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9 更新时间:2019-07-31

蜀将魏延有何致命弱点

        魏延可谓三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为蜀汉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卓越功勋。但诸葛亮死后,魏延死于蜀汉军队内讧,还背上了谋反的罪名,被“夷三族”。
        一开始,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川,屡立战功,遂被任命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这一名号是刘备创立的,主要负责统领亲兵,说白了就是刘备的“身边人”。在魏延之前,赵云曾担任过这一职务。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选派大将镇守汉中。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战略基地,在蜀汉的军事地位与荆州一样重要。当时,荆州的守将是关羽。所以,多数人认为会由张飞担任汉中太守。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提拔魏延担任汉中太守。任命发布后,“一军尽惊”。
        刘备大会群臣,当众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说到做到。从建安二十四年到蜀汉建兴六年的10年时间里,魏延一直镇守汉中。而就在这段时间里,蜀汉政权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关羽在东吴和曹魏的联合攻击下兵败身亡,荆州丢失;刘备为夺回荆州,发兵攻打东吴,结果夷陵一战,遭到惨败,刘备本人也饮恨而亡……汉中作为蜀汉的北方屏障,却始终稳如泰山。
        建兴五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而进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次年,诸葛亮出师北伐,但在进军路线问题上,同魏延发生了争执。
        魏延认为,魏军镇守长安的主帅夏侯楙怯而无谋,凭着魏国君主的女婿才坐到这个位置。因此,建议由自己率精兵五千,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谷而北。夏侯楙听说蜀军突至,必然会吓得逃走。而魏军赶来救援,至少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此时,诸葛亮率军从斜谷过来,也已赶到了。如此一来,咸阳以西可定矣。
        这就是“子午谷奇谋”。关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问题,后人有不同的看法。从魏国听到蜀汉出师北伐消息后的反应来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魏延这一计谋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但问题是,魏延作为将领,考虑的是战术问题;诸葛亮作为主帅,首先考虑的是战略问题。在诸葛亮看来,魏延的计谋是一条“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平取陇右。于是,他决定让马谡来统率前军。这中间是否有不信任魏延的因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平心而论,在诸葛亮那个时代,魏延的军事才能在蜀汉军队中是无出其右的。诸葛亮五出祁山,仅有的两次战役意义上的胜利恰恰都是魏延指挥的。
        一次是建兴八年的阳溪之战。魏延率军西入羌中,与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等大战,最终大败郭淮。魏延也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晋封为南郑侯。
        另一次发生在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司马懿为解祁山之围,发兵同蜀汉军队交战,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率军迎战,大败魏兵,获甲首三千级。
        作为蜀汉集团中智勇双全、战功卓著的将才,后人常将魏延同关羽相提并论。但他同关羽一样,也有致命的弱点:高傲自大,盛气凌人。这一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同长史杨仪为争夺军队统率权发生内讧,结果兵败被杀。
        正如陈寿所指出的,“(魏)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摘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