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0 更新时间:2019-08-20

《边外红尘》

◎李长三

 

三生墨韵,一个倾尽半生的展览

        一生中,总有某件事会让你倾尽全力,甚至奋不顾身。至于为什么,图什么,有时连自己都很难说清。就在我耗费了大量精力创作编辑《水墨三部曲》,设想如何出版发行的时候,省委宣传部和省美协有关领导建议我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地点确定在济南市博物馆。其实我一直也打算从省城举办一次高品位、高水准的画展,因为距离我第一次画展整整二十年了,期间虽然办过几次联展,总觉得很多东西都没有展现出来,而且,在经历了北漂和舞台表演等各种沉淀之后,个人面貌也趋于成熟,也只有通过个展,自己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但行内人都知道,举办一个高标准的个人画展其实非常难,首先,作品质量必须过关,这是体现学术高度的交流汇报,必须得到美术界专家老师的认同;其次,还要避免风格单一、画面雷同的通病;另外,作品的装裱、展厅的陈列,以及开幕式形式都需要精心设计。如果想办出格调和品味,那绝对是个事无巨细的工作。除非你要求不高,除非你只把展览当作宣传的形式,随便挂上一批粗制滥造的作品,然后靠媒体炒作,这样也能蒙骗很多行外人。其实,在我布展前,就有这样一个展览,展厅里全是鱼,构图和形式一点变化也没有,装裱也非常不讲究。有朋友看了摇摇头说,这个展览是“全鱼宴”,和艺术是不沾边的。
        看到这种品质的画展我也曾犹豫,因为这种展览把博物馆的档次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我曾打算换个地方展览。但考虑到这个刚刚装修好的博物馆,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设施齐全,设计合理,是个高档的展览场地,那个“全鱼宴”没展出效果,是画家作品的原因,与博物馆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展览的筹备工作还须如期进行。
        我绞尽脑汁的构思如何办好这次展览。记得有位画家朋友说,打死也不办个人展览,其实他的专业水平是很高的,不愿办个展的原因是觉得操心太大,我开始没把他这句话当回事,一来是觉得自己连导演都干过,还怕一个展览?二来作为一个画家没有举办一次像样的个展无论怎么说都是缺憾。
        经过精心的筹备,这个名为《三生墨韵》的画展在依然寒冷的元宵节进入了布展阶段。展出的主题划分了三个版块,分别是:“三生墨韵”、“诗意丹青”,“一世音缘”。“三生墨韵”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笔墨积累;“诗意丹青”是诗词和国画的结合;“一世音缘”是音乐题材的画作,是多年来音乐实践的体会和感受。
        为了让观众便于理解画作,每一幅画作的下面都有一张诠释画作的精美卡片,这些卡片本来交给了广告公司设计,因达不到自己要求,最后还是由自己亲手设计。诗词手稿、册页、书法手卷还租用了和展览馆色调统一的玻璃展柜。另外还要拍摄专题片,出画集等等。而最让人费心的是开幕仪式,嘉宾的邀请,开幕式的次序,哪个环节怎么穿插,领导和专家的排列次序,以及答谢词用什么方式,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当我的箫声伴随京剧名媛清丽的歌声悠悠吹响,展览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开幕了。这个有别于其他人的画展,是诗书画的总体展示,是三十年从艺之路的全面总结。很多老一辈画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大都认为是省内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全面发展并且都走在高端的画家。但我并没有飘飘然,即便是陈凤玉老先生抓着我的手说我超过历代某某画家的时候我也清醒地认为是谬赞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严重情绪化、严重拖延症,并且不够勤奋的人,连自己都觉得有负丹青。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中国画的道路上没有走捷径,没有偏离传统,并且守住了内心的一份纯真,能够时刻保持艺术灵感。
        在很多人看来,这次展览是成功的,但追求完美的个性还是觉得有点遗憾,由于展厅不够大,有二十幅作品尚未展出,另外精心设计了20天的作品卡因为场地原因没有用上,尽管央视台录像播出时根本未受影响,但总觉得少了一项内容,少了一个认识作品的载体,少了一个有品味的细节……
        观展的人似乎不晓得我的遗憾,每天保持着爆满的人气,络绎不绝,本来一周的展览,由于观众太多,博物馆决定延迟一周,就这样最后撤展的那天还有一位老先生俯下身子在地上看,边看边用右手调整着老花镜的角度和距离,久久不肯离去。这似乎是尾声里最感人的一幕了,就如一个成功的演唱会结束时某些观众仍然依依不舍一样。但无论什么盛典,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
        画展结束后,搬运着近百幅笨重的实木画框,忽然想起那位画家朋友说过的话,明白了他为何发出打死也不办个人展览的感慨。作为一个尚未成名的画家,而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帮助策划,以个人之力举办展览,不仅耗神劳心,而且极其劳力。
        就在展览结束的第二天,我严重感冒了,高烧引起肺部感染,时好时坏持续了一个月,我知道这是因为过劳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也决定静养一段时间,借机做一次总结和反思。在反思期间,除了总结问题,确立艺术方向外,更多的还是感恩,感恩一路走来那些关怀和支持我的领导和朋友们,但不善言表的个性依然是默默在心,深深铭记,而没有一句动人的答谢之言。
        之后的日子,进入了退潮后的平静,而一种新的选择性问题又引发了新的思考,到底是大肆宣传借机赚钱?还是在某某协会混个名头?我其实如果用心去做,靠自己的实力和人脉真的不是难事,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放弃名利的追逐,静下心来,寻求再次提升。我深知要想成为大家,绝不能留恋眼前的蝇头小利,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爱钱如命,应该热爱艺术本身,也应该具备一颗安静的心。
        但这种选择往往是寂寞的,我曾在一个日志里写道:“旧岁所剩无几,新年只差毫厘,余下只有笔墨,快乐是你,寂寞也是你。”笔墨相伴的日子,并不是都快乐,外界的干扰,世道的不公,画界的乱象,艺术爬坡的艰辛,也会搅乱一颗宁静的心。
        但多数还是能够自我解脱,我曾把自己喻为一块老墨,并写下一首“三生墨缘”:
                千百年来,
                我如一枚古墨,
                日月轮回,磨骨研髓,
                为你铺就绝世华章;
                千世百代,
                我如一枚古墨,
                万般柔肠,泪流成海,
                为你尽染彻骨芬芳;
                千百年后,
                我如一枚古墨,
                沁在水里,泡在矾中,
               为你碾碎一池寒香。
        很多人,或许都有过类似感受,当你执着于某个人,执着于某段情,执着于某件事的时候,大都有过碾碎自身只为君的付出。
而我,并没有后悔。水墨铺就的道路注定了千回百折,松烟铸造的躯体注定了磨骨研髓。既然三生三世化为墨,倾尽半生又何妨呢!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