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25-04-21

乡 野

◎马德水

        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道彩虹,带给我们快乐;它是阳光,滋润净化我们的心灵。这里土地肥沃,溪水潺湲,绿茵簇拥,鸟语花香。
        金风送爽,银露含情。乡村的早晨,迷雾蒙蒙,湿漉漉的清新,湿漉漉的庄稼地,湿漉漉的蔬菜园,整个早晨都是湿漉漉的。一阵凉风吹面,空中带着了肺腑的清爽。笔直的田埂,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感觉。草上露珠如豆,不一会儿,就把我的裤腿沾湿了。我向远处眺望,宁静的田野上露出了太阳的半个脸,那太阳正冲破层层迷雾冉冉升起,此刻阳光洒满大地。草上的露珠一闪一闪,像一颗颗珍珠,十分夺目耀眼。恍惚间,云层被抹上了瑰丽的水彩,点点奇异,片片妙哉。它像一位妙龄少女,娇羞而含蓄,脸颊泛起红晕。田野里的一草一木绿得那么可爱,田野把它的绿无私的展现出清静和悠闲,别有一番风味。
        湖面上,几只大白鹅在水中游玩,不时把头扎进水下觅食,调皮的鱼儿活泼可爱,机灵地躲闪着大白鹅的追杀。绿油油的树木,非常茂密,站在柔软的田埂旁,那棵棵青春盎然的小树像神气十足的钢铁卫士,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彩光绚丽,形态各异的白云,有的像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乡野小曲,享受着大自然赐给的天然美景;有的像几个孩子在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跑,形态各异,变幻莫测。
        清新乡村田野上是植物的世界,一望无际的庄稼、果树,蔬菜。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人们当然不会浪费这珍贵的时间,不误农时地去照料自己的田地。他们以土地为宝,以土地为生命,以乡村为生活的天然乐园。一群鸟儿从头顶展翅飞过,像带来一股清风,吹动了我的发梢。在乡村田埂上漫步,细听远处传来泥巴哨子的响声,清泠悠长。我仰起头看着那蓝蓝天空,天空中飘过洁白的云朵,连绵起伏的云彩将我围绕,变幻着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天色渐渐暗下来,夕阳慢慢落下,晚霞烧红了天际,犹如神奇般的幻影,让人感到神奇奥妙。
        小时候,我总是嫌弃着自己乡村的贫瘠落后,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总想要赶快长大,然后出去闯荡,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当我真正走出自己乡村,去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无论在外面居住多久,都会感到它充斥着一种陌生感,没有自己的乡村来得那样熟悉自然。因此,自古在外漂泊打拼的人,无论成功与否,最后的愿望都是想回到自己的乡村故里去,因为我属于那里。纵使世间繁华迷眼,我的心依旧属于那片并不富裕的乡村;即孩不嫌娘丑,子不嫌家贫。远在难以忘怀的乡村是我生长的地方,是我所有的梦和理想开始的地方,同时也是我最终想要回归的地方,因为乡村间传递着古人的诗情画意和古人的心声。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并不多见的田园古诗。“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初春杜牧经过今天的河南南阳西部,看到此地的桑树上都长出了嫩芽,春天的气息非常浓厚。显然,此时杜牧的心境是非常平淡的,毕竟此地的乡村风光让他忘记了尘世当中的那一切,看到只有“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依依的垂柳,点点的细雨在池塘上激起的波纹。杜牧的心境如此平和,才能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待这一片的田野风光。这美丽的景色当中自然也有更具活力的主人公。“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诗人看到了牧童,也看到了穿着红裙子的美丽少女。牧童披着蓑衣正在歌唱,而那个穿红裙子的少女也因为好奇隔着篱笆偷偷地张望。毕竟对于杜牧来到这里还是感觉到很稀奇。“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他走进了乡村农家小院,脱下了被淋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了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表达出意境之美妙不可言。
        乡村的春季,也是诗人游春抒情的天地。春姑娘的到来,带来了温暖,赶走了冬天的寒冷,人们感受温暖。走在乡野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树上翠绿的叶子被雨水冲洗得更绿,晶莹的露珠在绿色的叶片上滚动。太阳公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动物也没闲着,都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下筋骨,感受春天的到来。万物生辉,大地焕出勃勃生机,春姑娘睁开眼在观察着乡野的变化,虫儿在叽叽欢叫,好像在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唱起了家乡的歌谣,绿油油的麦苗随着微风左摇右摆,显示着娇娆的身姿。乡野里,不时传来人们春耕的吆喝声,男女村民各自忙忙碌碌,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一句怨言,土地上洒满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田野上传来他们爽朗的笑声,期盼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乡村的夏季。池塘盛开着亭亭玉立的荷花,树上的蝉也在“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树荫的地方,或者有水的地方,就会感觉无比的凉爽。荷花掀开的花瓣,吐出了嫩黄的花蕊,白荷花白得如冰雪,粉荷花灿若云霞。早晨,荷花瓣上还留着几颗晚露,花心还有几分清凉,一些小甲虫便飞来躺在花心上,一边乘凉,一边喝着蜜汁。阳光照在露珠上,使它射出了金色的光芒,衬着粉红的花瓣,美丽无比;而那荷叶中央的几颗露珠,则像一颗颗浑圆的珍珠盛在翡翠玉盘里。夏天植物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也是人们最累的季节,人们忙着锄草、施肥、喷药,让庄稼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人们汗流浃背也不肯休息,望着田野间一片片绿的海洋,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欢乐最多莫过于孩子们,一群男孩子光着身子像泥鳅一样钻进小河里洗澡,有的小伙伴在捉鱼摸虾,玩得不亦乐乎。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已入梦乡,疲倦的荷叶悄然合拢,月光给水面洒上一层碎银,荷花便在碎银般的水面中安睡。
        乡村的秋季,是乡村人家盼望收获的时节。神秘的大自然给大地换上了黄色的礼服,来迎接秋天田野的香味。一片片金黄色的谷子,穗大粒满尽放香。这是村里人喜欢种植的传统作物,尤其是从家家户户散发出淡淡清香味的小米粥,更是米香入肺腑。抬眼望,乡野间瓜果熟透了,苹果变得红彤彤的,长满了“雀斑”,像一个羞红了脸的小姑娘;海棠果变得大红大紫,直接放进了早已准备好的筐里。金黄的鸭梨在阳光的抚摸下,变得像一个个金色的玻璃球。山楂红得可爱,令人垂涎欲滴;那青色的、紫红的一串串挂在架子上的葡萄,酸里透着几分甜味。藏在叶子后面的绿核桃,在微风吹动下缓缓摆动,像一个个在跳舞的小女孩。花生静静躲藏在地表下,挖出来一看,像两个圆紧密地连在一起,又好似一双穿着红色外套的连体婴儿,躺在里面甜甜睡着,可爱极了。黄澄澄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给没日没夜辛苦劳作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幸福感。
        乡村的冬季。没有春天的风花月夜,没有夏天的多姿多彩,也没有秋天的累累果硕。但是,在这个时节里,你可以寻访到古村古宅的幽静,古色古香的幽然。君不见处处秋意绵绵,虽然已小雪,该是万物凋零,满目萧瑟的氛围。在这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冬季的寂寥与落寞。整个古村古宅仿佛成了画家手中勾勒出的勃勃生机,在现实的画面上精彩地呈现出来,带着无限的生动高远。那片阳光下平静的湖面,你不去打扰它就像一位沉睡的仙子,静静地卧在那里,显示高贵矜持冷艳的一面。偶尔小鸟掠过,如镜的水面上,溅起了涟漪,给静谧的氛围平添丝丝动感;风波如琴,漫溢而去,远处飘来阵阵冷风,带给人们一种欣慰的菊花香,宁静的乡村街道两旁,出现了鲜艳夺目的白菊花,给空灵的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雪了,冬天默默无闻,为人们送来了一个洁白的乡村,给大地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白绒绒的雪毯,小河流水夹着雪花远去,小草钻进土里,舒舒服服地睡了。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水晶般的冰挂,冰挂似雪非雪,似冰非冰,有雪的影子,有冰的灵魂,真是“江山一夜,琼瑶万顷。”好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丽世界。天,冷呵呵的,呼气都是白烟,尤其是在那片白雪皑皑的天地里打闹、玩乐的童年时光,永远不会忘记那片广袤的田地上的人和一草一木。天空不再有春夏秋天那种清亮的湛蓝,天边不再是金灿灿的阳光了。整个天空惨白的,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的舞蹈,看着雪花飞舞飘落,让心灵和灵魂被这白色的精灵净化,享受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黄昏那弥漫着温馨的气息,那袅袅的炊烟,是那样的柔和、轻盈。夜晚,漆黑一片,世间万物没有光明,在寒风的驱使下,洁白的雪给世间万物带来点点光明,它用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白光来拯救这个黑暗笼罩的尘世。直到拂晓,万家灯火通明,这个尘世获得重生,它在阳光的协助下离开。叶落归根,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依然能听到它们在树间吟唱春的赞歌。
        也就是这样一片乡村宝地,在这几年来,有人开拓了那里,那里的一片粮田占用成了街道的一部分,我从纯净的天地中惊醒。我们如火如荼的文明和蓝图,正在不断地消灭着乡村粮田。我们的征服欲望、好奇心,让仅存的土地也正奄奄一息。人类疯狂地拓了荒,又不节制地开始灭荒了。回想起来以前,喜鹊在老槐树上搭窝建巢,人在树底下柴草堆上用树叶吹歌。而今却只能在灰蒙的天空下听汽车的鸣笛,什么时候还能发现这样的净土去喘息?这是人类的渴求;什么时候去护荒,什么时候去崇荒?这是人与自然的思索。人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却愤怒于土壤越发的贫瘠,生灵无处喘息,又如何能肥沃了土壤。
        人与自然,究竟说是什么样的关系?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理应报答,与万物和谐相共,远不是要文明的后退,只不过是希望节制。
        乡村,土地,自然,我深深地眷恋着你,可我不得不离开你,把你藏起来,莫让他人毁去。
        乡村生活,在祥和中有着闲适,在闲适中有着愉悦,就如水墨丹青的淡泊宁静,映衬出斑斓多彩的梦。你仔细品,它都在那儿芬芳静好,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安宁与恬淡,多么有意思的乡村生活呀!
        “闲来信步乡野游,春风引路飘荷舟。胜日依旧景物好,菊花如雪白浆流。”吾君,暂居易地,舍傍华山湖畔。每于作书之后,漫步绿野幽径;听清风细雨,望华山堆雪;写秦汉文章,吟唐宋诗篇;偶于兴致之时,作感慨赋文,修文学身心。唯朝暮日月,于晨夕星斗;不闻街事,远离车水马龙之繁华。唯飞鸟花木,于湖水芦草;兴者,读吕布戏貂婵,品贵妃醉酒舞;咏,东坡之赤壁,伟人《沁园春·雪》。开阔胸怀,厚德载福;一茶一饭当知来之不易,不忧其乐,选胜日依旧;于文于书,一生如愿,此生足矣!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