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青春中华”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凝聚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李大钊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幼年时,他就知晓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5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1岁时,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挽救祖国于危难之中。
李大钊在青少年时代所积累的渊博学识,树立的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焕发的“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爱国思想,为他一生壮丽的革命事业种下了根苗。1913年,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后回到祖国,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9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中发表了《青春》一文,提出“青春中华”的政治主张,文中写道:“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创造青春之中华是他当时的理想,也是他对国人,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
但当时的中国,已走到了一个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仁人志士们苦苦思索着中国未来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从此他开始了创造“青春中华”的人生实践。李大钊在1918年前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介绍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前后,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上创办“马克思研究号”;1920年前后,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从介绍十月革命的革命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到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先进组织,再到中共一大的筹备,李大钊都起到了先锋与领路人的作用。
李大钊视革命信仰高于一切,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在他的“青春中华”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张闻天、瞿秋白、刘少奇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
从此,“人生的最高理想,在于求达真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立志的共同准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李大钊都矢志不渝,他的内心始终被一种强大的革命必胜信念鼓舞着。1927年初,中共地下党组织得悉,张作霖将要下令速捕李大钊,地下党员、知情朋友和李大钊夫人都劝他离开北京,但李大钊以革命大局为重,让革命同志化装转移,自己却留下来坚持工作和斗争。被捕后,敌人用尽了种种酷刑、威胁和利诱,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狱中和家人见最后一面时,他脸上的表情也非常安定。即使是临刑前,李大钊仍神色未变,从容地走上绞刑台,说:“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面对刽子手,他慷慨激昂:“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这样,一袭长袍,两撇黑须,目光深邃,态度从容,就成为革命先驱李大钊定格在人民心中最后的形象。
尽管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李大钊的“青春中华”和革命精神从未离开过我们。新时代青年要诠释青春初心,就必须践行李大钊的“青春中华”号召,把青年理想目标融入到新时代国家坐标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各自缤纷的精彩人生。 (摘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