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激励海军做大做强
2019年12月17日,对于有着浓厚航母情结的大连人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海南入列,中国海军走向“蓝水海军”之路,再次迈出坚实的一大步。中国人的海军强国梦,延续百年,有悲壮,有感慨,如今,多了豪迈,也实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展人民海军的夙愿。毛泽东曾多次为海军建设题词。他是中国海军事业的开拓者、实践者,为人民海军事业发展壮大夯实了坚实基础。
渡江硝烟中海军建军
1949年初,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刚刚解放“半壁江山”,大决战打得正酣。毛泽东召见三野陈毅司令员等领导,要求在渡江战役中把海军建立起来。为尽快建设海军,毛泽东做了两项具体部署,一是筹建海军舰队,形成海上战斗力;二是创办海军学校培养海军人才。
经毛泽东最后圈定,把创建舰队的任务交给了三野的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把创办海军学校的任务交给了时任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张学思。启动了张爱萍南建舰队、张学思北办海校的海军建军历史。
1949年4月23日,经过精心筹划,在原三野渡江总前指会议室,张爱萍主持华东海军成立会议,全会只有他和李进、黄胜天、张渭清、温礼芝5人。一个海洋大国的海军成军之时,只有5个干部8名战士,这在世界海军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8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颁文:“4月23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纪念日。”
张爱萍不负重托,呕心沥血创建海军舰队,功勋卓著。1950年4月23日,在南京长江江面的“井冈山”军舰上隆重举行“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暨军舰命名授旗典礼”,获得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名的作战舰艇51搜,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舰船31艘,总计舰船134艘,总吨位4.4万吨,指战员近万名。初步形成一支“开得动、能打仗”的海上力量,有效地遏制了外国入侵和蒋军的封锁袭扰,保卫了沿海的和平局面。
张学思接受毛泽东、周恩来“建设海上黄埔军校”的重托,雷厉风行创建了我军第一所高等海军学校——大连海校,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将大连海校(后改名大连舰艇学院)办成了闻名世界的海军高等学府,培养了数万名海军人才,誉称“海军军官的摇篮”。
召开新老海军“神仙会”
1949年8月28日,毛泽东一面指挥解放战争,一面筹备新中国成立要务,仍然惦记着海军建设,在百忙中召见了华东海军领导人和起义将领,开了一个新老海军“神仙会”,一起讨论新中国海军建设事宜, 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当谈到中国近代海军将领大多来自马尾船政学堂,培养近代海军人才很难时,毛泽东背诵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造就陆军之将才固难,水师之将才尤难……一管驾(舰长)而全船之生死系焉”。“全军之生命系于将帅,将帅之存亡关于国家,可不慎欤?!”并说“从1866年开办学堂,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这个学校出了许多人才,光海军提督、海军总司令就出了好几个。像萨镇冰、李鼎新、黄钟瑛……萨镇冰老先生非常有骨气,蒋介石请他去台湾,他称病拒绝了,他还告诉陈绍宽规避,很可敬啊”!
这段谈话令这些筹建海军的领导人和曾经留学外国军校、经历过大海战的海军将领十分震惊,毛泽东长期驰骋陆地战场,指挥千军万马,打了无数胜仗,但从未进过军校,也没有出过海,却深谙中外海军历史和海洋形势,能够信手拈来讲述历史上海军名言和水师学堂创办年份、人员姓名及历史作用。他们无不敬佩,感受到中国有了毛泽东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领导,建设强大海军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最后,张爱萍代表大家请求同毛主席合影,毛泽东欣然同意,笑着来到厅外合影,留下了毛泽东同尚穿着陆军制服的海军将领合影的珍贵历史照片。
对海军尽快强大的殷切期待
毛泽东亲自抓海军建设,揭望尽快建立强大的海军。由于国内外的诸多因素,虽然人民海军日益强大,但尚无法满足一个海洋大国面对复杂海洋形势的需要,毛泽东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到海军的战略运用,屡次伸展小指头凌空晃动,表达了对海军现状的无奈,也是催促海军尽快强大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了专程调来检阅的当时海军吨位最大、火炮口径最大的“南昌”、“广州”号护卫舰和“黄河”号登陆舰。陈毅向毛主席介绍:“这是海军最大的军舰。”毛泽东指着军舰说:“这3条舰加起来,总吨位也没有‘重庆’号的吨位大,比起第七舰队的美舰就更小了。”
他伸出左手的小指头凌空晃了几下。他把左手放在离甲板较低的位置上说:“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多”,又把左手提起一段高度说:“敌人的海军有那么多”,接着他扬起右手往上一抬说:“将来我们的海军要这么多!”他形象地释放了对建设强大海军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
1954年10月18日,“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发言中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乘‘长江’舰航行了几天,见到海军同志很年轻,他们是海军的希望。但我们海军目前只是点萌芽。”他在主席台上向大家伸出了小手指,连晃了几下。表达了把解放军由陆军的“一强”发展为陆海空”三强”的发展计划相差甚远,对海军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一种无奈路。
1974年1月,南越政府衣军队频繁入侵西沙群岛,占领了我国的金银岛和甘段岛,并觊觎整个西沙群岛。中央决定发动“西沙自卫反击战,痛歼入侵者,收复西沙主权”。
毛泽东听到海军领导汇报说:南越入侵的是驱逐舰,我们只有猎潜艇和扫雷舰,舰艇吨位和火力远不如南越海军。我军发扬了近战拼刺刀精神,奋勇杀敌,才打了个平局,双方各损失1艘军舰。我军赶走了敌舰,但它们跑去了南沙,继续侵占中国领土,我军尚无力奔赴南沙歼灭入侵之敌。
毛泽东听后十分严肃地说:“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他伸出小指头在海军指挥官面前晃了晃,命令:“西沙群岛必须拿下;南越入侵必须歼灭。向东海舰队急调较先进的舰艇编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快速支援西沙战场。”执行毛主席命令,叶剑英亲自指挥,一举收复了西沙群岛全部国土,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击退敌舰收复岛礁主权的海战。
战后不久,一位外国领导人向毛泽东祝贺“中国在西沙打了一个大胜仗”。毛泽东只是摇了摇头,伸出了右手的小手指,晃了一晃。他心中清楚:西沙打胜了,但无力乘胜追击敌舰,收复南沙群岛感到海军弱小,已经影响到维护主权的战略决策了。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主席外出治病,休养了10个月返回北京主持政治局会议,握着海军政委苏振华的手郑重地说:“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他在谈到海军现状时,又一次晃着小指头,谈到海军发展时,他伸出大拇指:“我们的海军要这样大!”苏振华回到海军 ,立即召集海军党委常委研究制订了《关于海军建设的报告》,提出力争十年左右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呈报给毛泽东。毛主席阅后迅速批示:“同意,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他老人家年迈病魔缠身,仍然魂牵梦萦着海军建设,企盼实现建成强大的海军。他对海军的最后嘱咐鞭策着海军指战员,殚精竭虑去实现“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的神圣使命。(摘自《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