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01 更新时间:2019-05-21

脱坯洇泥窝

◎田邦利

        在我的家乡,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子土屋,屋墙是土的,屋顶也是土的。“砖打碱脚坯垒墙,枣木柱子榆木梁。苇箔秫秸麦穰土,弯弯櫰条加捌棒。”就是对当时土房子土屋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盖土屋,须先脱坯。脱坯,大多是在春天,春天少雨,天旱地干坯好干。脱坯须在空场子上,春天的场院闲着,正是脱坯晒坯的好地方。
        为了好脱坯,脱好坯,脱坯前先备土,牛车拉土或人力车推土,堆个高约1米,状如圆台的大土堆子,家乡人管这土堆子叫泥窝。 在泥窝顶的周遭筑上小小的土沿儿,向泥窝顶上慢慢地加水,让水向下渗,这活儿叫洇泥窝。就近取水,或湾水或井水,一担一担,一桶一桶倒在泥窝顶上,一开始水渗得很快,倒上一桶不见水,倒上一桶不见水,随着不断地加水,水就渗得慢了,慢慢地泥窝顶上就有了存水。泥窝顶上有了存水,活儿就轻快了,半天或一天加一次水,保持泥窝顶上不断水就行。
儿时和小伙伴们在场院里玩,常被泥窝顶上这一洼清水所吸引:鳞波荡漾的水面上,一种身子轻盈腿脚细长的小昆虫轻飘飘飞一样的滑行。记得有这么一回,看着看着,不知咋的泥窝出了漏子,水哗哗地往外流。几个人都跑着给主家报信:“泥窝出漏子了!”主家拿起铁锨急急地往场院里跑,几个人也都跟着跑回场院,都争先恐后地指给主家出漏子的地方。主家一边堵漏子一边问:“谁捅的?”“不是俺,不是俺。”都说着怯生生地往后退缩。泥窝顶上的鳞波没了,小昆虫飞了。主家担水,又是好一阵子忙活。我和小伙伴们悄悄地走了,哼,再出了漏子不告诉你!
        将泥窝洇透,坯就好脱了,因为那些干坷垃都已吃透了水,泥巴好和了,从泥窝上劈下大泥块,撒上麦穰,加上少量水,一和就成。
        脱坯,一个人也行,要说效率高,还是几个人流水作业,有铲泥的,有拽兜子的,有踹模子的。将泥和好之后,铲泥的用铁锨铲起泥巴,放在兜子里。两个拽兜子的一左一右拽起兜子,快步去坯场子,将泥巴扣进模子里。踹模子的一手拿着泥板,一手拿着劙刀子,照着模子里的泥巴有目的有方向地踹上几脚,模子里的泥巴就摊开了,而且厚薄均匀。然后用泥板抿平,用劙刀子沿着模子内框劙一遭,拉起模子两端的绳子,将模子提起,一个坯就脱好了。挨排着将模子放在空地上,拽兜子的又兜了泥巴来,将泥巴扣在模子里,脱下一个坯,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脱。
        坯与坯之间所留空隙不大,往模子里扣泥巴,要扣得准、扣得干净、扣得利索,不然会将一部分泥巴扣在模子外,把前面刚脱的一个坯给砸了。这便有了歇后语:“赖汉子脱坯,脱一个砸一个,最后落一个。”戏说那些干事不着调,边干事边坏事,后面成果的取得以毁坏前面成果为代价的人。
        现在家乡已是没人盖土屋,没人盘土炕,没人垒土灶台,也就没人脱坯了,但由脱坯而产生的乡土文化还在,已融于家乡的淳风厚土。
        记得工作中曾遇到一个难题,领导安排我们几个人分头去做工作,开会时领导旁征博引,说到了脱坯洇泥窝。——“大家都去‘洇泥窝’,‘泥窝’洇好了,‘坯’也就好脱了。”  作者系济阳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