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5 更新时间:2025-01-15

振兴五线谱绘就前肖村乡村振兴新蓝图

◎杜秀香

        幸福生活万年长  心情舒畅体健康
        娱乐广场真热闹  蹦蹦跳跳心舒畅
        进城往返乘轿车  济南济北有楼房
        村居宝地富得快  人民生活赛小康
        耕种防收机械化  轻松愉快把秋忙
        大棚收入十多万  户户都有小银行
        排排机井水源足  确保亩产吨半粮
        柏油马路洁又亮  树绿成荫荷花香
        人杰地灵好风光  前肖是个好地方
        这首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歌名叫《前肖颂》,出自垛石街道前肖村村民之手。到底是怎样的肺腑之情,才能表达出如此的满足与热爱、富足与欣喜、知足与自豪?请跟我一起来到前肖村,探寻村庄的振兴密码,感受村民的幸福生活。
        前肖村位于垛石街道东北部,唐庙街西侧1公里处,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村庄。它地处徒骇河岸,古老的河水奔流不息,滋养着古河两岸的居民,也给村庄带来了灵性。前肖村现有农户124户,人口506人,耕地1005亩。走进村庄,郁郁葱葱的树木映入眼帘,耳畔则是鸟啼声声,蛙鸣阵阵,远处鳞次栉比的大棚、十里一色的麦田,近处整洁的幸福院、温馨的党群服务中心,处处呈现出一派乡村振兴党旗红、生态宜居产业兴、治理有效民风淳的乡村新图景。
        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庄一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何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人才图、“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济南市“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前肖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一、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产业振兴是基础
        前肖村实际耕地面积1005亩。勤劳、善良的前肖人,在这块沃土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发展产业。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深谙其中道理的前肖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自2019年开始进行土地流转,至2023年土地流转费已经突破25万元。
        为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村“两委”抓住历史机遇,确定了产村一体型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本村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种植樱桃西红柿产业。樱桃西红柿一亩年产2万多斤,一天最多可采摘2000斤。如今,全村累积建设高温大棚50座,总占地240余亩,总产值达800余万元。
        眼下正是大棚内樱桃西红柿陆续成熟的时期。在前肖村的50座温室大棚里,一串串红绿相间的樱桃西红柿犹如宝石缀满枝头,个个结实饱满,一辆满载着樱桃西红柿的“小火车”穿梭在大棚里。大棚内一派智能范儿,安装着水肥一体、智能温控等设备,铺设着运输轨道,实现了对樱桃西红柿的精细化培植管理。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樱桃西红柿种植的科技示范、鲜储物流、亲子研学、大棚采摘、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产业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
        二、绘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人才图,人才振兴是关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在城市小有成就的年轻人瞅准乡村的机遇,纷纷回乡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提起垛石街道前肖村的樱桃西红柿种植产业,不得不提前肖村的90后“棚二代”周昌亮。
        2019年,听说村里要将整村土地进行流转,有着深深乡村情结的周昌亮不顾家人、朋友的劝说,毅然决然选择了回乡创业。刚回乡创业时,他建起了垛石街道单体面积最大的温室大棚,这座大棚长300米、宽17米、高7米,初期投资高达70万元。父亲手把手传授他种植樱桃西红柿的经验。他发现父辈们种植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尽管收益不错,却费工费力。他心里便萌生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开展规模化种植的想法。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周昌亮多次到寿光、唐王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及管理模式,积极参加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了解了无土栽培、水肥调控、温湿调控等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回来后,周昌亮不仅在大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智能温控等设备,还铺设了“运输轨道”,对樱桃西红柿进行精细化培植管理。“现在,不论在任何地方,在手机上点一下,大棚的风口便可打开或关闭,棉被便可自动卷起,小番茄通过轨道便可运至棚外,科技感满满。”周昌亮自信满满地介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次年大棚的收益就达70余万元。随后,他成立了“柿全柿美”家庭农场,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型职业农民”。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但凡是有种植意向、又缺乏种植经验的农户到大棚学习交流,周昌亮都会毫无保留地将种植经验分享给大家,俨然成了垛石街道前肖村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在他的带动下,垛石街道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也被评为“济南市乡村好青年”。
        三、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文化振兴是动力
        前肖村是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村庄。据村志记载,前肖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没有文化赋能的村庄也不会长久。前肖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代代传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村里有志青年都不甘落后,积极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他们挺身而出参军参战,为保卫祖国、家乡壮烈牺牲;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献出宝贵的青春。他们的功绩可歌可泣,不但鼓舞着后人,也成为凝聚民心民意的一杆大旗。
        在前肖村文化娱乐广场的对面,有一口石栏围砌的古井,古井经历了一段红色岁月,承载着一段前肖人保家卫国的记忆。村党支部书记杨红玉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在姚集潘家的战斗结束后,我六区队被冲散了。前肖村的周子和、杨孟文、肖庆华三人,背着缴获的胜利品——三支枪以及其他物品回到了前肖村。他们实在太口渴了,便先来到了村里甜水井苇子湾处。薄暮里,乡亲们看到背着枪的三人进入村庄,以为又是敌人或者土匪来抢掠,吓得纷纷闭门不出。待看到三人熟稔地赶到甜水井旁,才断定一定是自己村里的人,否则不会如此熟悉甜水井的所在,于是都跑出家门。乡亲们把三位英雄团团围住,看到了他们身上背着的缴获的枪支,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拼刺刀的血迹。后来,在济阳县坡杨家开大会表扬六区队时,前肖村三位英雄的美名传遍济阳大地。再后来,三位英雄继续战斗,分别牺牲在了不同的战役中。说起这些往事,依然是令听者激昂,闻者血涌。
        也正是这些红色文化的沉淀和熏陶,前肖村人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村里现有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2008年,村“两委”办公场所建成。村内“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活动一般于每月24日举行。无论远近,党员们都纷纷赶回村里,积极参会。“我们要想办法把前肖村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前肖村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互支撑,同心致富的道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提及文化振兴,杨红玉如此表示。
        四、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民生振兴是支撑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人民群众无小事,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是谋划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村“两委”紧紧围绕解决民生问题,书写了一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大文章。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村里南北路六条,东南路五条,并有三条南北路和全邢路相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出入方便,且整洁平坦。
        村民幸福,是村内稳定和谐的基础。村文化娱乐广场于2008年建成,面积约500平方米;2019年全村实现天然气全部入户;2020年自来水、污水提升改造完成。村“两委”干部为了让村里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第一时间建成“幸福院”,涵盖了休息、休闲、康养、餐饮等多种功能,村里的老人们有了温暖的活动场所,吃上了热乎乎的“幸福饭”。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得知家里老人得到妥善照料,更能安心工作,对村党组织也更加信任,对村干部也频频点赞。
        五、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组织振兴是保障
        村庄有好的“带头人”,有强有力的班子,才能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光明路。从建强阵地到扛稳大旗,前肖村构建了“上下一体”的党建格局。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练就挑重担、扛大旗的“铁肩膀”。村里强化阵地建设。2021年投资30余万元,新建32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6个功能室。配套建设500平方米村文化娱乐广场,逐步完善其功能规划,营造了“全村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文明前肖村的生动局面。村里还强化梯队建设,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培训学习,制定村庄发展思路。
        如今,前肖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乡村能级提升为抓手,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民生振兴、组织振兴等“振兴五线谱”,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2011年荣获“平安济阳建设先进基层单位”;2019年荣获“市级卫生村”“四星级村党组织”称号;2022年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荣获“济南市市级示范社”;2023年荣获“市级文明村”“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等荣誉称号。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在济阳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单位: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