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82 更新时间:2019-09-03

《边外红尘之红尘细雨》

◎李长三

细雨乌篷未了情


        2007 年 12 月,我带着五个城市的一路颠簸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人文城市——绍兴。此时的绍兴并没有进入冬眠期,灰色调的上空依然飘洒着透明的丝雨。雨,是江南的特色,即便是到了冬季也会享受到大雨点的滋润。尽管雨水是带了甘甜的温暖,人们还是纷纷撑起油纸伞,形色各异的雨伞,与古镇白墙蓝瓦的建筑群交相辉映,形成了水乡特有的风景线。
        雨中的茶楼不时传出绍剧特有的迤逦唱腔,我自幼对这种缠绵的腔调就情有独钟,而在鲁镇的小巷里欣赏绍剧还是第一次,因此顿时有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让我产生了主观上的偏爱,爱恋程度超过了刚刚游过的海南和杭州。这不仅仅是绍兴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因为在这座古城里,我享受到少有的安宁和静谧。如果形容海南是位大手大脚而没有进过学堂的村姑,那么绍兴则是位小家碧玉却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淑女。因此,用才貌双全比喻绍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论才学,这里除了鲁迅,还出现过王羲之、王献之、陆游、秋瑾、徐文长、任伯年、周恩来、蔡元培、陶成章、竺可桢等等。这些名士每一个人都是一座文化的里程碑,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大山。论相貌,这里有不落俗套而又端庄秀丽的新型建筑,还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最让人心旷神怡的则是两个气象氤氲的湖泊——鉴湖和东湖。这次考察的目标就是从鉴湖开始的。这显然不是一个旅游专线,多数旅行社也不会安排鉴湖这个景点,也很少听人讲起,以前只在秋瑾的一些零星资料里了解到鉴湖的一些概况,鉴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一直是没有具体的印象。
        走进鉴湖的门墙以后,我们几乎都被惊呆了。迎门而立的巨型奇石上大下小就像一个倒立的圆锥插入地下,上面的树木葱葱笼笼,千姿百态。右侧则是近百米的文化长墙,镌刻着绍兴的千古文明。站在石边放眼西望则是层出不穷的山峦,广阔的湖面像平放了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高低起伏的青山,最为壮观的是岩壁深凹处那尊巨大的青石佛像。大佛的正面朝着园外的众生,俨然一副慈悲像。湖边的石路蜿蜒崎岖,直接通往绍兴的名士园,在这个园子里陈列着数十位历代文化名人。出了名士园,再转过几座造型不一的桥,迎来了另一片广阔的水面。水边停泊着数排整齐的乌篷船,有两位老船夫大声呼唤,要把我们渡到彼岸。他告诉我们,彼岸就是鲁镇,还有个酒馆,那便是孔乙己饮酒的地方。
        这种诱惑却也着实不小,我们大都是读鲁迅的书长大的,对鲁镇自然有着特别的亲切感。我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登上了乌篷船。船夫像鲁迅笔下的闰土一样,满脸的憨厚和沧桑,头戴深灰色毡帽,他一边划船一边和我们聊天,当行到湖心时,老船夫即兴唱起高亢的绍兴小调,这种不加任何装饰的原生态歌声,和着乌篷船的桨声,撼动着每一位乘客的心魄。
        鲁镇是新建的,是根据鲁迅作品里的描述修建而成的,我对这些掺杂着商业味的旅游建筑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在孔乙己的酒馆里饮过几碗绵软的绍酒,还不至于麻醉清泠的神经,我的目光依然搜寻着鲁迅的故居。
        鲁迅故居离鲁镇不远,这座绵延了数百年的古宅,是鲁迅值得炫耀的家谱,也是让他反复回忆的地方。百草园、三味书屋,保护得像往日一样,就连鲁迅笔下那两株高大的皂角树也茂盛地屹立在那里。面对充满传奇的百草园,我联想到鲁迅的少年,想到长妈妈,想到美女蛇,想到飞蜈蚣……我就像寻找一位故人,甚至连自己也变成了主人公。这时,导游又在催促,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只得恋恋不舍地走出百草园。
        但在走出百草园的胡同时,我突然发现不远处一所门楣上两个醒目的大字——沈园,这引起我不小的心动,想不到曾引起宋代大诗人陆游无数次留恋的沈园就在鲁迅故居的附近。不同的是鲁迅这边门庭若市,而陆游的故居竟是这般萧索。真是世事难料,像陆游这位无论历史地位、文学造诣、爱国情操都不在鲁迅之下的大诗人,也难免遭遇被冷落的处境。想当年他与唐婉在沈园相遇相爱而阴阳两隔,那时的沈园是怎样的繁华和浪漫啊?如今正如他诗中所言,沈园已经柳老不吹绵了。世事变迁,才子、惊鸿都做了嵇山的尘埃。而如今的沈园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已经阻挡不住古人的召唤,脚步也变得迟缓,可是这次行程不包含沈园,加之时间紧迫,也只能带着遗憾与沈园失之交臂。而陆游的梦断香残与我的魂牵梦绕,成为这次绍兴之行的遗憾之一。
        第二件感到遗憾的是没去会稽山。我对会稽山的了解起源于右将军王羲之的《兰亭序》,这是我学习行书的第一本字帖,也是自己熟记的古文之一。当年我在摇着毛笔默写《兰亭序》的时候,嘴里总是念叨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也总会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于群山峻岭、茂林修竹间,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是何等的愉悦和惬意!难怪王羲之在这种氛围下能挥写出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然而,时至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一个衷情书画的人却与它擦肩而过,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接下来的考察目标是绍兴的第二个湖泊——东湖。东湖没有鉴湖大,但是它的精致和奇特是其它公园不能相比的。东湖的湖面很窄,或者说根本不能称之为湖,但东湖的山却是非常的奇特,这是历代石匠们长年采石形成的自然景观,从山顶一直挖到山根下,没有采完的就是东湖的山了。面对这样的山水,我们不仅感叹人的力量,也深深懂得了什么叫鬼斧神工,这是集中了多少代人的汗水和智慧啊!数百米的山,都是手工凿成,那些垂直的峭壁,犬牙交错,层出不穷。山下的水很清很清,岩壁下的山阴处仍然是齐刷刷排列的乌篷船,静静地躺在那里,睡了似的。
        我的心也随之安静了许多,于是和公园的导游谈论起崖壁上的古文字,最后又谈到明代画家徐渭。这位生前狂癫落魄,死后影响画坛数百年的写意画宗师,曾是我敬重的先师之一。他的青藤书屋就在绍兴,可是仍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无缘相见。这应该算是绍兴之行的第三件憾事了。
        时隔两年,又入深冬。当很多人得意洋洋地立在景点的门牌下按动快门时,有人只满足于到此一游,有人则为一段未了的情缘而黯然神伤。短短游程,漫漫人生,曾一度追求完美的我,渐渐发现世间的事不可能有完美。也许,人生的快慰正是因为这些无法言及的缺憾和无奈,才使得苍白的记忆回味悠长。2009年8月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