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惊昙
——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大隋王朝
◎杜吉民
洛阳就食
隋文帝决定驾幸洛阳,带领百姓到洛阳就食。
他一宣布这一消息,大臣们纷纷反对:
“圣上不要轻易离开大宝。圣上一动,地动山摇啊!”
“让我们去吧,您的龙体要紧啊,您要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办啊。”
“您平日正餐才四菜一汤,这段时间连荤菜都不吃了,已经是够节省了。再说我们国家再穷,也不能让皇上风餐露宿,冒这么大的风险啊。再说皇上一个人省,对灾情作用也不大啊。”
文帝心意已决:
“众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朕去洛阳一方面是就食,在困难的时候朕要和我的子民在一起,同他们同甘共苦。再者,朕也想到洛阳去看看,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好好谋划。这次去洛阳,有高颎在京留守,协助太子处理应急事务,其他大臣都跟朕去,其他衙门一半人值守,一半人去洛阳。”
一路上,文帝与百姓同行同处,和他们攀谈,询问他们家里的人员、生活状况、以后的打算以及对朝廷官员的意见。到了山路崎岖狭窄处,有许多百姓被挤进仪仗卫队中间,都看不见文帝了,这让卫兵们十分紧张,唯恐文帝出什么意外,卫兵们开始驱赶百姓。但文帝却毫不在意,不但不许卫士驱赶他们,更不许卫士呵斥他们。每当遇到扶老携幼者,文帝自己先引马避在路旁,嘱咐老人孩子慢点、注意脚下:到山险路隘处,则命令左右上前扶助推车挑担者。那些动人的场面,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开来。老百姓纷纷议论:
“咱们的皇帝真是好皇帝,有这样的皇帝吃点苦也心甘。”
“有这样的皇帝,咱们大隋何愁不富?咱们的好日子还会远吗?”
风餐露宿来到了洛阳,隋文帝立刻命令洛阳刺史救济灾民。全城几十口大锅昼夜不停地熬粥,各地灾民蜂拥而至,一时间洛阳成了难民中心。秋天马上过去,文帝发动各级给灾民发放被褥棉衣,使灾民不至于饿死冻死。
第二十三章 发展经济搞均田 强化基层三长制
文帝巡幸洛阳,采取措施调集粮食,暂时度过了灾荒。但灾情却无情地扩散。继关中之后,关东地区也开始闹灾,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水灾、旱灾、蝗灾反复出现,国库空虚,黎民贫穷。以万乘之躯带领百姓洛阳就食,文帝救了百姓,赢得了民心。但在文帝来说,确是莫大的耻辱和无奈。度过灾荒,隋文帝安排人马分两路回长安,一路直接抄近路返回,自己一路则绕道关东回长安。
李府宅院
谢绝了大臣们要对他重点保护扈从的好意,轻车简从上了路。走到赵州地界时,文帝眼见田野里满目葱绿,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望无际,实在让人心旷神怡,十分高兴,下车走到一位正在锄地的五十多岁的老农面前,打招呼道:
“老乡,辛苦了,歇歇吧。”
“好好,这位官人不是本地人吧?”
说着从瓦罐里倒出一碗水递给文帝,文帝双手接过喝了一口,顿觉甘甜、舒坦。
文帝问:
“各地都受灾,你的庄稼长得怎么这么好?”
“客官有所不知啊,这不是我的地,是我们这里李大善人的地,我租他家的。我们这里好多人都租他的地。我们这里紧靠洨河,河水常年不断。这李大善人有办法,修了水渠,旱能浇,涝能排,庄稼受不了委屈,当然就长得好呗。”
“租子重吗?”
“不重,李大善人心善啊,收得低。”
“你不交国家的租税吗?”
老汉看了看文帝,压低声音说:
“看你不像官家的人,我就跟你说吧,我们交完了李大善人的租子后,赋税的事我们就不管了,由他和官府交涉,这是我们租地时说好的;出劳役时,由李大善人安排各家轮流出。”
“哦,这李大善人真有办法。”
“咦,他和上面当官的可好了,通天呐。我们这里只要出了什么邻里纠纷啊、家族矛盾啊、婆媳不和啊、欠账不还什么的,只要他出面准能解决。真是个大好人啊。”
“嗯,他家很富有吧?”
“哎吆,那可是富,光他家的宅院就好几百亩大呢。除了租地,他家还开当铺、酒坊、铁匠铺、杂货店,老妈子、丫鬟、仆人好几百呢!”
“老哥,你生活还行吗?”
“行,够吃。这不不打仗了,生活安稳了,给儿子也娶了媳妇。我们在李家租地的,比附近自己种地的要强不少,他们交的多,徭役也多,交完后仅够吃。这几年天灾不断,有的人家半年糠菜半年粮也不够。”
“老哥哥,耽误你干活了,我要赶路了。”
“没事没事,客官慢走。”
隋文帝顺着官道,向西北方向继续行进。
从早上出发,中午简单吃了个饭,快傍晚的时候文帝看大家走得人困马乏,让大家先歇歇脚,然后赶路,在天黑前找个客栈住下。卫士们把马卸了,给马饮点水、吃点草料。大家坐了一会,发现一匹枣红马不见了,正在寻找的档口,一个凶凶的恶汉牵着马过来了,高声骂道:
“这是谁的马?不长眼睛吗?让它祸害庄稼?”
嘿,哪有让马啃庄稼的,这人说话太难听了。侍卫们有的就想开骂、动手,文帝摆了摆手。
小宗伯李云走向前陪笑道:
“这位大哥,消消火,对不起,是我们的马没有拴好跑了啃了您的庄稼。把马给我们吧,我们拴好它。”
“没门,连我们李大善人的庄稼都敢啃,真是胆大包天。要马不难,拿钱来!”
大家惊愕不已,走了一天,合着还没走出李大善人的地界,真是太震撼了。
“这位大哥,我们的马啃了您的庄稼是不对,你清点一下看啃了多少,我们赔。”
“说得好听,光赔庄稼就行了?这马是我抓住的,要想要马拿钱来。”
真是匪夷所思,竟然得拿钱买回马,侍卫们义愤填膺、气势逼人。
“怎么了,还想抢马?你不问问这是谁的地界,我是谁吗?”
“我知道这是李大善人的地界,那你是谁啊?能告诉我们吗?”
“站好了,听好了,别吓着,我是李大善人的家丁。”
大家一听乐了,一个家丁就能把人吓着,真是跋扈。
“把马给我们吧,我们赔你庄稼钱,行不?我们还要赶路呢。”
“不行,天王老子也不行,皇帝老儿来了也不行。”
听到他出言不逊,敢骂皇上,本来沉稳的李云火冒三丈,抬起脚朝那人肚子踢了过去,那人正在跳脚叫骂,没想到挨了一脚,李云才用了两成力道,就生生地把那人踹出一丈多远,那人捂着肚子蜷在地上直哼哼。
李云是文帝在视察岐州军队时,发现李云这一忠厚汉子的,并且两家是世交,文帝将他提拔到禁军担任文帝的侍卫首领小宗伯。李云把文帝当成偶像、恩人,所以他不容许任何人对文帝不敬。
大家也不休息了,给那人留下三百钱,继续赶路。
那恶汉也是从没受过这么大的窝囊气,文帝一行走出好远,他还躺在地上兀自叫喊:
“你们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走出十几里路,见到一片大庄园。只见这个庄园着实气派:长宽各有足足二里地,院墙两丈多高。这里准有住宿的地方。一打听是李大善人的宅院。隋文帝一行沿门前的大道往前走着,走到门前,只见两丈宽的大门之上用大理石雕刻着四个大字:李府宅院,侍卫们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皇宫吗?侍卫正要上前通报,李云见隋文帝紧缩眉头,知道文帝很不高兴,就摆了摆手制止了侍卫。大家只得继续赶路。 (待续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