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0 更新时间:2020-05-12

一幅对联引出的感想

◎王瑞亮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肺炎病毒像魔鬼肆虐着荆楚大地,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各地告急。
近日的中央新闻联播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题。晚上时常被这样的噩梦惊醒,自己虽然不能亲临战场,也经常忧国忧民、居安思危。
        深夜两点,我在济南住处的卧室里,突然想起了一幅“怪联”,赶紧合衣挥笔写出:
        上联:好国 好民 好耕 好客 争做 好父母
        下联:好家 好运 好读 好人 敢当 好儿女
        横批:天下一家        
        我借灯光看明白了日历,这天是公元2020年2月20日深夜两点。真是巧合,怎么这么多的“2”呀,“2”代表憨傻的意思。我却自以为是,当做座右铭,里边也有10个好吗?十全十美包罗万象,天地人合“女、子为好”,我还想请个当地名人大笔一挥,挂在卧室里当宝呢?
        月余后的一天,我从济南回老家,就直接拿着这幅对联去找现已82岁高龄的当地名人文友,曲堤东街刘功富老先生。疫情未了,我当然戴着口罩,带上礼品见面先寒暄后商榷,他还作了适当修改,最后他说“对联怪哉对得好啊,巧妙绝伦,纵横皆合、横竖对称、大意不凡。写出来就当做我赠送给十好先生文亮老师的贺词吧。”回家后我对着悬在正面墙上的大作,所谓“贺词”想入非非,思绪万千,何得此解,惟有本人,且听愚人慢慢道来,下面我就分别解释一番:
        横向为:“好国好民好耕好客争做好父母”。就是说:一个好的国家,要有好的人民,好劳作耕种,好支援有困难的人,这才像个好的父母,有担当,有大义有能力支撑起一个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大国形象。这一点中国做到了,做好了,习近平主席一声令下,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医务人员,空降湖北、武汉、黄岗……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医疗物资、生活用品,纷纷齐聚湖北、武汉、隋州等重灾区。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像我国一样,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等多个,多位方舱医院。中国在全世界疫情暴发的关键时刻,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还支援世界各国,如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还派出了医疗专业队,送去了大量防疫、防护物资,武汉人民做出了自我牺牲,中国人民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无私奉献。实事证明,中国对世界防疫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真称得上好国、好民、世界楷模。    
        然而有些国家反而无端造谣,无事生非,无端诽谤我国的抗疫政策,真是无稽之谈别有用心。其疫情却也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医疗救护人员,送去了大量的防护物资,真是仁者之心,善者而为之矣。
        再一层意思,“好”字也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形容词,是个多音字也,好国、好民也有爱国爱民的意思。曲堤镇刘京文村,我所教过的两个好学生中,就有一个叫刘好国,一个叫刘好爱,爱就是好,好就是爱,爱好吗?这也许想体现对国家爱好的一种意愿。中国字的涵义深厚底蕴,横向的其它词意很简单,一看皆知,一看皆明,我就不一一做过多的解释了。
        说完横向,我再来谈谈纵向:
        何为国家?民运?耕读?
        国家:我认为国家就是一个大字。有国才有家,小家变大家,几十万个字甚至几百万个字组成一个国家,国之所强,家之所依,国家兴盛,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国是家的根基,有国才有家,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民运:民:既百姓也。运:运道,运势。民运我认为是人民当家做主的运势。好民才有运势,民之所为,民之所求,以民为本,民为贵,这是孟老夫子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所做所为,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共产党的宗旨。勤劳的人才有好运势,大度人才有好运势,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耕读:耕即为耕种,读即为读书。耕读我简单地认为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的文明古国,同样也有着5000年的耕读文化,古老的中国人自古有着边耕边读的传统美德,良好的耕读家风,它是国家兴盛的根本,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客人:何为客,何为主。中国人有着尊重外来人员的习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主人要尊重朋友,但反过来说,朋友当然也要尊重主人。
        父对儿,母对女,这是结对子。一个好父亲要善于给儿子做出表率和榜样,同样,一个好母亲,也要为女儿做出表率和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总之父母要行善积德,厚德载物,树德立人,以榜样的力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儿女。
        一幅对联,深藏心机。十好你占有了几好,如果你能占到五成,你就是一个不一般的人。如果你占有到九成或十成,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不一般的人。
        一幅对联引出我这么多的感慨,真是自题自解,自得其嘲也,自得其乐也……
                                                        作者系曲堤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