前,为了回家给祖先扫墓,我又回到了久别的老家。
门前的老槐树依旧,院子里的老榆树上的喜鹊窝还在,高高的四合院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主人。老房子还是老样子,只是北屋的房梁上新结了厚厚的蜘蛛网,蜘蛛见主人来了,悄悄地溜走了……我看到这一幕,心里一阵发酸,眼里含着泪珠。老屋还在,旧锅台还在,老枣树也在,就是不见了生我养我的爹娘。
老家是根,为什么不能落叶归根?城里没有我们的一寸土地啊,为了孩子,可也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楼房虽然花了二百多万元买了,又哪里是你的呢?东墙是东邻的,西墙是西邻的,房顶是上层的,脚底下是下层的,都不是你自己的,不信你动动试试,你只有住的权力,没有拆的权力。一间间的楼房,就像一间间的四方盒子,只能把你囚在里面。农村就不同了,起码房子四周都是自己的,房前屋后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种点蔬菜,茄子、南瓜、葱等,好养好种又好吃。我还是留恋儿时的小屋,我像一个“小猫”,从小就生在这个小屋里,随着时光的延续,慢慢长大、懂事、成熟……
故乡是一片白云,故乡是一种情怀,故乡是一瓶陈年老酒,愈久愈香,一旦开启,清香四溢。
我老家门前的那口大湾哪里去了?湾里的荷花何时再开在我的心里?故乡啊,故乡,我思念的故乡。每当想起故乡,我就想起一场夜宴。
那一年的那一月,前六天生产队队长王德森就带领全队五十多个青壮年劳力,用六部手摇水车抽了六天六夜,最后终于基本抽干了南大老湾的水,湾里出鱼虾一千多斤,踩莲藕三千多斤。其中一条大黑鱼四十多斤,当青年刘金玉逮它时,不幸被黑鱼撞伤了腿,刘金玉半月出不了工,在家吃了半月的药才好了。你说鱼在水里有多大的劲!就是逮完鱼,踩完莲藕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庆功宴上,生产队牛棚的大院子里灯火通明,十二盏马灯全点上,月亮也高高挂在院中大柳树的树梢上,忽明忽暗……
院内用土坯垒起两口大锅,一口锅里炖鱼,百条大鲤鱼、鲫鱼、鲇鱼入锅,一口锅里炒莲藕,全队百余口人都聚来过中秋节,大碗吃鱼,大碗喝酒,大口吃窝头,济阳瓜干散酒尽管喝,王德森一声令下“喝、干杯!”
月亮渐渐西沉,酒已喝得差不多了,队长王德森夹一口莲藕,喝一口酒,再吃一口鱼,站起来说:“社员们,今晚的聚餐虽然菜不算丰盛,但莲藕和鱼都是我们自己湾里的鲜货,无污染,无毒害,纯天然,放心吃,这就叫连(莲)连(莲)有余(鱼)嘛!今后,第一,我们要继续提高粮棉产量,力争今年跨长江、过黄河;第二,继续发挥我们队的水上优势,大搞水产养殖;第三,继续搞好多种经营,发展副业,具体办好我队的粉皮、粉条加工,豆腐皮加工……明年,我们队的生产、生活会更好,我期待有更大的发展。”
王德森说完这些话,大家一个劲地“鼓掌”,五十多个青壮劳力,喝醉的已有十个以上,只是一个劲的说“好,干杯!干,干,干……牛栏里的十八头黄牛也竖起耳朵,瞪起眼睛,仿佛它们一切都懂。
队长又说了些啥,却没有人再去听,吃的只管吃,喝的只管喝。当晚喝醉了十多个小青年,洋相百出……“二毛星”出来,柳树叶子上略显出露珠,大家才抹着嘴,各自回家。有的小青年喝醉后,已在牛草棚里呼呼地打起鼾,早已进入梦乡。
七十年代,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生产队的大院里,有多人聚在一起,大口吃鱼,大碗喝酒,就像水泊梁山里的镜头……
回想起那些热闹场面,我倒有些怀念起当年的“大锅饭”来,虽然穷点,但是人人平等,穷得快乐而开心。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十多岁的娃娃,现已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两鬓斑白。
岁月像一把无形的刻刀,在你我的额头上划下了深深线浅的皱纹。岁月是一瓶陈年老酒,越久越醇,愈久愈香。乡愁是一种难忘的情,一直缠绕在我的胸怀,久久不能散去……
作者系曲堤街道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