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45 更新时间:2019-12-06

“虔”与“谦”

        “虔”,恭敬。虔诚之意也,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也是一种用心和认真的作风。一个人一且将“虔”字刻进脑海,就会待人对事诚心实意。“谦”,就是做人低调,谦虚谨慎,是一种内在的涵养 ,也是一种头脑的冷静与清醒。一个人的灵魂里一旦拥有了“谦”的因子,其人生的道路就会行稳致远,受益无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的承诺失信,与人的交往缺乏真诚,没有半点“虔”的表现;在做人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刚愎自用,没有半点“谦”的影子。
        古人先哲都推崇为人做事的“虔”与“谦”。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说到“人无信,  无以立也”。庄子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里所谈到的“信”和“诚”,实则等同于虔诚之意,指的是做人的虔诚和真诚。战国时期,高参郭隗建议魏昭王以“谦”的态度求贤,认为把别人当作老师,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把别人当成朋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把别人当成部属,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就会到来;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关于“谦”的重要,古人也多有论述。《尚书·大禹谟》中谈到,“满招损,谦受益”。
        其实,以“虔”的态度为人经事是开启成功的钥匙,以“谦”的姿态待人接物是走向成功的马达。刘备为了恢复汉室,三顾诸葛亮的茅庐。诸葛亮终感其诚,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来,一个人要想真心地将自己的人生装扮得精彩,就不能忘了“虔”与“谦”的修炼。让“虔”与“谦”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美好的品质。 (摘自《今日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