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43 更新时间:2020-01-03

焦裕禄的“顺口溜”领导艺术

        焦裕禄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广泛汲取群众语言的精华,善于用顺口溜发动群众、鼓舞士气、巧解纠纷、根除弊端。他的顺口溜让人听得明白、记得牢,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善用顺口溜,可以说是焦裕禄的领导艺术。

“打倒黄老三,大营要晴天”

        1948年2月,焦裕禄到河南尉氏县工作,主要负责大营区的剿匪反霸工作。期间,他编的一些顺口溜,在群众中流传极广,比如:
        恶霸为啥霸?旧社会,天黑呀!反动派,护着他。老百姓,腰杆塌。现如今,天亮了。共产党,反恶霸。有靠山,不用怕——穷人一起挺起腰,抱成一团打倒他!
        农民杨喜山的老伴曾说:“只要是焦区长来开会讲话,俺不吃饭也要去听。他讲的话好像钻到俺心里一样,听着顺心还逗趣。”
        在发动群众打倒大营区的大恶霸、大土匪黄老三时,焦裕禄还专门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
        黄老三,真可恨,压迫咱,穷苦人。他抢了咱多少粮,他杀了咱多少人!打倒黄老三,穷人把身翻!打倒黄老三,大营要晴天。
        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最终枪毙了黄老三。

“学习王小妹,争当青年先锋队”

        1950年,焦裕禄任尉氏县大营区区长。争取男女平等,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建设,成为焦裕禄思考的问题。
        一天,焦裕禄下乡调研途中,遇见一个身形消瘦的小姑娘卷着裤腿,手持长鞭,正在驱牛犁地,干起活来比有些小伙子还利落。焦裕禄一问,小姑娘叫王小妹,今年16岁,由于家里没有兄弟,父母又年老体弱,土改分田地后,她就学会了干各种农活,自己还是村里的土改积极分子。
        后来,焦裕禄让王小妹到县里参加了耕地表演现场会,他还在会上即兴编了一段顺口溜:
        王小妹,十六岁,斗地主,抓土匪,犁地耙地她都会……学习王小妹,争当青年先锋队。
        不久,王小妹就被县委授予“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了全县青年妇女学习的楷模。

“赶路谁人不跌倒,下地哪有不绊脚”

        1951年,焦裕禄在尉氏县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委副书记期间,了解到有个区的几个团干部由于急于求成,方法不当,不仅工作没有完成,还和区里搞土改的干部发生了冲突,思想上有了情绪。焦裕禄就把他们叫来开会,会上,他们都低头不语、气氛沉闷。焦裕禄见状,微微一笑,说道:
        怎么了遭霜打了?赶路谁人不跌倒,下地哪有不绊脚?有点挫折不要怕,振作精神最重要。
        见大家情绪放松了,他又说:
        有目标,当心跑;跑不好,要摔跤;摔了跤,原因找。来来,大家坐下谈……
        一席话就使会议气氛活跃了起来。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

        1962年秋,兰考县粮食产量降到了历中最低水平,大批群众外出逃荒要饭。焦裕禄临危受命,到兰考主持工作。
        焦裕禄到兰考后,把工作的重心迅速从救灾转移到了除“三害”上,制订了科学的治理方案:
        治沙是: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沙区的基本情况。有林就有根,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业,以农养树林,密切配合好,农林相依存。这是方针。造林来防沙,百年大计划。育草来封沙,当年成果大。翻淤来压沙,当时见效佳。若要从根治,三管一齐下。这是方法。
        治水是:坡地连沟洼,河条乱麻麻。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帅,灌滞涝改台。这是方针。救多和舍少,救好和舍坏。协调要充分,有利互相来。兼顾上下游,不使遭水害。这是方法。
        治碱是:分清轻和重,对待讲区别。这是方针。翻淤来压碱,开沟来淋碱,打埂来躲碱,引种来耐碱。这是方法。
焦裕禄用这样精辟透彻的顺口溜一总结,让上上下下都知道为什么干、怎么干。
        上世纪60年代初,拖拉机紧缺,在为生产队服务时,有些相关人员吃拿卡要,倘若哪个生产队“伺候”不周,拖拉机就很可能出个“技术故障”。
        焦裕禄决心根除此弊,召开了一次现场会,念了段顺口溜:
        有饭有菜,拖拉机跑得快;有酒有肉,犁得深犁得透;有饭没酒,犁不到头就走;没肉没烟,咋也犁不到边……
        接着,焦裕禄对一些人进行了点名批评,处理了几个人,并宣布了几条管理监督纪律,这种不正之风很快得以纠正。(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