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种豆
◎田邦利
我的家乡在鲁北平原上。在那旱不能浇,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年头,麦子收割打轧完了,农家人最盼的是下一场透地雨,雨过天晴。这样,夏庄稼能紧早播种,春庄稼也好中耕锄草,夏种夏管两不误。但天不遂人愿的事常有。有的年头雨水来得早,麦场还没打完呢,雨季就来了,雨一场接一场,哗啦哗啦的下个不停,麦场里没打轧完的麦子生了芽,地里的杂草肆意疯长。有的年头雨水来得晚,天旱地干,春庄稼萎蔫打绺,夏庄稼迟迟种不上。
小时候听父亲说,有这么一年,麦收过后老不下雨,人们盼雨,盼一天不下,盼一天不下,盼雨都盼红眼了,还是不下。入伏这天,人们仰望老天:“入伏了,咋还不下雨!”人们盼啊盼啊,入了伏3天,下了一场雨,一场透地雨。
一场好雨,来得晚了。撒萝卜种菜行,种庄稼不行了。庄稼中豆子最植,种豆子也不大行了。有农谚:“豆子入了伏,搭到有或没。”
入伏3天了,这豆子种还是不种?有的人家干脆就不种了,不想劳民伤财,不想撇豆种。有的人家还是种,能种就种,这是一季子庄稼呀,哪能不种呢!一棵豆棵子上长一个豆荚长一个豆粒就够本,长两个豆粒就赚一个。
紧趁的庄稼,磨性的买卖。打算种豆子的,忙着挑选豆种,忙着整理绳套耧耙,第二天就插耧耩地。豆子不能深耩,“麦耩黄泉谷露糠,豆子耩在地皮上”,“六月里的豆,半边露”。地湿又加气温高,耩到地里的豆种很快就吸足了水分,翻过身来,就发芽,扎根,身子一直脖子一挺就出了土。豆苗一天一天长大,绿油油的一地,着实喜人。豆子地里,人们施肥、锄草、拿虫子,忙忙碌碌。豆子像是懂人情、知冷暖似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拼命地从地里吸取水分和养料,在夏日的阳光下努力地生长。
没种豆子的,走过地头,看着绿油油一地豆苗,说着俏皮话,——可也是大实话:这要是油菜、菠菜、小白菜就好了,可惜这是豆子,好苗还远不能说是好收成;还得开花,还得坐荚,还得鼓豆呢……几天不立秋了!怕是忙活半天白忙活。
有农谚:“立秋十八天,寸草结顶。”
一定要开花,一定要坐荚,一定要结籽,豆子也解人意,也知冷暖,一棵一棵铆着劲儿地长。一天,人们来到地里一看,豆子开花了!绿叶遮蔽下的叶腋处,白色的花,紫色的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种得晚,开花是晚了些,并不是很晚。敢情庄稼也知道节令农时。为了开花,为了结籽,豆子也调整了生长节奏。豆棵子下面不结籽的一段(俗称“裤脚”)矮了,离地不高就开花。叶距,也就是叶子与叶子之间的距离小了,花儿一簇挨一簇。
“干不坐湿不鼓。”说的是,遇到天旱地干,豆子即使开了花也不坐荚,遇到阴雨连绵,天潮地湿,豆子即使坐了荚也不鼓。接下来的日子可说是天遂人愿,该下雨时就下雨,该晴天时就晴天,该刮风时就刮风,这年的霜冻较常年来得也晚。
西南风一刮,豆子苍叶了,豆荚黄了,豆荚黑了,豆子熟了。割一把在手,沉甸甸的。豆棵子不高,一嘟噜一嘟噜的,豆荚子不少,豆粒一个一个鼓得滚圆。看着场院里金灿灿的豆子,没种的后悔了。
我问父亲:“那年咱种了吗?”父亲喜滋滋地说:“种了。”
父亲讲的入伏种豆的故事,让我受益无穷。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好多事犹如入伏种豆。“入伏种豆”,为时不晚,有希望就不能放弃!本文作者系济阳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