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33 更新时间:2019-05-09

廉洁文明家风:家族“密码”

◎胥 倩

        不惑的年纪,家族的印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让我很多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属于我们家族的“密码”流露出来。
        我的家族在村子里属于比较大的,在太爷爷的时候,是家族多年单传,到我爷爷这一辈上,家族一下子壮大起来,爷爷兄弟四个,父亲这一代叔兄弟有十一个,一大家子人了。关于太爷爷的事,因为我和他未曾谋过面,也很少听长辈们提起过,只知道我们不是什么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也没有人当过大官,勤劳本分的先人们在庄稼地里劳动,靠着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片土地和一所不大的宅院,几个爷爷和孩子们就在这个宅院里一起生活。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他们在生活困难时期没能熬过来,也过世早,从大人口中略知一二而已。所以,家族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排行老四的我爷爷奶奶了。
        记得在我小时候,爷爷总是不拘言笑的,整天阴沉着一张脸,俗称“苛丧”着脸,见了谁一般都带搭不理的。作为有两房儿媳,十口人共吃一锅饭的一家之长,他的规矩多,脾气也比较大,家里人都不敢惹他。家里的上座是他专属的,不要说小孩,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坐。一次母亲下地干活,过了晌午才回来,奶奶端出饭菜来,让母亲赶紧坐下吃饭。母亲去找凳子,奶奶说:“你就坐椅子上吃吧”。母亲也没多想,就赶紧吃起来。还没吃完,一抬头,爷爷突然出现在面前,对着她大吼起来:“谁让你坐这把椅子的,这是你坐的地方吗?”奶奶赶紧过来解围,数落起爷爷这个倔老头。母亲这顿饭也没吃好,又不敢反抗,红着眼圈就默默的收拾了桌子,端走了饭菜。我们有时候趁爷爷不在家,偷偷爬到椅子上,在大桌子上玩一会儿过过瘾。后来,在我上学以后,爷爷就宽容多了,允许我在平整的大桌子上点着的煤油罩子灯下写作业。
        爷爷在教育上对孩子非常重视,我父亲的兄弟姐妹都有文化,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贫困让哪一个孩子辍学。上小学以后,还记得爷爷亲自跑到集上为我买回一本深蓝色塑料皮的新华字典,从济南回来给我带回漂亮的文具盒。只要我说要买本子,爷爷从来都是很痛快的把钱给我。爷爷特别疼爱他的大孙子,也就是我弟弟,弟弟比我小5岁,每天早上,4、5岁年纪的弟弟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北屋里我爷爷床前端尿盆,这一端就坚持了好几年。
        爷爷喜欢京剧、花草和美食,年轻时在济南也是票友,经常到戏园子里听戏,到老年了逢年过节高兴时在大家的伴奏下还能唱上一段。受老爷子影响,父亲他们也会唱、会拉,在我们周围小有名气。父亲在70年代还是庄户剧团的骨干,经常在村里的戏台上唱大戏。现在父亲年纪大了,有时间了,也经常组织戏友们开展文艺活动。爷爷喜欢侍弄花草,院子不大,摆满了各式花花草草,在那生活都不宽裕的年代,尤其难得。爷爷对美食也有独到的研究,冬天没事了会做个他的拿手菜让我们饱个口福,他做的江米鸭子、粉蒸肉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想来还有香香的、让人垂涎的味道。现在来说,我爷爷是既传统也文艺的一个老头儿。
        要说让大家多年后仍然每每提及的,还是我奶奶。我奶奶是大家闺秀,出生于名医世家。自幼没进过学堂,但也是文化人,懂中医,四书五经、古籍经典读了不少,随口就有一个故事从她嘴里缓缓淌出,她的故事陪伴我们这些孩子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夜晚,滋润了整个童年。她教给我们念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教给我们剪纸画画,教给我们下棋,更以身示范,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奶奶心地善良,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待人真诚友好,有求必应。常有村里人找她看病,她不管多忙,都细细的切脉诊断,告诉人家得了什么病,怎么治,从来不收一分钱。有时奶奶也帮妇女接生,黑灯半夜的,不顾早晚。我们姐弟几个的名字是奶奶起的,周围邻居的孩子也都让奶奶给起名。奶奶起名字也有讲究,虽然不是按照生辰八字,但哪些字不好,要避开是一定的,要叫着响亮顺耳,寓意深厚才是好名字。奶奶的魅力还在于村里无论老幼,都特别尊敬她,喜欢和奶奶拉呱。有点学问的,喜欢和奶奶谈古论今;婆婆妈妈的,喜欢让奶奶帮着调解矛盾;小孩子们呢,当然是缠着奶奶给讲故事了。村里谁家有啥喜事,一定请奶奶去坐席,我也因此跟着奶奶走东家串西家,哪里都熟门熟路。
        奶奶坚强勇敢,生活的打击和变迁曾使爷爷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但奶奶从不惧怕这些。即使再苦再难,也是用自己的肩膀硬抗,她仍然一如既往的热情生活,走出家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她仍然是面带微笑的。在异常的艰辛中她带大了五个子女。小姑幼时,正是生活困难时期,奶奶要忙活一大家子的生计,趁着中午的空闲时间去推磨,是用力气在推的那种石磨。小姑抱着她的腿不撒手,非要母亲抱抱。奶奶怕耽误干活,“狠心”的一脚把小姑踢出老远,然后小姑再哭着爬过来,再一脚踢出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一个母亲能舍得对子女这样无情。如果内心不够刚强,怎么会在生活的磨难中展开笑颜。奶奶去世的前两年,身体状况不好, 她依然尽量不麻烦家里人,坚持自己吃饭、穿衣、下地走路,和我们温和的谈心。
        这些,已经成为我心中不灭的印记,成为我们这一代传承儿女后代的家族“密码”,不可复制,也不可忘却。作者单位: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