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1 更新时间:2025-04-02

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展播⑤

多元融入商居共治 共筑社区睦邻共同体

        编者按:为做好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近期,区委宣传部结合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项目化实施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区1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进行展播。本期推出《济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精品项目展播⑤|多元融入商居共治 共筑社区睦邻共同体》。
        济阳街道华阳社区是典型的商居混合型社区。社区商居互嵌,诉求不同,大小摩擦时常发生。为破解商居矛盾突出难题,华阳社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标落实“三个融入”要求,从资源“融”汇、邻里“融”聚、服务“融”享、激励“融”心四个方面发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群众、融入治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资源“融”汇:
强化情感纽带,奏响共治共享和谐乐章

        建强服务阵地,打造生活服务站、暖阳会客厅等22个功能空间,让各类服务走进了社区,构建商居交流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居民与商户可以共同参与各类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为商居和谐共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这些功能空间打造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3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和商户达9500余人次,居民与商户之间的信任度显著提升。打造商居沟通平台,如茶议空间、六尺巷调解室、温明珍书记工作室,使其成为商居沟通想法、解决问题的前沿阵地,成功调解商居矛盾55件,解决问题28个。组建商居共治队伍,吸引热心居民、积极商户成为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便民服务和社区美好生活营造等活动。目前,商居共治队伍已有热心居民135人、积极商户41家,开展活动118场次。同时,商居共治队伍还积极参与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生动鲜活的典型事迹,让群众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在身边,有效增强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邻里“融”聚:
坚持以文化人,弘扬崇德向善文明风尚

        开展睦邻相伴项目,以老年大学、红尚夜校等特色项目为依托,提升群众精神文化思想和个人能力素养。老年大学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舞蹈、剪纸、八段锦等6门课程,丰富老年人银龄生活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老年学员们“老有所为”的热情,共吸引32名老年学员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红尚夜校着眼群众社群社交、灵活学习的现实需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共创共享,让大家在逐梦之余,结识同好,发展兴趣,享受了文化社区带来的幸福感和松弛感。深化诚信文化建设,打造多样化的“信易+”应用场景,开展主题宣讲18场,发放宣传单页2000余份,引导商户诚信有序、规范经营,引导居民诚实守信、遵德守礼,普及了信用常识,弘扬了诚信文化。突出“五为”文明实践,发挥志愿者、社区能人、居民骨干的特长,分批分类壮大“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理发、医疗、培训等专业化的高品质服务62场次,服务居民2400人次,在志愿者的感召和带动下,26名热心居民新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成为了辖区居民的自发行动。 

服务“融”享:
做优特色服务,激发商居融合蓬勃活力

        开展行走华阳访民情,以登门入户访谈的形式深入到居民群众家中,与居民开展贴心零距离交流,就近期热点焦点问题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做到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实现社区服务与商居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行走华阳”工程,共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60余条,答疑民政、医保等业务问题75个,解决了占道经营、污水外溢、噪音扰民等一系列民生难题,大大改善了商居的生活和经营环境。推进社区微业微服务,助力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帮助“新市民”融入社区。针对部分居民就业技能单一、劳动技能缺乏的情况,开展社区微业培训8场,帮助110余名居民提升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打造“七彩手工坊”,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50余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灵活就业,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居民通过“社区微业”这个平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一起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在相互协作、共同付出中,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深深的归属感。开展睦邻市集暖民心,坚持“一节日一主题”,灵活设置红色宣讲、暖心关爱、政务服务、文化体验、社区好物、家庭摊主等公益摊位,提供众多实用且贴心的公益项目,不仅为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在社区中传递了善良、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目前,睦邻市集已举办21场次,设置公益摊位173个,提供公益项目30余项,惠及居民6500余人次。

激励“融”心:
建立激励机制,培育争先争优良好氛围

        打造“阳光超市”,以商户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和质量为评价标准,建立积分管理办法,居民通过积分兑换超市实物、商户通过积分获取免费宣传,打造形成“居民得实惠、商家得市场”的商居互动模式,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实现商居互融的“双向奔赴”。广泛开展“最美评选”。挖掘社区内的道德楷模,评选“最美志愿者”“最美社区合伙人”“最美婆媳”“最美楼道”“最美家庭”等60余个模范典型,通过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宣传,榜样的事迹在社区内广泛传播,激发了社区居民向榜样学习的热情,社区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