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4 更新时间:2024-12-20

“小城”办事:他们是业余的“新闻媒体人”,却是专业的“问题解决者”

        “有难题找小城。”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济阳街道城关社区居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城”是谁?“小城”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城关社区开设的一档社区帮办栏目。栏目开播一年有余,解决实事400余件,在社区居民中已经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找小城,肯定管用!”
        12月11日,在辖区的清华园小区,记者恰好看到了他们的节目录制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承担主持、摄像、现场协调等工作,正在实地了解该小区的供暖情况。

一档“社区帮办栏目”

        没有专业的采访团队,设备简单到只有一部手机和一个麦克风,播出渠道也仅限于社区的自媒体,但对这里的居民来说,这档栏目却极具吸引力。“因为视频里都是咱们身边的事儿呀!”一位社区居民说,如今关注和收看节目,已经成了很多居民的日常习惯。
        记者随手翻了翻往期节目的内容,事情虽小,但件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一位居民反映家中莫名飞进来一群黄蜂,栏目“记者”第一时间带着工具赶赴现场,帮着居民消灭了这群“不速之客”;再比如,邻里之间产生纠纷,也求助“小城”来现场评评理……
        社区党委副书记王蕾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办这样一档栏目,是想借助“新闻媒体”的新颖形式,拉近党群关系,探索一条为民服务渠道,破解社区的治理难题。
        城关社区多老旧小区,尤其是部分单位家属院由于房屋老化、设施陈旧、物业配套不完善,给居住其中的居民生活上带来了很多不便。
        “社区里的矛盾,其实就三类:居民之间的摩擦、对物业管理不满意,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王蕾总结,“最难处理的肯定是最后一种。”

一群忙碌的“城小关”

        像很多老旧居民区一样,这些家属院出现了种种“暗疾”:房龄高,水电暖等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当年的设计跟不上时代需求,没有预留电梯、停车位;随着产权变更,过去那种“谁家单位谁管”模式不再适用,“单位管”变成了“无人管”,各类问题随之增多……
        “以往居民遇到问题就打12345热线,我们每周的工单数量能达到20到30件。”王蕾说,他们琢磨起如何将服务前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发挥党委组织优势和党员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个例发现普遍情况,再“批量式”解决。最终,栏目组开通了“小城热线”,6名工作人员有了新身份“城小关”。
        供暖前期,有居民反映清华园小区二期存在着“暖气费却无处缴”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如期供暖。接到热线电话后,“小城办事”栏目组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带上栏目拍摄的“两件套”,赴现场“采访”。
        很快,“小城办事”栏目组召集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召开专题调研会,大家就供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依循“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机制,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经多方了解,根源是因管道建设中遗留了一系列问题。
        为尽快解决该问题,城关社区将该事项列为专项重点事件汇报街道及上级职能部门,街道联合各相关部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小城办事”栏目组也积极参与其中,协调小区开发商、供热公司、物业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现场勘查并与相关部门多次协商探讨,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了小区居民温暖过冬。

一股无形的“监督力量”

        小小栏目组解决的实事可不止这一件。另一个老旧家属院,用电一直沿用的是“集体抄表、集体缴费”的方法。除了电费高、缴费难、耗人力,还有非常不方便的一点是如果电路出现故障不知道该找谁修,只能再拨打12345热线。
        “城小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再次出动,与国家电网取得联系,为存在这一用电问题的区域进行改造,实现了“一户一表”。“现在这些居民在手机上就可以自己缴费,出现故障也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电力维修人员上门。对比之下非常方便了。”张佳佳说,用镜头记录报道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像是有一股无形的“监督力量”:“居民面对镜头表达诉求时情绪更平和稳定;各相关单位也非常乐于展示积极形象,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一件件实事的办结,也在无形中拉近了社区党委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树立起了“城小关”的亲民形象。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最直观的变化是,如今12345热线的工单数量,从原来的每周20到30件,下降到如今两周才可能有一两件。而在栏目制作中收获到成就感的成员们,如今对社区工作又多了一分理解:“就像我们书记常说的,把反映诉求的老百姓当成自己,当成自己的家人,你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干了。”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