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91 更新时间:2019-09-17

蒿庵记

◎张志云

        年轻人想着赶马车的气派,把赶牛车看轻了,上来就吹三喝四地想跑上一趟,等到牦牛狂奔起来,或是停住不动了,或是将车拉得两边晃荡完全失控了,才知道赶牛车也是要有点技巧的,并且这技巧不是轻易就掌握的,必须按照赶车的规矩和控制的要领长时间练才能熟练地掌握。
        他学得最认真,他赶着牦牛车在村外大道上来回走。他领会到,赶牛车不求太快,能使牛不慌不忙不快不慢平静地走就是好车把式。
        春季省亲是来自驾车去的,老丈人迎到村外,说一千个一万个想不到一个英年秀才赶牛车,成大器的才子哪一个赶牛车啊。老丈人特意约了两个老秀才先生作陪,时不时提出个艰涩问题,总想把他这个少年秀才压住。他明白岳父的用意,就索性和他们逗逗玩玩。他们问他在家读什么经书了,他胡诌一句:“转地犁耕,”他说的意思是学习使牲口耕地,别人怎么晓得,却以为他读的书太深奥了,两个老秀才就相向跷了一下大拇哥。他们又问他读了几本书了,他又挡一句:“风吹荷叶星星点点遥无际。”他心里想起路上经过的一个大水塘,正冒出星星点点的荷叶。老秀才们摸不着头脑,但凭星星点点可断定太多了,便颔首肯定了他。
两个老秀才将主人唤出门外,说不好提问了,后生可畏,这小子读书太多了——风吹荷叶星星点遥无际。老丈人瞪了两个老秀才两眼,嫌他们刚起头就败下阵来。
        归座后那个最老的秀才自称足下,老丈人就借题发挥问他“足下”何意”?他就讲说那个战国故事:
        介之推跟随晋公子在外流多年,一度艰难穷困,连日断粮,介之推曾经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点火烤熟了,给主公吃。要不然主公就饿死了,主公饿死就不会有复国称王之事了。晋文公就国之后,重奖加封了跟随他数年流浪的将臣们,偏偏忽略了介子推。介子推跑到山上去,很多人上山呼唤他,他就是不露面。有人提议烧山,烧山后晋文公发现了介子推留在柳树洞内给主公的诗。诗为: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离开柳树洞时叫人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叹:悲哉,足下。以足下称人,就是非常尊重对方的意思。可有人说自己是足下,岂不将原意颠覆了吗?这最后一句将了那个老秀才一军,老秀才倒吸一口凉气,坐不住差点滑到桌子底下。
        老丈人看看老秀才,再问《左传》上的典故,他皆对答如流。老丈夫对请来作陪的老先生们说:“贤婿实贤哉,不容置疑。”
        下午离开老丈人大门时,老丈人又赠以新制袍靴。
        他高高兴兴,坐上车辕,手握鞭子,喊了两嗓子。大车呀呀地前行,人、车、牲口以及天空的云朵、半空的鸟儿虫儿皆爽。婉婉一时激动,春心随习习春风波动,身子也轻飘飘如一挂子棉絮,猛然向前一纵身,就坐在了丈夫前面,从丈夫手里抢过鞭子,也要张扬一下,便大声吆喝着赶车。忙牛似乎也激动了,猛地腾起四蹄奔跑起来。惊险的一幕突然发生了,他掉下车去了。
        大车就从他肚子上呼隆压过去。
        婉婉惊恐喊叫,在车上摇摇晃晃,哭声和叫声迭起。狂奔的牛终于停下,婉婉从车上翻滚下来,哭叫着“稷若啊,我的夫啊,我害死你啦,我可怎么活呀!”奔跑回来。他却轻松地站起来,扑打一下身上的尘土,笑眯眯迎着惊慌哭叫的媳妇,
        “没事?”
        “没事。”
        媳妇扑在他的怀里,也哭也笑也喊叫。
        他认为有什么神灵保佑他,逢凶化吉,不在牛和车,不在那块地,而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个神灵。婉婉自此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得沉稳细致起来。
        这次冒险对他产生长久的影响,后来他热衷于研究天文地理和风角数术,总认为人事可逢凶化吉,命运可转机趋胜。这在他的《蒿庵文集》等著述中可窥见一斑。

第七章众秀才吟诵桃花诗
         农家子独创河东坞

        这年春天他格外喜悦,他原以为过早娶妻会耽误学业,可经过半年来的生活体验后,他不再多虑,他心里还有安顿的感觉,以前常常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狂气,到了进入真切生活的程序以后,做一个女人的丈夫了,成为老人心目中的大人了,在外人眼下已经是撑起门户的男子汉了,他的梦想似乎从云霄之上坠落到树梢上进而平放在大地上了。一句话,踏实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个小家包含在大家里,感受小家的温情,感受大家的温暖,做这么一个小丈夫太幸福了。
        在他的视野里,春天太美好了。院里院外村前村后到处布满绿色,到处充满生机,随着春意渐浓,许多鸟在鸣叫,各种花次第开放,杏花开了桃花开。那是几十棵桃树簇拥而成的一片桃树林,背靠村庄,前望黄河。这天,父子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漫步在绿草茵茵的春耕地上,欣喜地看桃花。回来的路上父亲提议搞一次桃花诗赛。回到家父子们齐动手写请帖,然后分头送请帖,请来了周边的几个秀才,还有两个先生加上自家请的一个先生算作考官。兄弟三个对此自然大感兴趣,在桃树林中设置下桌凳和纸墨笔砚等,就等客人到来了。
        是日,各路读书人陆续来了,领到纸墨,要大显身手。
        先自由写,随后诵读自己写的诗。一中年秀才争先诵读:
        春风春雨催花开,天空随之燕子来。
        虫子地下窃窃语,驱逐燕子别复来。
        又一青年秀才诵读:
        不见桃花溪水流,却见桃花开枝头。
        槐花总把陶潜思,沧桑园中望平畴。
         该他诵读了,他并没有写下来照本宣读,而是看着桃树边赏花边吟诵:
        其一:
        一簇胭红占南郊,每逢旭日展风骚。
        十五六七花正好,月圆移影夜阑潇。
                            (待 续)作者系区实验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