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20-08-28

潘家楼浮沉记

□ 阳堃

        民国时期,在仁风镇西街的路南中段潘家胡同内(即后来的仁风公社粮仓旧址),赫然矗立着一座木质结构的二层楼房,外形豪华气派,在一片低矮的建筑格局中可谓鹤立鸡群,闻名四方。当地人称之为“潘家楼”。潘家楼一度是仁风镇的骄傲和荣耀。
        潘家楼的主人姓潘,做弹花生意,日子殷实,却过得非常节俭。有一次,潘老板去河南(指黄河以南)章丘一带接洽生意,从号称“九斤孟”的人手里购买了一批棉花。“九斤孟”是东方商人孟洛川的族人,大富豪。潘老板兴致勃勃地将棉花运回家中,解开棉包一看,却傻了眼。原来是孟家人暗中做了手脚,在每包棉花里放了一块土坯。潘老板大为恼火,咒骂孟家人不仁不义,搬起土坯就摔烂了。土坯断裂,潘家人又傻了眼。结果是,每块土坯里都藏有一块块的银锭,足足有十两!潘家人目睹白花花的银两喜从天降,做梦也没想到发了横财。于是潘老板用这笔银锭购置了田产,建起了五间二层楼房,配有东厢房、西厢房,还有十间南屋,从此成了仁风一带无人不晓的大户人家。
        从仁风街往南有个村,出了个土匪头子,人送外号“神枪徐四”。他用抢劫的钱财购置了十几条大枪,纠集当地的地痞无赖30多人,拉起一支土匪队伍,经常在沿黄一带及仁风周边神出鬼没,劫家打舍,令百姓恨之入骨。徐四依仗不断做大的势力,就惦记上了仁风西街家道日盛的潘家楼。潘家尽管家大业大,但也不敢招惹这帮土匪。于是,徐四便以看家护院的名义,带领那帮乌合之众盘踞了此楼。徐四不久投靠了日本侵略军,与共产党、八路军为敌,成为济阳县抗日救国的一大障碍。
        1940年1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简称“挺纵”)政治部为支持刚建立不久的济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济阳县工委)尽快打开抗日斗争的局面,提高部队战斗力,震慑日伪军,扩大政治影响,经与济阳县工委商议,决定拔除盘踞在仁风潘家楼的日伪军据点。
        为此,挺纵五团二营营长齐丁根与济阳县工委主任吕本支对形势作了认真分析研究,利用内探详细掌握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岗哨位置,以及徐四的起居时间和生活习惯,以此制定了作战计划。
        是年1月26日(农历腊月十八),营长齐丁根率领挺纵五团二营,自商河宿营地火速出发奔赴济阳,晚9时左右到达仁风街,分别将伪区公所、公安分局、潘家楼据点包围。突袭中,伪区公所内所有人员被八路军活捉,公安分局人员趁机闻风逃窜,唯有潘家楼据点的徐四顽匪倚仗其坚固的巢穴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八路军决定展开攻势,消灭这股顽匪。
        营长齐丁根指挥二营战士将潘家楼合力围住,在四周民房房顶架起机枪、步枪,一齐向敌楼猛烈扫射。匪首徐四率领土匪居高临下,疯狂反扑。八路军一发迫击炮弹打中了敌楼部位,匪徒们纷纷钻到一楼继续顽抗,双方一时陷入胶着。营长齐丁根看了看徐徐刮起的东北风,忽然心生一计,立即让二小队队长到群众家里借柴草,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将柴草堆到潘家楼的北侧后点燃。火苗升腾中,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烟雾伸出长长的火舌直扑楼内,把顽匪呛得咳嗽不止,秩序混乱。火势越来越大,门窗开始燃烧。二营战士高喊:“弟兄们,八路军优待俘虏,赶快放下武器,缴枪投降吧!”徐四等一众匪徒见势不妙纷纷跳楼,妄图趁机逃窜,不料个个被八路军生擒活捉。
        神气一时的徐四团匪彻底覆灭。
        1940年春季,日本侵略军进驻仁风学校时,唯恐潘家楼再起事端,便放火将其烧掉。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日本鬼子将潘家楼烧毁后,潘家人的富裕生活也就画上了句号。据说一部分潘家人携家带口流落他乡,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